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 综合开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镇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IA) 委托单位:湖南省发改委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编制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1 总论 ......................................................................................................................................... 1 1.1 项目总体背景 ..................................................................................................................................... 1 1.1.1 项目由来 ................................................................................................................................................. 1 1.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 1 1.1.3 项目的目标 ............................................................................................................................................. 2 1.1.4 世行的贡献 ............................................................................................................................................. 2 1.1.5 项目组织结构 ......................................................................................................................................... 3 1.2 环境影响报告概述 ............................................................................................................................. 3 1.2.1 评价目的 ................................................................................................................................................. 3 1.2.2 环境影响报告的类别............................................................................................................................. 3 1.2.3 环境影响报告的准备............................................................................................................................. 4 1.2.4 评价重点 ................................................................................................................................................. 4 1.3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及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 5 1.3.1 评价等级、范围 ..................................................................................................................................... 5 1.3.2 环境评价时段 ......................................................................................................................................... 6 1.3.3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6 1.4 环境影响因子和评价因子 ................................................................................................................. 8 1.4.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 8 1.4.2 环境影响及评价因子筛选..................................................................................................................... 9 2 政策法律及行政管理框架 ................................................................................................... 12 2.1 环境政策法规文件 ........................................................................................................................... 12 2.1.1 概述 ....................................................................................................................................................... 12 2.1.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12 2.1.3 相关环境保护的规章、规范,地方性法规; .................................................................................. 13 2.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 .......................................................................................................... 13 2.1.5 环境质量标准 ....................................................................................................................................... 14 2.1.6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4 2.1.7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 14 2.1.8 项目有关文件 ....................................................................................................................................... 15 2.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 15 3 项目描述与分析 ................................................................................................................... 17 3.1 项目名称和组成 ............................................................................................................................... 17 3.2 项目建设方案 ................................................................................................................................... 17 3.2.1 建设内容及规模 ................................................................................................................................... 17 3.2.2 项目主要设备 ....................................................................................................................................... 19 3.2.3 工艺介绍 ............................................................................................................................................... 20 3.2.4 厂址总平面布置 ................................................................................................................................... 25 3.2.5 服务范围和污水量预测....................................................................................................................... 26 3.2.6 设计进、出水水质 ............................................................................................................................... 30 3.3 管网和泵站 ....................................................................................................................................... 31 3.4 项目污染源分析 ............................................................................................................................... 32 3.5 项目关联工程 ................................................................................................................................... 32 3.6 项目投资估算 ................................................................................................................................... 33 3.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34 3.7.1 建设工期 ............................................................................................................................................... 34 3.7.2 进度安排 ............................................................................................................................................... 35 4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 37 4.1 自然环境概况 ................................................................................................................................... 37 4.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37 4.1.2 地质地貌 ............................................................................................................................................... 37 4.1.3 气象气候 ............................................................................................................................................... 37 4.1.4 水文 ....................................................................................................................................................... 37 4.1.5 生态环境 ............................................................................................................................................... 38 4.2 社会环境概况 ................................................................................................................................... 38 4.2.1 行政区划 ............................................................................................................................................... 38 4.2.2 经济状况 ............................................................................................................................................... 38 4.2.3 基础设施 ............................................................................................................................................... 39 4.3 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 39 4.3.1 大气环境 ............................................................................................................................................... 39 4.3.2 地表水环境 ........................................................................................................................................... 41 4.3.3 声环境 ................................................................................................................................................... 42 4.4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关注事项的基本信息 ....................................................................................... 43 5 环境影响评价 ....................................................................................................................... 44 5.1 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 44 5.1.1 项目实施带来的环境效益................................................................................................................... 44 5.1.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44 5.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45 5.2.1 扬尘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分析 .............................................................................................................. 45 5.2.2 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 46 5.2.3 噪声的影响分析 ................................................................................................................................... 47 5.2.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48 5.2.5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 49 5.2.6 生态影响分析 ....................................................................................................................................... 49 5.2.7 对交通的影响 ....................................................................................................................................... 50 5.2.8 健康与安全影响 ................................................................................................................................... 51 5.3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51 5.3.1 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51 5.3.2 固体废物 ............................................................................................................................................... 59 5.3.3 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 63 5.3.4 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 64 6 减缓措施 ............................................................................................................................... 66 6.1 施工期减缓措施 ............................................................................................................................... 66 6.1.1 废气 ....................................................................................................................................................... 66 6.1.2 噪声 ....................................................................................................................................................... 66 6.1.3 废水 ....................................................................................................................................................... 67 6.1.4 固废 ....................................................................................................................................................... 68 II 6.1.5 生态环境 ............................................................................................................................................... 68 6.1.6 社会环境 ............................................................................................................................................... 69 6.2 运营期缓解措施 ............................................................................................................................... 70 6.2.1 废气 ....................................................................................................................................................... 70 6.2.2 废水 ....................................................................................................................................................... 70 6.2.3 噪声 ....................................................................................................................................................... 71 6.2.4 固废 ....................................................................................................................................................... 71 6.2.5 生态环境 ............................................................................................................................................... 72 7 环境风险分析与减缓措施 ................................................................................................... 74 7.1 环境风险识别 ................................................................................................................................... 74 7.2 污水处理厂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 74 7.2.1 突发性事故 ........................................................................................................................................... 74 7.2.2 设备故障 ............................................................................................................................................... 74 7.2.3 进水水质影响 ....................................................................................................................................... 74 7.2.4 正常运行过程风险事故....................................................................................................................... 75 7.3 风险事故缓解措施 ........................................................................................................................... 76 7.3.1 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 76 7.3.2 非正常污水排放的防护....................................................................................................................... 76 7.3.3 突发性废水排放风险事故应急措施 .................................................................................................. 77 7.3.4 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措施 .............................................................................................................. 78 7.3.5 污泥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 78 7.3.6 洪水对污水处理厂影响的预防措施 .................................................................................................. 79 7.4 污水处理厂应急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 79 8 替代方案比选 ....................................................................................................................... 81 8.1 零方案比选分析 ............................................................................................................................... 81 8.2 管网方案比选分析 ........................................................................................................................... 82 8.2.1 管网方案确定原则 ............................................................................................................................... 82 8.2.2 项目污水管网方案 ............................................................................................................................... 82 8.3 污水处理厂选址方案比选分析 ....................................................................................................... 83 8.3.1 选址原则 ............................................................................................................................................... 83 8.3.2 选址方案 ............................................................................................................................................... 83 8.3.3 选址方案比较及确定........................................................................................................................... 83 8.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分析 ........................................................................................................... 85 8.4.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准则....................................................................................................................... 85 8.4.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 86 8.4.3 工艺方案比较及确定........................................................................................................................... 91 8.5 消毒方案比选分析 ........................................................................................................................... 93 8.5.1 消毒方法概述 ....................................................................................................................................... 93 8.5.2 消毒方案比较与确定........................................................................................................................... 94 8.6 污泥处置方案比选分析 ................................................................................................................... 95 8.6.1 污泥处理工艺的比选与确定 .............................................................................................................. 95 8.6.2 污泥处置工艺的比较与确定 .............................................................................................................. 96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99 9.1 环境效益 ........................................................................................................................................... 99 III 9.1.1 污染物负荷消减 ................................................................................................................................... 99 9.1.2 改善水质 ............................................................................................................................................... 99 9.1.3 环境管理能力提高效益....................................................................................................................... 99 9.1.4 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 99 9.2 社会效益 ......................................................................................................................................... 100 9.2.1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流域人民生活质量 ................................................................................ 100 9.2.2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 100 9.2.3 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100 9.2.4 为区域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 100 9.3 经济效益 ......................................................................................................................................... 100 9.3.1 污染控制的经济效益......................................................................................................................... 101 9.3.2 收入增加的收益 ................................................................................................................................. 101 9.4 小结 ................................................................................................................................................. 101 10 公众参与 ........................................................................................................................... 102 10.1 执行安排 ....................................................................................................................................... 102 10.2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及讨论 ........................................................................................................... 103 10.3 信息公开 ....................................................................................................................................... 104 11 移民及社会影响 ............................................................................................................... 107 11.1 概况 ............................................................................................................................................... 107 11.2 项目影响 ....................................................................................................................................... 107 11.3 法律与政策框架 ............................................................................................................................110 11.3.1 主要依据的法律和政策................................................................................................................... 110 11.3.2 主要原则 ........................................................................................................................................... 112 11.4 征地补偿标准 ................................................................................................................................112 11.5 征地恢复方案 ................................................................................................................................113 11.5.1 永久用地补偿安置 ........................................................................................................................... 113 11.5.2 受征地影响农民的生计恢复 .......................................................................................................... 114 11.5.3 受影响弱势群体的安置和恢复 ...................................................................................................... 114 11.6 弱势群体 ........................................................................................................................................114 11.7 机构设置 ........................................................................................................................................115 11.8 申诉解决机制 ................................................................................................................................115 11.9 监测与评估 ....................................................................................................................................116 11.9.1 内部监测 ........................................................................................................................................... 116 11.9.2 外部监测 ........................................................................................................................................... 117 11.10 融资和实施计划 ..........................................................................................................................118 12 环境管理计划 ................................................................................................................... 120 12.1 环境管理体系 ............................................................................................................................... 120 12.1.2 施工期环保组织 ............................................................................................................................... 122 12.1.3 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 125 12.2 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 ................................................................................................................... 126 12.2.1 环境管理计划实施的详细任务 ...................................................................................................... 126 12.2.2 环境管理的合同要求....................................................................................................................... 128 12.2.3 信息交流与不符合情形解决方式 .................................................................................................. 129 12.2.4 培训-必要的能力建设和手段建设 ................................................................................................. 129 IV 12.3 环境监测计划 ............................................................................................................................... 132 12.3.1 监测目的 ........................................................................................................................................... 132 12.3.2 环境监测机构 ................................................................................................................................... 132 12.3.3 详细的环境监测要求....................................................................................................................... 134 12.4 环境管理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 ................................................................................................... 134 12.4.1 预算分布 ........................................................................................................................................... 134 12.4.2 资金来源与 EMP 预算 .................................................................................................................... 135 12.5 环境管理计划的信息管理 ........................................................................................................... 136 12.5.1 信息交流 ........................................................................................................................................... 136 12.5.2 记录机制 ........................................................................................................................................... 136 12.5.3 报告机制 ........................................................................................................................................... 136 13 环境评价结论 ................................................................................................................... 138 V 附件目录 附件 1 项目涉及的环境标准 附件 2 恶臭预测模型及结果 附件 3 公众参与相关材料 附件 4 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及预算明细 附件 5 项目关联工程(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计划) 附件 6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附图目录 附图 1 湖南省在中国的位置 附图 2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3 污水处理厂区域位置图 附图 4 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 5 项目污水管网铺设图 附图 6 项目污泥运输路线图 VI ABBREVIATIONS 缩略语 CEA Consolid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环境综合评价 CS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gineer 建筑监理工程师 CSE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 建筑监理环境工程师 CSEMP Construction Si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 建筑工地环境管理计划 DI Design Institute 设计单位 EA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环境评价 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影响评价 EMC Environmental Manager Coordinator 环境经理协调员 EM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Plan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EM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环境监测站 EPB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环境保护局 IA Implementation Agency 项目实施单位 PO Project Owner 项目业主 I PMO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项目管理办公室 PRC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SE Supervision Engineer 监理工程师 WB World Bank 世界银行 WWTP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污水处理厂 HNPMO Hunan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湖南省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 CSEPCTC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CURRENCIES & OTHER UNITS 货币及其他单位 MU Area Unit (1MU=0.0667ha) 面积单位,1 亩=0.0667ha RMB Chinese Yuan (Renminbi) 人民币元 USD United States Dollar 美元 Conversion rate 1 USD=6.3RMB 汇率,1 美元=6.3 人民币元 CHEMICAL ABBREVIATIONS 化学缩略词 ABR Anaetobic Bafflted Reactor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II A²/O Anaerobic-anoxic-oxic biologic phosphorus & nitrogen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BOD5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5 days) 5 日生化需氧量 CAS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循环活性污泥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 NH3-N Ammonia Nitrogen 氨氮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ing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SS Suspended Solids 悬浮固体物 TN Total Nitrogen 总氮 TP Total Phosphorus 总磷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总悬浮颗粒物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 III 1 总论 1.1 项目总体背景 1.1.1 项目由来 随着月山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呈现新的 面貌。但城镇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镇域经济不发达,经济总 量偏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滞后,城镇人流、 物流不够旺盛,吸聚效应不强,环境污染较严重,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特别 是月山镇现在的生产生活污水均为未经处理的自由排放,无统一的排水管道, 且直接排入周边水渠内,对水体及周边区域污染较严重,对周边城镇居民生活 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城镇的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为了进一步 加快推进月山镇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质量,以及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状况,根据世界银行贷款“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 展”的宗旨,从月山镇的实际情况出发,经省市县发改部门和专家现场勘察, 确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快推进建设湖南省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切实促进月 山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2010 年 12 月,月山镇初步完成了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的 鉴别汇报资料。2011 年 1 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 范镇项目的工作进程,月山镇人民政府委托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编制《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 年 2 月,专 家组赴现场调研,根据月山镇的实际情况,并与月山镇政府商议研究制定了建 设方案与内容,确定了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建设、小城镇 产业发展研究、小城镇管理研究以及人员培训等建设项目。目前,项目的各项 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湖南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见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2,项目污水处 理厂区域位置图见附图 3。 1.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项目的建设及实施具有有如下重大意义: (1)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宜居城镇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月山镇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通过污水处理 1 厂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将能有效地防治污染,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 邻近的水源得到保护,并可美化周边环境,建设一个更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改善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宜居城镇的建设,并为加速城镇发展奠 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民生,优化发展软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正是着眼于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的要求出 发,从月山镇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的建设,着力 提升城镇品味与优化软环境,促进城镇功能不断增强,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并以此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驱动力、影响力、吸引力,促进相关产业的 聚集以及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 推进区域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 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宜居城镇。 1.1.3 项目的目标 总体目标: 项目的建设,以提高月山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改善 投资环境、提升月山镇经济快速增长、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为目标,为月 山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持续、稳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 (1)加大新桥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实施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 污减污治理,控制入河污染负荷,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服务的人数;使环境监测 和监管的频率和质量得到改进。 (2)提高月山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镇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品位,有 利于招商引资的实现。 1.1.4 世行的贡献 世界银行为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本 次项目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和技术援助投资近 500 万美元,在湖南省湘潭市月 山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 3000m3/d),同时改造和完善了镇区 的污水收集管网。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设施、环境 状况及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2 1.1.5 项目组织结构 本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参见图。 世界银行 湖南省政府 省项目领导小组 湘乡市人民政府 国际咨询中心 省项目办公室 湘乡市项目领导小组 湘乡市项目办公室 月山镇政府 月山镇项目领导小组 月山镇项目办公室 注:实线表示直接关系 业主 虚线表示间接关系 图1-1 项目组织机构框架示意图 1.2 环境影响报告概述 1.2.1 评价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 和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Safeguard Policies)的要求,以及国内及世行的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对本项目实施带来的正面环境影响进行评述,对可能造成的负面 环境影响进行识别、筛选和预测分析,对不可避免的主要负面环境影响提出有 针对性和有效的减缓措施及环境管理计划,为世界银行对本项目的独立评估提 供依据,也为政府综合管理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1.2.2 环境影响报告的类别 根据国家环保局等部委《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3 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1993]324 号文)和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 OP4.01《环境 评价》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环境评价因子识别和筛选结果,确定本项目环境评价 类别为 B 类,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其影响通 过规定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可使环境影响大大减缓的建 设项目。这类项目一般不要求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但需要根据工程和环 境要素的特点做专项的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影响分析”(环监[1993]324 号文)。 据此,本项目环境评价报告(EIA)按 B 类项目的内容和范围编制。 1.2.3 环境影响报告的准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 》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发的环监 [1993]324 号文《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 通知》的有关规定,月山镇人民政府委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本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在业主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踏勘 、公众参与调查、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工作基础上,根据国内的有 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以及《世界银行业务手册-环境评价》有关要求,编制 完成了《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镇项目环 境影响报告书》。 1.2.4 评价重点 按照国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世行安全保障政策要求,本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重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本项目选址可行性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3)实施本项目可能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和负面环境影响; (4)减缓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 (5)替代方案的分析; (6)环境管理计划(EMP)。 4 1.3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及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1.3.1 评价等级、范围 (1)大气环境 根据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关于评价等级确定 的原则,确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 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圆心, 半径为 2.5km 的圆形区域;配套管线建设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管道为中心线 ,两侧各延伸 200m 的区域。 (2)水环境 根据 HJ/T2.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中关于评价等级确定 的原则,确定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为自项目污水排放口至新 桥河。 (3)声环境 根据 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中关于评价等级确定的 原则,确定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声环境评价范围为自污水处理 厂四周厂界向外延伸 100m;配套管线建设声环境评价范围为以管道为中心线, 两侧各延伸 50m 的区域。 (4)生态环境 本工程永久占地 12.8 亩,项目占地内现状为一般农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 ,非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19-2011 )的要求,项目占地大于 2km2 且小于 20km2,生态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生态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详见表 1-1。 表1-1 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表 工程占地 影响区域生态敏 2 2 2 2 面积≥20km 面积 2km ~20km 面积≤2km 感性 或长度≥100km 或长度 50km~100km 或长度≤50km 5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四周厂界向外延伸 500m 范围内。 1.3.2 环境评价时段 本项目环境评价综合报告主要对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营期 2 个时段进行分析 评价。 1.3.3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根据国内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世行安全保障政策的规定,本项目环境 评价关注的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主要为:社会关注区,包括人口集中区、文 教区、集中办公地点、医院等。 项目位于湘乡市月山镇新桥村英雄岭组,管网铺设主要位于镇区内,项目 污水处理厂厂址周边环境概况图见图 1-2,经现场勘查,项目污水处理厂和管网 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的识别和筛选结果见表 1-2 和 1-3。 6 养鸭户 北 新 无 桥 名 新桥村(6 户) 白龙村 150m 小 130m 100m ( 户) 污泥 粮库 处理 本项目 河 15m 200m 150m 潭市互通连接线 虚线表示与污 红阳村 泥区的距离 ( 户) 实线表示与 厂界的距离 图1-2 项目污水处理厂厂址周边环境概况图 表1-2 项目污水处理厂厂址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名称 与厂址相对方位 距离(m) 功能 1 白龙村 西侧 130 村庄 2 红阳村 东南侧 150 村庄 3 新桥村 东北侧 100 村庄 表1-3 污水管网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名称 功能 1 月山镇中心医院 社会关注区 2 先锋中学 社会关注区 3 管网两侧居住区、行政机关的首排建筑物 社会关注区 7 1.4 环境影响因子和评价因子 1.4.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新桥河污染负荷,改善月山镇基础设施 状况,对促进月山镇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 同时,项目的实施,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也可能会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 质量产生一些不良环境影响。设计阶段主要是进行选址和技术方案比选、可行 性研究等工作,一般不会直接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影响:项目实施对拟建区域的社会经济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 响,主要问题是征地影响。项目永久影响 11 户、46 人。项目永久征收集体土地 12.8 亩。由此带来的征地拆迁问题,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改变他们 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数量;污水管网的施工也会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 和安全,以及交通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占用土地会减少当地的耕地总量和植被数量 ,改变土地利用性质,造成对当地农业生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破坏项目 拟建场址的植被;深挖路段、土石方的挖、填和临时堆放等由于防护不当容易 发生水土流失。 (3)环境质量影响: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施工人 员的生活污水等可能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建筑材料运输及拌和过程可能产生 大量的扬尘和粉尘,会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机械噪声也将影响施工场地附近和 管道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施工车辆频繁往来会打破现有的交通秩序。 营运期间,会排放废水、散发废气、产生固废和设备噪声,这些也会在一定程 度上污染周围环境。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的主要影响因子有: (1)社会环境:征用土地、道路交通、市容景观等; (2)生态环境:改变土地利用状况、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 (3)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运营期尾水和生活废水; (4)声环境: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和道路运输噪声;运营期设备机械噪声 ; 8 (5)环境空气:施工期扬尘及运输车辆尾气污染物;运营期污水处理厂散 发的恶臭气体。 (6)固体废物:施工期建筑垃圾、挖方和填方产生的土石方、生活垃圾; 运营期污泥和生活垃圾 1.4.2 环境影响及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项目工程类别和特点,建立了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见表 1-4,项目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结果见表 1-5。 表1-4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阶段 施工期 运营期 大气 -L -M 自然环境 水 -S +L 声环境 -L -S 土地利用 -L -S 水土保持 -M +S 生态环境 植物 -L +S 影响因子 动物 -S -S 景观 -L +M 就业 +S +M 居民收入 +S +M 社会环境 地方经济 +S +M 生活质量 -S +L “+”表示正影响, 注:S 表示轻度影响,M 表示中度影响,L 表示重度影响; “-”表示负影 响。 表1-5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结果 9 影响环境资源 自然或社会环境受到的 阶段 进行环境分析的依据 及价值的行为 破坏或效益 对生产体系 占地面积 (农业)的影 生产能力的损失 生产的类型/单位收入 选址 响 问题 对具有生态价 对植被的破坏 植被面积/种类/价值 值的区域的破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水文参数,水质监测值 坏 植被的清除 耕地的破坏 破坏的植被类型/面积/价值 土壤侵蚀及沉积物的流 开挖、填埋及处置的土石方,工程的位置 土木工程中产 失 生的废物 临时占用及破坏 位置、范围、占用目的 扬尘等颗粒物排放 居住区的位置和距离,风向,工程施工进度表 施工材料和工 颗粒物及噪声,交通运 材料体积,运输量,通过环境敏感区域的运输 程设备的运输 输安全 方式 聘用当地劳动力,可以 预计聘用人员的数量和估计聘用当地人员的 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效 数量和比例 益 施工 施工人员的聘 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 可能影响的人员数量,健康统计,当地传染病、 期 用 的卫生安全影响 流行病统计 生活污水对附近地表水 地表水水质,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 体的污染 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施工作业计划,离最近 施工设备的使 噪声及废气对周围居民 居民区的距离及其人口密度,风向及风速,噪 用 的影响 声及废气排放标准 固体废物的产 废物的种类及数量,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 对土壤和河流的污染 生 弃土 临时用地的位置和面 承包商有义务准备一份“完工后场地的修复计 完工清场 积,可能用到的设备和 划”,修复计划中要加入修复费用 10 产生的废物 污水处理厂污 对污泥管理和处理不当 污泥产量及污泥组成,污泥去向和处置方式 泥的产生 产生的污染 污水处理厂废 对污泥管理不当产生的 运营 恶臭的产生、防治措施及其卫生防护距离 气的产生 恶臭气体 期 污水处理厂和 噪声产生的来源和源强、防治措施及噪声标 污水泵站的运 噪声 准, 行噪声 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筛选出项目的环境评价因子,见表 1-3。 环境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为: ①常规污染因子; ②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属于项目特征污染物的因子; ③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中明确限值规定的因子。 表1-6 项目环境评价因子筛选结果 环境评价因子 影响程度 施 运 生态环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声环境 固体废物 工 营 境 期 期 厂界噪 施工弃土、 土地利 TSP、PM10、 COD、BOD5、NH3-N、TP、 声、施工 建筑垃圾、 用、植 NH3、H2S、恶 -J +Y TN、SS 噪声、泵 污泥、生活 被 臭 站噪声 垃圾 注:J 为较大影响,Y 为一般影响;+为正面影响,-为负面影响。 11 2 政策法律及行政管理框架 2.1 环境政策法规文件 2.1.1 概述 通过对项目类型和规模、选址、环境敏感度,以及潜在环境影响的特性和 大小的综合分析,本项目环境评价主要依据和涉及到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标准包 括: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相关环境保护的规章、规范,地方性法规;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 (4)环境质量标准; (5)污染物排放标准; (6)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上述政策法律和法规标准构成指导和规范本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政策法律 和法规文件框架。除此之外,本项目环境评价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TOR) 、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审批文件等具体体现和应用上述政策 法律和法规标准的相关文件也做为环境评价的依据之一。 2.1.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5.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1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 2.1.3 相关环境保护的规章、规范,地方性法规; (2011 年本)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第 40 号)2011.6.1 ;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02.22; (4)《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04.21; (5)《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3.06.21; (6)《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2004.12.02; (7)《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8.9.18;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部令 第 2 号); (9)中国环保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 的通知》(环办【2010】157 号),2010.11.26; (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2009.2.18; (11)《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 号),2000.5.29 ; (12)湖南省建设厅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 工作的通知》(湘建城[2008]160),2008.5.12。 2.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19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19-2011;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3 2.1.5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GB3838-2002)Ⅳ类;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9)2 类; (TJ36-79)。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1.6 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运 营 期 氨 、 硫 化 氢 和 臭 气 浓 度 执 行 《 恶 臭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GB14554-93)二级(新改扩建)标准; (3)运 营 期 尾 水 排 放 执 行 《 城 镇 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 (4)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 阶段厂界噪声限值; (5)运营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9)2 类标准; (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 2.1.7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1)OP/BP4.01《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2)OP/BP4.04《自然栖息地》(Natural Habitats); (3)OP4.09《病虫害管理》(Pest Management); (4)OP4.37《大坝安全》(Safety of Dams); (5)OP4.11《物质文化资源》(Physical Cultural Resources); (6)OP/BP4.12《非自愿移民》(Involuntary Resettlement); (7)OD4.20《少数民族》(Indigenous Peoples); (8)OP7.50《国际水道项目》(Projects on International Waterways); (9)BP17.50《信息公开》(Information Disclosure)。 与本项目有关的世行安全保障政策为第(1)、(6)、(9)项。 14 2.1.8 项目有关文件 (1)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 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10); (2)《湘乡市月山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移民安置计划》(2011.10) ; (3)《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2009.8); (4)《湘潭湘乡市月山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8)。 2.2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州)、县(区)人民政府都 依法设立了环境管理机构,并依法履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职责。与本项目有关的 环境管理机构主要有:湘潭市环境保护局和湘乡市环境保护局等。 (1)湘潭市环境保护局 湘潭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于 1975 年,是负责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市政府组成 部门。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 实省政府、省环保厅相关法规、规章、政策和制度,拟订全市环境保护规章、 政策并监督实施;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承担 落实全市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全市环境监察和环保执法;负责全市环境污染 防治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生态保护工作;负责全市核安全和辐射 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全市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开展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组 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保护宣 传教育规划,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有关宣传教育工作, 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提出全 市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有关问题的建议,开展对外环境保护信息交流工作 ,参与处理涉外环境保护事务;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湘乡市环境保护局 湘乡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 律、法规,落实省政府、省环保厅相关法规、规章、政策和制度,负责湘乡市 环境保护规章、政策的监督实施;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 15 坏的责任;负责全市环境监察和环保执法;负责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负责 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生态保护工作;负责全市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开展环 境保护科技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 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承办湘乡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6 3 项目描述与分析 3.1 项目名称和组成 项目名称: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 镇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湘乡市月山镇政府。 建设地点:建设选址位于湘乡市月山镇新桥村英雄岭组。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 4104.69 万元,所需资金拟申请世界银行贷款 500.0 万美元,其余资金由省市县配套和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项目组成:项目占地面积 8529m2(合 12.8 亩),设计规模为 6000m3/d,分 二期建设。本次建设的规模确定为 3000m3/d,配套的污水管网 13520m,可满足 湘乡月山镇发展规划的要求,设计选用污水处理工艺为地埋式 DEST(全称为微 动力生物膜法,以下简称 DEST)。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3-1。 表3-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2 1 总用地面积 m 8529 预留规模 3000m3/d 的用地 2 建设规模 m3/d 3000 / 3 城市污水管道 m 13520 / 4 绿化率 % 32.7 绿化面积 2793m2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104.29 / 6 全厂定员 人 13 / 7 全年生产天数 天 365 / 8 建设工期 年 5 从 2012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 3.2 项目建设方案 3.2.1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 8529m2(合 12.8 亩),本次建设规模为 3000m3/d 及配套的污 水管网 13520m,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见表 3-2 和表 3-3。 17 表3-2 项目建设的相关情况 建设分期 设计服务 服务区污水估算 排水体制 排水去向 设计规模(m3/d) 年限 人口(人) 量(m3/d) 现状 建成后 现状 建成后 近期 2013 15600 2941 3000 年 不完全 新桥 合流 新桥河 远期 2020 分流制 河 25500 5880 6000 年 注:表中远期 2020 年的建设内容属于二期,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表3-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m3/d 3000 预留规模为 3000 m3/d 的用地 2 城市污水管道 m 13520 / 2 3 道路及回车坪面积 m 1840 含围墙外部分厂外道路 4 人行道面积 m2 76 / 2 5 绿化面积 m 2793 绿化率 32.7% 2 6 固化面积 m 440 / 7 铺砌场地 m2 820 / 2 8 综合楼 m 324 二层,21.6×7.5×6m 2 9 鼓风机房 m 75.6 12.6×6×3.5m 10 脱水机房 m2 135 15×9×4.5m 2 11 配电间 m 75.6 12.6×6×3.5m 2 12 格栅井 m 20 8×2×4m 13 泵房 m2 29.6 7×4×4m 2 14 集水井 m 29.6 7×4×6m 2 15 DEST 反应池 m 632.8 35.5×17.6×6.8m 16 贮泥池 m2 9.9 3×3×3m 2 17 紫外线消毒池 m 19.3 3×5×2m 从表 3-2 和 3-3 可以看出: (1)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分为近期和远期共两期来建设,污水处理厂的 设计规模以人口数量现状及其增长率为基数来确定。为了保证生活污水能够得 到有效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规模通常是大于或等于预测的污水产生量 。与此同时,还配套建设有截污管、污水干管、排水管、雨水管、退水管等管 18 网。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建[2000]124 号)中有关“城市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以现状水量为主要依据确 定近期规模”的规定。 (2)本项目实施后,排水去向则由目前的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改为经管网收 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地表水体。此举将大大减少进入 地表水体的污染物总量,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 3.2.2 项目主要设备 项目主要设备见表 3-4。 表3-4 污水厂主要设备表 安装 序 设备名称 性能参数 单 数量 备注 1 方闸门及启闭机 600×800 N=1.1kw 台 2 / 预 2 转鼓式格栅除污机 B=600mm,b=4mm, N=1.5kw 台 2 / 处 3 潜污泵 Q=125 m3/h, H=8m,N=5.5kw 台 2 / 理 4 电动蝶阀 DN150 台 2 / 系 5 止回阀 DN150 台 2 / 统 6 旋流沉砂池 浆板搅拌机,N=0.55 kw 台 1 7 螺旋砂水分离器 Q=12L/s,N=0.37kw 台 1 / 1 混合液回流泵 Q=100m3/h,H=4.5m, 台 4 1 台仓库 备用 2 分气包 / 只 2 / DEST 3 闸阀 DN150 只 11 池 4 电磁阀 DN32 只 10 5 工字钢 110×6 米 180 / 6 圆钢 Ø12 L=5400 根 690 / 鼓 1 鼓风机 Q=5.2m3/min,压力 58.8Kpa, 台 3 / 风 2 电动蝶阀 DN100mm 台 3 / 机 3 止回阀 DN100mm 台 3 / 房 污 1 污泥浓缩脱水一体 B=1000mm,N=1.5kw 台 1 / 机 19 泥 2 皮带输送机 B=500mm L=5m N=1.5kw 台 1 / 脱 3 静态混合器 DN100×500mm 套 1 / 水 Q=6m3/h 压力 0.4MPa 4 进泥泵 台 2 / 间 N=2.2kw 贮 叶轮直径 320mm,n=904r/min 泥 1 潜水搅拌机 台 1 / N=2.2kw 池 消毒 1 紫外灯管 N=4kw 套 1 / 池 总 1 COD 在线监测仪 台 1 图 污水连续在线监测 管 2 / 套 1 / 仪 线 运输 1 运输车 1 辆 5T(自 设备 卸式) 2 面包车 1 辆 / 3.2.3 工艺介绍 3.2.3.1 工艺流程图 栅渣外运处置 沉砂外运处置 鼓风机 污水 格栅 进水泵房 沉砂池 DEST 反应池 消毒池 排新桥河 剩余污泥至污泥处理系统 图3-1 DEST 工艺流程图 20 3.2.3.2 工艺设计 (1)格栅间 格栅间与集水池合建,按远期规模 6000m3/d 一次建成,考虑截流倍数: n0=1.0 。格栅采用转鼓式格栅除污机,该机集截污、齿耙除渣、螺旋提升、压 榨脱水四种工程于一体。根据时间间隔和格栅前后的水位差自动启闭格栅,主 要参数如下: 设 计 流 量 : 旱 流 流 量 Q=6000m3/d =250m3/h ; 合 流 流 量 Q=12000m3/h =500m3/h 栅条间隙:b=4mm 过栅流速:v=1m/s 栅前水深:h=0.5m 格栅倾角:α=35º 转鼓直径:600mm 主要设备:转鼓式格栅除污机,2 台,单台功率 1.5kW 配套设备:方形闸门 2 台,启闭机 2 台,单台功率 1.1kW 平面尺寸:8×2m (2)泵房 与格栅间合建,土建按远期规模 6000m3/d 一次建成,设备按近期规模 3000m3/d 安装,考虑截流倍数:n0=1.0。采用带自动耦合装置的潜水泵,并配 备电动葫芦起吊设备和相应阀门。采用 PLC 和现场就地两种控制方式。主要设 计参数如下: 设 计 配 套 : 旱 流 流 量 Q=3000m3/h =125m3/h ; 合 流 流 量 : Q=6000m3/h =250m3/h 集水池容积:有效容积 120m3 主要设备:潜水泵,2 台,单台流量 Q=125m3/h,扬程 8m,功率 5.5kW, 旱季 1 用 1 备雨季时全部启动。二期增加 2 台。 配套设备:电动蝶阀 2 台,单台功率 0.1kW,二期增加 2 台;止回阀 2 台, 二期增加 2 台;液位控制仪 1 套;手动葫芦 1 台;H2S 监测及报警装置 1 套 (3)旋流沉砂池 21 沉砂池采用钢结构设备,按近期规模 3000m3/d 配套,考虑截流倍数: n0=1.0,设计选用旋流沉砂池,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安装使用方便等 优点。在设计中考虑超越功能,以便设备检修。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设计流量:250m3/h 数 量:1 个,二期增加 1 个 沉砂池直径:D=1.63m 沉砂池深度:H=1.12m 砂斗直径:D=0.91m 砂斗深度:H=1.52m 水力表面负荷:q=120m3/m2•h 配套设备:浆板搅拌机,1 套,单台功率 0.55kW,二期增加 1 台;螺旋砂 水分离器 1 台,单台功率 0.37kW。 (4)DEST 反应池 DEST 池包括缺氧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以及竖流沉淀池组成,合建成一组 处理构筑物。 a)缺氧厌氧池 除渣沉砂后的污水进入缺氧厌氧池,并与回流污水混合,开始厌氧生化反 应及反硝化反应,厌氧段包括厌氧发酵、厌氧腐化、厌氧生化过滤三个反应阶 段。厌氧池采用喇叭布水器均匀布水,充分利用有效容积。 设计规模:3000m3/d =125m3/h 格(池)数:9 格 单格尺寸:5.6×5.6×6.5m,平均水深 5.95m 有效容积:1679m3 水力停留时间:13.4h 填料数量:1200m3,Ø150 聚乙烯弹性填料 b)好氧池 污水经缺氧厌氧池去除大量 BOD、CODcr,好氧池主要进行“硝化反应” 和除磷,并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负荷,好氧池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 污泥法的生物处理装置。厌氧段到好氧段形成微生物对磷的强劲吸收,除磷效 22 果显著。 设计规模:6000m3/d =125m3/h 格(池)数:6 格 单格尺寸:5.6×4.3×6.5m,平均水深 5.78m 有效容积:835m3 水力停留时间:6.68h 填料数量:612m3,Ø150 聚乙烯弹性填料 主要设备:回流泵,4 台(1 台仓库备用),单台流量 Q=100m3/h,扬程 4.5m ,功率 2.2kW,二期增加 3 台。 c)竖流沉淀池 沉淀池采用竖流沉淀池,与 DEST 生化池合建。DEST 池排出的混合液先进 入设在竖流沉淀池中心的布水筒。混合液由于澄清水的密度差形成异重流而上 升,在上层由设在周边的溢流堰排入出水渠内。沉淀池底的剩余污泥由气提经 排泥管排至污泥贮池。 设计规模:3000m3/d =125m3/h 格(池)数:3 格 单格尺寸:5.6×8×6.5m 表面负荷:0.93m3/m2•h 水力停留时间:5h (5)贮泥池 用于贮存 DEST 池排出的剩余污泥, 有效容积:22.5m3 尺 寸:3.0×3.0×3.0m 配套设备:潜水搅拌机,1 台,叶轮直径 320mm,N=2.2kw (6)鼓风机房 土建按远期规模 6000m3/d 一次建成,一层框架结构,主要功能是为生物接 触氧化池提供充足的空气。配套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通过溶解氧探测仪采用 变频调速装置自动调节鼓风机运行参数,保证脱氮及除磷效果。主要设计参数 如下: 23 平面尺寸:12.6×6m 主要设备:罗茨鼓风机, 3 台, 2 用 1 备, Q=5.2m3/min ,风压为 58.8Kpa,功率为 N=11kW。二期增加 2 台。 配套设备:电动蝶阀 3 套,单台功率 0.1kW,二期增加 2 台;止回阀 3 套,二期增加 2 台;粗细空气过滤器 2 套。 (7)脱水机房 土建按远期规模 6000m3/d 一次建成,污泥脱水机房为单层砖混结构,剩余 污泥在此最终脱水,将剩余污泥体积降至最低。配套污泥浓缩脱水设备、皮带 输送机、絮凝剂制备和投加系统并留有絮凝剂的贮存空间。 平面尺寸:15×9m (一期) 剩余污泥量:248kg/d(干泥) 主要设备:带式脱水机,1 台,带宽为 1.0m;板式脱水机,1 台。二期不需 增加,只需增加工作时间。 配套设备:药剂制备及投药系统 1 套,功率 1.5kW;皮带输送机 1 台,带宽 500mm,L=5m,功率 1.5kW;空压机 2 台,1 用 1 备,功率 1.5kW;污泥泵 2 台,1 用 1 备,Q=6m3/h,H=40m,N=2.2kW;电动起重机 1 台,起重量 5t,功 率 3kW。 (8)紫外线消毒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共设 1 座,消毒后污水排入新桥河。 设计规模:3000m3/d 平面尺寸:3×5m 配套设备:紫外灯管,功率 4kW (9)配电间 配电间布置配电柜和变压器,与鼓风机房合建,具有电线敷设线路短,安 装简易、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平面尺寸:12.6×6m (10)综合楼 综合楼及办公、化验等功能为一体,共 2 层。 平面尺寸:1.6×7.5m 24 3.2.4 厂址总平面布置 3.2.4.1 总图布置原则 厂区总平面布置原则: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厂区功能分区明确,构筑物布置紧凑,力求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减 少占地面积; (3)流程力求简短、顺畅,避免迂回重复; (4)近、远期结合良好,近、远期构筑物尽量集中布置,形成一个完整的 整体,并为远期留下发展余地; (5)建筑物尽可能布置在南北朝向; (6)厂区构筑物与周边建筑有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减小污水厂对周 边环境的影响; (7)人流、物流运输便捷,主次道路分工明确,满足消防要求; (8)交通顺畅,便于施工与管理。 厂区平面布置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具体还应根据城市主导风向、进水方 向、排放水体位置、工艺流程特点及厂址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布置,既 要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建筑造型、厂区绿化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等因素。 3.2.4.2 总图布置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4。 厂区范围按远期一次征地,总征地面积为 8529m2(围墙内有效用地面积) 。单位污水处理占地 1.42m2。 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将整个厂区分为:生活及辅助生产区(厂前区)、污水 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生产区)。 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东南角,主要为综合楼(含有办公、化验、宿舍、食堂 )及门卫。生产区与厂前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保证厂前区为一个良好的生态 环境空间。 在生产区内,按照工艺流程在西侧布置进水泵房、沉砂器、污泥池及污泥 脱水间,减少其对厂前区及厂区周边环境的影响,污泥脱水间前设置地坪,满 25 足污泥的堆放及运输要求;区内西部由北向南依次布置消毒池、鼓风机房及配 电间;DEST 反应池布置在场地中部;远期用地预留在中南部。 3.2.5 服务范围和污水量预测 3.2.5.1 污水设计年限及排水体制 (1)设计年限 根据《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规范》,综合考虑集镇发展水平、给排水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本项目设计年限 定为: 近期:2013 年 远期:2020 年(属于二期建设内容,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2)排水体制 月山镇现状生产生活污水均为自由排放,无统一的排水管道,直接排入周 边水渠内,结合规划,月山中心镇区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远期采用雨污不完 全分流制。 3.2.5.2 污水厂服务范围 本污水处理工程服务范围为月山镇中心镇区,根据总体规划,2010 年建设 用地为 1.34 平方公里,2020 年建设用地为 3.22 平方公里。截止 2010 年底,中 心镇现有建成面积为 1.5 平方公里,与规划的建设用地面积基本相符,用地主要 向现有用地的东北部发展,预测 2013 年建设用地为 2.03 平方公里,2020 年建设 用地为 3.22 平方公里。故本工程服务范围近期为 2.03 平方公里,远期 3.22 平方 公里。 污水处理厂只接纳生活污水及水质近似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或经预处理后 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可以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的工业废水。 3.2.5.3 污水厂服务人口 根据总体规划,月山镇中心镇区 2010 年人口规模为 10000 人,2020 年人口 规模为 25500 人,据镇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2010 年中心镇现状人口为 9105 人 ,略少于规划人口数,参照《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中预测人口的增长率作为 设计依据。根据 2010 年的人口基数,镇区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取 0.2%,机械增 长率取 1.8% 。并且考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镇人口的数量,由此计算的近期 26 2013 年人口规模为 15600 人,2020 年的人口规模为 25500 人。月山镇中心镇区 近五年人口增长情况统计见表 3-5。 表3-5 月山镇中心镇区近 5 年人口增长情况表 中心镇区总人口 中心镇区流动人口 年综合增长率 年份 净增长人数(人) (人) (人) (%) 2005 7295 45 / / 2006 7692 47 397 0.54 2007 8069 48 377 0.49 2008 8434 50 365 0.45 2009 8771 55 347 0.41 2010 9105 59 324 0.37 3.2.5.4 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预测与城镇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数量、规划区的开发建设规模、布 置、土地面积、人口密度、工业分布等密切相关。一般常用的污水量预测方法 有综合定额法、分项定额法、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法等。本项目采用分项定额法 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法对污水量进行预测。 (1)分项指标法 ①生活污水量 (CJJ123-2008),按 依据国家节水政策和《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 照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考虑,月山镇生活用水(最高日)指标为 130~190L/cap·d,结合月山镇的近 3 年生活供水需求情况及生活污水产生实际 情 况 , 2013 年 生 活 用 水 量 指 标 取 130L/cap·d , 2020 年 生 活 用 水 量 指 标 取 150L/cap·d。据此计算的生活污水量见表 3-6;近 3 年供水需求情况统计见表 3-7 以及生活污水产生实际情况见表 3-8。 表3-6 近 3 年生活供水需求情况统计表 生活供水 商业供水 机关单位生活 居民生活供水 年份 总需求(m3/d) 需求(m3/d) 供水需求(m3/d) 需求(m3/d) 2008 1200 220 230 750 2009 1400 250 250 900 2010 1600 280 290 1030 表3-7 近 3 年生活污水产生实际情况统计表 27 年份 商业排水(m3/d) 机关单位生活排水(m3/d) 居民生活排水(m3/d) 2008 100 120 600 2009 130 150 720 2010 180 180 850 表3-8 生活污水量预测表 序号 指标 2013 年 2020 年 1 规划人口(人) 15600 25500 2 人均用水量标准(平均日 L/cap•d) 130 150 3 预测用水量(m3/d) 2028 3825 4 折污系数 0.9 0.9 5 污水收集率 90% 95% 6 污水处理量(m3/d) 1642 3270 工业污水量 工业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根据月山镇总体规划,中心集镇以发展农副 产品加工业、商业、旅游业为主,由于没有企业的详细数据,无法根据企业类 别进行预测,故采用工业产值进行预测。2010 月山镇工业总产值为 22958 万元 ,根据发展规划,年经济增长率为 10%,到 2013 年工业总产值为 30557 万元, 2020 年工业总产值为 59547 万元,根据国家节水政策要求和结合该地现况及其 发展趋势,参照发展产业相似县镇的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每万元产值平均污 水排放量取 15m3 。由此预测工业供水需求见表 3-9 ,污水的工业污水量见表 3-10。 表3-9 工业供水需求表 年份 食品加工工业需求(m3/d) 其他工业需求(m3/d) 2008 300 100 2009 420 150 2010 550 200 表3-10 工业污水量预测表 序号 指标 2013 年 2020 年 28 1 工业产值(万元) 30557 59547 3 2 万元产值污水量(m /万元) 10 10 3 3 预测工业污水量(m /d) 837 1631 4 污水收集率 80% 83% 3 5 污水处理量(m /d) 670 1353 根据湘乡月山镇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新桥河主要污染企业为 3 家, 近 5 年污水排放数据见表 3-11。 表3-11 工业废水现状表 企业名称 春天木业 红海米业 湘乡编织厂 合 计 排放量(m3/d) 2006 100 90 60 250 2007 110 90 60 260 2008 120 100 70 290 2009 130 100 70 300 2010 140 100 70 310 综合表 3-9 和 3-11,考虑部分小型家庭作坊排水量未统计,因此工业废水排 放量采用表 3-9 数据。 ③总污水量 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工业污水量+公共建筑污水量+未预见水量 公共建筑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15%计算,未预见水量包括浇洒绿地和道 路、管道漏失量等,产生的污水量按工业污水量、公共建筑污水量和生活污水 量之和的 15%计算。总污水量的预测结果见表 3-12。 表3-12 污水处理总量预测表 序号 指标 2013 年 2020 年 1 生活污水量(m3/d) 1642 3270 2 公共建筑污水量(m3/d) 246 490 29 3 工业污水量(m3/d) 670 1353 4 未预见污水量(m3/d) 383 767 5 总污水量(m3/d) 2941 5880 (2)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与当地的工业结构、居住密度以及污水收集程度 有关。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一区的中小城市,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 合用水量指标为:0.4~0.8(万 m3/ km2·d)。从节水观念与政策考虑,该工程远 期人口规模为 2.55 万人,考虑单位面积用水近期取 0.4 万 m3/ km2·d,远期取 0.4 万 m3/ km2·d,据此计算的用水量、污水量预测结果见表 3-13。 表3-13 污水量预测表 序号 指标 2013 年 2020 年 1 用地面积(km2) 2.03 3.22 3 2 2 水量指标(万 m / km ·d) 0.4 0.4 3 3 最大日用水量(m /d) 8120 12880 4 排污系数 0.8 0.8 5 污水收集率 90% 95% 3 6 污水处理量(m /d) 5846 9788 (3)本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污水量预测结果,比较表 3-12 和表 3-13,两种预测法得出的污水量用 地指标法稍高,由于村镇供水规范中没有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数据, 参照的为城市供水指标,取值较高,本可研报告采用分项指标法的预测结果, 并适当预留发展余地。为此拟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确定为 Q=6000m3/d,分 两期建设,其中 2013 年为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 Q=3000m3/d,2020 年为二期 工程,建设规模为 Q=3000m3/d。 3.2.6 设计进、出水水质 3.2.6.1 设计污水厂进水水质 (GB50014-2006),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可采用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下列标准,一般 BOD5 为每人 25~50g/d , SS 为每人 40~65g/d , TN 为每人 5~11g/d,TP 为每人 0.7~1.4g/d。CODcr 由统计资料分析,一般城市污水 CODcr 〈2.3(BOD5)。项目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比例较 低,并且工业废水均采取了相应的预处理措施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才进入污水厂, 30 预处理后工业废水基本上与生活污水水质相近,参照相似村镇污水水质,确定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见表 3-14。 表3-14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 单位:mg/L 项 目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进水水质 240 130 200 30 25 2.8 3.2.6.2 设计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去除率 (GB18918-2002)要求,污水处理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标准的 B 标准。具体出厂水水质数据及其去除率见表 3-15 。 表3-15 设计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其去除率 单位:mg/L 项 目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进水水质 240 130 200 30 25 2.8 出水水质 ≤60 ≤20 ≤20 ≤20 ≤8 ≤1.0 去除率% ≥75 ≥84.6 ≥90 ≥33.3 ≥68 ≥64.3 3.3 管网和泵站 (1)管网铺设 排水管线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征,道路走向、施工条件等因素, 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尽量采用重力排水,降低工程投资,项目管网平面分布图 见附图 5。 在消防站北部道路布置主干管线 A,并在部分支管管径考虑远景发展用地 水量。管径为 DN300~DN600。 在规划用地最南端道路布置主干管线 B,位于镇区东部预留的远景发展工业 备用地水量基本上都从 B 线接入污水厂。现阶段不考虑远景水量,待以后用地 建设时再一并考虑。管径为 DN600~DN800。 在镇区内的内河北部沿河布置主干管线 C, 并在部分支管管径考虑远景发展 用地水量。管径为 DN400~DN500。 31 表3-16 管道的管径及管长统计表 序号 管径 单位 长度 备注 1 污水管道 D300 m 4260 钢筋砼管 2 污水管道 D400 m 3980 钢筋砼管 3 污水管道 D500 m 2610 钢筋砼管 4 污水管道 D600 m 1870 钢筋砼管 5 污水管道 D700 m 400 钢筋砼管 6 污水管道 D800 m 400 钢筋砼管 7 合计 m 13520 (2)泵站 项目排水管线的布置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特征,道路走向、施工条件等因素 ,合理划分排水区域,采用重力排水,降低工程投资,不设提升泵站。 3.4 项目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 (1)废气:扬尘和车辆尾气。 (2)废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3)固体废物:建筑垃圾、挖方和填方产生的土石方、生活垃圾。 (4)噪声:施工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等。 运营期: (1)废气:污水处理厂散发的恶臭。 (2)固体废物: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池、SBR 反应池等构筑物运行一段 时间后,会有污泥产生,需要清除;生活垃圾。 (3)废水:尾水、生活污水和污泥冲洗水。 (4)噪声:水泵、曝气机等机泵工作时会产生噪声。 3.5 项目关联工程 项目主要关联问题是剩余污泥的处理,项目污泥最终处置考虑将脱水后泥 饼送至在垃圾中转站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压缩后送至距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 。因此,项目关联工程为垃圾中转站和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其详细介绍见 第 5 章。 32 3.6 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的投资估算见表 3-17。 表3-17 项目投资估算表 估算价值(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 设备购置 安装工程 其他费用 合计 一 工程费用 382.3 440.00 2027.60 2849.90 1 污水处理厂 382.30 440.00 112.60 934.90 1.1 预处理系统 12.10 48.70 10.50 71.30 1.2 DEST 池 129.10 23.30 6.10 158.50 1.3 鼓风机房 8.50 22.30 4.80 35.60 1.4 污泥脱水间 19.60 44.20 9.50 73.30 1.5 贮泥池 1.00 2.90 0.60 4.50 1.6 消毒池 2.00 20.00 4.30 26.30 1.7 综合楼 44.40 20.30 0.80 65.50 1.8 传达室 2.50 2.50 1.9 供配电 8.50 90.00 22.10 120.60 1.10 自动控制 35.20 11.30 46.50 1.11 工艺管道及室内外给排水 121.10 39.50 160.60 1.12 通风空调 12.00 3.10 15.10 1.13 总图运输 154.60 154.60 1.14 其他工程 2 城镇污水管道 1915.00 1915.00 2.1 污水管道 D300 366.40 366.40 2.2 污水管道 D400 469.60 469.60 2.3 污水管道 D500 420.20 420.20 2.4 污水管道 D600 426.40 426.40 2.5 污水管道 D700 106.00 106.00 2.6 污水管道 D800 126.40 126.40 33 二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94.70 694.70 1 软环境建设费用 200.00 200.00 2 土地征购与拆迁 143.80 143.80 3 建设单位管理费 47.70 47.70 4 项目前期工作费 15.90 15.90 5 勘察设计费 131.10 131.10 6 工程监理费 87.40 87.40 7 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 6.00 6.00 8 招投标费 13.90 13.90 9 施工图审查费 2.70 2.70 10 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 1.80 1.80 11 工程质量检测费 3.40 3.40 12 工程保险费 5.30 5.30 13 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核费 11.90 11.90 14 联合试运转及报建费 23.80 23.80 三 预备费 466.80 466.80 四 建设期利息及先征费 93.29 93.29 1 贷款利息 85.29 85.29 2 先征费 8.00 8.00 五 固定资产投资 382.3 440.00 2027.60 1254.79 4104.69 3.7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7.1 建设工期 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镇项目,已 经于 2008 年底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 2009~2011 财年备选项目清单》。根据世 行项目建设周期要求,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建设性质、项 目复杂程度、建设条件、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等进行分析,并参考同类项目施 工进度,将项目的总建设工期确定为 5 年,即 60 个月。 34 3.7.2 进度安排 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计划在 2011 年 8 月 完成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工期 5 年,即从 2012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项目土建 施工确定为 3 年,共 36 个月,自 2012 年 7 月-2015 年 6 月。 2011 年 2 月-8 月,完成的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 2011 年 9 月,初步设计招标; 2011 年 10 月-12 月,初步设计; 2012 年元月,施工图招标; 2012 年 2 月-6 月,施工图设计; 2012 年 7 月-2015 年 6 月,项目施工; 2012 年 7 月-2017 年 6 月,分年度进行培训、考察及相关活动; 2017 年 6 月底,完成项目验收项目实施进度详见表 3-18。 35 表3-18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前期工作 项目建设期 序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项 目 号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申报立项及 1 审批 2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3 审批及招标 工程施工和 4 设备采购及 安装 5 培训工作 工程竣工、验 6 收生产 生产准备工 7 作 36 4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月山镇位于湘乡市中北部,东距湘乡市城区 28 公里,地处以湘乡市为中心 的小城镇发展优势带内,具有明显的经济区位优势。镇区交通便利,东接翻江 、南连潭市、北与育段接壤、西与白田交界,距湘乡市 28 公里,省道 S311 线及 灰于线穿境而过。镇域对外交通便捷,S311 横穿东西,直通湘乡市区和益阳市 ,并与上瑞高速公路互通;县道月白线、潭月线连接金石、白田、月山、潭市 等乡镇。 本项目位于湘乡市月山镇新桥村英雄岭组。 4.1.2 地质地貌 月山镇属华南褶皱系,亚欧板块内部,地层古老稳定,断层活动弱。但月 山镇土质疏松,曾在群乐、褒麓等村发生过泥石流。 4.1.3 气象气候 湘乡市月山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 充沛,日照较长,近年内年平均气温 17.3℃左右,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 5℃左右 ,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 29.5℃左右。年降雨量为 1100-1400 毫米,多集中在春夏 两季。全年日照数在 1300 小时以上。 4.1.4 水文 经本项目处理后的尾水达标排入新桥河。 新桥河起源于月山镇附近的丘陵,水源为雨水,新桥河的主要功能为灌溉和 排洪,其在潭市镇汇入涟水。 涟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新邵县观音山和新化县渣渡上游,全长 232 公里,流经涟源、娄底、湘乡、湘潭而入湘江,总流域面积 7089km2。湘乡市位 于涟水的中游,湘乡市至涟水入湘江口约 45km,涟水干流在湘乡市境内总长 97km,境内共有大小支流 14 条,境内流域面积 1786km2,湘乡水站实测涟水的 水文资料如下: 最大流量:7100m3/s; 最小流量:0.14 m3/s; 平均流量:113 m3/s; 37 最高水位:50.44m; 最低水位:41.28m; 平均水位:42.31m; 平均输沙率:39.2%; 平均水温:18.8℃; 历年最高流速:0.68m/s; 历年最低流速:0.1m/s; 4.1.5 生态环境 (1)矿藏资源 湘乡具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在石柱片、月山片发现了大量的石材资源、马 龙片由储存量较大且含量较高的白云石资源,同样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 欠缺和开采技术等因素,没有成规模的开采与加工。 (2)土地资源 月山镇是湘乡市面积最大的镇,总面积为 149.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 4550 公顷,林地面积为 8763 公顷。 (3)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也具特色。月山镇有“湘中第一山”的褒忠山、红日水库和 白云寺等旅游资源。由于配套设施的欠缺,处于未开发状态。 4.2 社会环境概况 4.2.1 行政区划 月山镇镇域面积 140 平方公里,辖 58 个行政村、2 个居委会共 7 万人,镇 域人口密度为 465.1 人/平方公里,现状城镇化水平为 13.07%。 4.2.2 经济状况 近年来,月山镇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步伐显著加快,社会各项事业有效推进。2010 年,月山镇国民生产总值达 6.3 亿 元, 2006 年—2010 年,月山镇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在 13.3%左右,其 中实现工业总产值 23674 万元,农业总产值 34609 万元,人均纯收入达 4770 元 。全镇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 重,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依托农产品和石材资源丰富这 一优势,工业企业规模逐年增大。目前,月山镇拥有企业 20 多家,其中规模较 大的有 4 家。月山镇以米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衍生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形 成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以农 38 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发展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正在做大做强。此外,以商贸、 餐饮服务业、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表4-1 月山镇国民收入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人均纯收入(元) 2006 21152 8153 3306 2007 24142 12385 3630 2008 29065 17439 4060 2009 33555 22958 4140 2010 34609 23674 4770 4.2.3 基础设施 (1)供电 项目区内有 110kv 金坪变供电站供电范围:全区 19000 户用户,59 个行政 村(潭市青皮村)电压等级是 11 万伏电压,年输出供电量 1800 万 kwh 供电单 位是湘乡电力局月山供电营业所,全年关口电量约 1800 万 kwh,额定功率约 6300kw,项目区与变电站的距离约 4 公里,项目区与 10kv 金新线 306 主线的距 离约 1.2km,项目用电有保障。 (2)供水 项目区内有给水厂一座,供水规模 1000m3/d,供水范围为新桥村、红阳村 、横江村,已完成厂区、主管道建设。供水厂水源引自位于红日村的红日水库 ,输送方式采用地下管道,该水库与项目区的距离为 6 公里。 4.3 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4.3.1 大气环境 为了说明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类比采用湘乡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0 年 6 月 29 日~7 月 6 日对湘乡市湖铁招待所和杨金村的现场监测数据。 (1)监测时间 现场监测时间为 2010 年 6 月 29 日~7 月 6 日,连续 7 天。 (2)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具体采样分析方法如下表 4-2。 39 表4-2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采样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采样仪器 分析仪器 采样分析方法 可吸入颗粒物 2031 型智能大流量 分析天平 微孔滤膜吸附重量法 (PM10) TSP(PM10)采样器 2031 型智能大流量 722 分光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付玫瑰苯 二氧化硫(SO2) TSP(PM10)采样器 光度计 胺比色法 二氧化氮 2031 型智能大流量 722 分光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NO2) TSP(PM10)采样器 光度计 (3)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 4-3。 表4-3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 3 监测点 项目(mg/m ) NO2 SO2 PM10 小时浓度范围 0.021-0.035 0.040-0.056 / 超标率 0 0 / 最大超标倍数 0 0 / 湖铁招待所 日均浓度范围 0.017-0.028 0.027-0.041 0.036-0.052 七日均值 0.019 0.031 0.040 超标率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小时浓度范围 0.003-0.013 0.008-0.026 / 超标率 0 0 / 最大超标倍数 0 0 / 杨金村 日均浓度范围 0.04-0.010 0.012-0.020 0.056-0.125 七日均值 0.008 0.017 0.068 超标率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评价标准(日均/小时) 0.12/0.24 0.15/0.50 0.15/- (4)结果分析 由表 4-3 可见,湖铁招待所和杨金村两个监测点的 SO2 和 NO2 小时浓度以及 40 SO2、NO2、PM10 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本项目位于月山镇新桥村英雄岭组,与杨金村均为村 庄,无大型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其环境质量现状基本一致,具有类比性。经 类比表明,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有一定环境容量。 4.3.2 地表水环境 (1)监测断面布设 经项目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B 标准后,排入新桥河。因此,本次共设置 3 个地表水监 测断面,断面布置见表 5-7。 表4-4 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布设 断面 河流 断面位置 1# 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上游 500m 2# 新桥河 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下游 800m 3# 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下游 2000m (2)监测频次与项目 委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中心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和 10 月 23 日对上述断面进行 3 天的监测,每天采样一次。 监测项目为 pH、氨氮、COD、BOD5、SS、石油类、动植物油,总磷、总 氮和粪大肠菌群数共 10 项,同时监测水温、水深、河宽、流速和流量。 (3)监测方法 对以上各项指标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4)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5)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 4-5。 表4-5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序 监测值(粪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其余指标单位均为 mg/L,pH 除外) 监测项目 号 1# 2# 3# 41 10.21 10.22 10.23 10.21 10.22 10.23 10.21 10.22 10.23 1 pH 6.5~6.7 6.5~6.8 6.5~7.0 2 SS 22 18 18 14 14 17 15 14 12 3 CODCr 13.2 12.4 16.4 12.6 11.2 12.6 12.2 10.8 11.5 4 BOD5 3.6 3.2 3.9 3.3 3.3 3.0 3.3 3.1 2.8 5 氨氮 0.52 0.56 0.57 0.44 0.52 0.48 0.40 0.42 0.40 6 总氮 1.12 1.40 1.46 0.95 1.14 1.32 0.89 1.25 1.30 7 总磷 0.28 0.29 0.28 0.26 0.28 0.28 0.26 0.26 0.26 8 石油类 0.01L 0.01L 0.01L 0.01L 0.01L 0.01L 0.01L 0.01L 0.01L 9 动植物油 0.26 0.25 0.25 0.26 0.26 0.22 0.24 0.25 0.22 10 粪大肠菌群数 3500 3800 3800 3200 3600 3600 2000 3000 3200 由上表可以看出,新桥河 3 个监测断面的 pH、氨氮、COD、BOD5、石油 类、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数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Ⅳ类标准。 4.3.3 声环境 (1)监测布点 项目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新桥村、红阳村、先锋中学和镇 区中心医院各设一个监测点。 (2)监测时间与监测方法 委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监测中心于 2011 年 10 月 23 日昼、间进行 了测量,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 (3)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 4-6,采用等效连续 A 声级 LAeq,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 2 类标准,8 个噪声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说明 评价区声环境质量良好。 表4-6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 (单位:dB(A)) 监测 监 测 日 期 昼 间 Leq(dB) 监 测 日 期 夜 间 Leq(dB) 地点 2011.10.23 2011.10.23 厂界东 42.7 36.9 厂界南 44.1 37.0 42 厂界西 44.9 37.4 厂界北 42.1 36.8 新桥村 44.7 37.3 红阳村 43.5 37.1 先锋中学 50.8 38.5 镇区中心医院 46.1 37.6 标准值 60 50 评价结果 达标 达标 4.4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关注事项的基本信息 经分析,本项目不涉及到大坝安全(OP 4.37)、国际水道(OP 7.50)、自 然栖息地(OP/BP 4.04)和物质文化资源(OP 4.11)等,因此,本次评价不再做 对应的阐述。 43 5 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实施将改善月山镇的基础设施状况,但同时,项目的实施也不避免 地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良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其中 ,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内容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过程 中的扬尘和噪声影响。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污水处理厂尾水对水环 境的影响、臭味及污泥的处置。 5.1 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人群健康影响评价主要的目的在于分析预防项目所带来的疾病,提出改善 生活卫生环境的对策措施。 5.1.1 项目实施带来的环境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改变项目所在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体的现状 ,并使污水能够经收集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受纳水体新 桥河的水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当地居 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项目预期环境效益见表 5-1。 表5-1 项目预期环境效益 单位:t/a 时期 BOD5 COD SS NH3-N TN TP 项目实施前 142.35 262.8 219 27.375 32.85 3.066 项目实施后 21.9 65.7 21.9 8.76 21.9 1.095 消减量 120.45 197.1 197.1 18.615 10.95 1.971 消减率(%)85 75 90 68 33 64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月山镇环境污染 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障碍。本项目的实 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提高项目所在地人民生活 的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环境卫生问题,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 气溶胶病菌的传播等。这些环境卫生问题将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为此, 环境评价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减缓或消除这些不良影响: 44 (1)灭四害(蚊、蝇、老鼠、蟑螂); (2)水面垃圾的打捞清除; (3)构筑物的池壁、护栏、楼梯、走道板、气管槽等的清洁卫生需定期清 理; (4)生活垃圾的清除,做到袋装化分类收集,盛装垃圾的环卫垃圾桶由环 卫部门清运处置,做到日产日清; (5)场周围种植高大乔木林,防臭; (6)设立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计算,本项目污水处理厂的 厂址应距离居民点 50m 以上。 5.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建筑活动所引起的噪声、扬尘、施工 废水、建筑垃圾、交通环境影响、景观生态影响、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5.2.1 扬尘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 尘总量的 60%,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 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 100m 以内。在大风天气, 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施工中的弃土、砂料、石灰等,若堆放时被覆 不当或装卸运输时散落,也都能造成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在 100m 左右。 施工扬尘的另一种情况是开挖土方的露天堆放,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 作业时风速的影响。另外,由于道路的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愈 快,其扬尘量势必愈大。 类比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在道路上撒水 4~5 次,大约可以减少扬尘约 70% 。表 5-2 给出了施工现场撒水降尘的实际测试结果。 表5-2 洒水降尘测试结果 距施工源的距离(m) 5 20 50 100 TSP(小时平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均)/mg·m3 喷洒水 2.01 1.40 0.67 0.6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在采取撒水降尘措施(每天撒水 4~5 次)后,扬尘浓 度(以 TSP 计)大大减少,影响范围也由 5~100m 减小到 5~50m。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和筛选结果,项目管网沿线两侧分布有学校、医 45 院、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点与居民区间隔距离约为 10~100m。因此,施工扬 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虽然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 而结束,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缓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敏感 点带来的不利影响。 5.2.2 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1)管道施工 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施工大部分是在月山镇建成区进行,施工人员可以利用 施工现场周围已有的生活设施,管道施工场地内不设临时生活设施,因此,施 工废水主要是施工生产废水。 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水及机械设备维修等方面,主 要污染物是 SS、石油类。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废水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体 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施工废水提出了以下处置要求: 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占地面积,管槽开挖的施工宽度多以管道中心线两则 5~ 10m 的距离为施工范围。在此范围内,要设立沉淀池对汽车、机械设备的冲洗 水进行处理是不适宜的。鉴于此,环境评价建议汽车及机械设备的冲洗不在施 工现场进行,交由专门的冲洗地点进行。同时,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 机械设备维修会有油料泄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油属于危险废 物(编号 HW08)。因此,泄漏的油料必须采用桶接的方法进行回收,用专门的塑 料桶收集后倒入废油储罐,由废油收购部门上门收购;若废油滴在地上,则及 时用棉纱擦净。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机械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油对外环境的影响 不大。 (2)厂区施工 在建筑施工期间,由于场地清洗、混凝土配制和养护、建筑安装等工程的 实施,将会带来一定量的施工废水。此外,由于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 ,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油类等,排放量较小。施工现场将 设废水沉淀池,对各类生产废水收集沉淀后,回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不排到 地表水体。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现场简易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内洒水抑尘,不 排入地表水体。 46 5.2.3 噪声的影响分析 (1)管道施工 管网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 推土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根据有关资料,常见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噪声 级见表 5-3。 表5-3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值一览表 设备名称 噪声级 dB(A) 测点距离(m) 压路机 73-88 15 铲土机 72-93 15 推土机 67 30 平土机 80-90 15 铺路机 82-92 15 卡车 70-95 15 振捣器 69-81 15 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变化情况见表 5-4。 表5-4 主要施工机械单台噪声随距离衰减变化一览表 距噪声源距离(m) 机械设备 15 50 100 150 200 铲土机 72-93 41-62 33-54 29-50 27-48 平土机 80-90 49-59 41-51 37-47 35-45 振捣器 69-81 38-50 30-42 26-38 24-36 铺路机 82-92 51-61 43-53 39-49 37-47 由表 5-4 可知,单台施工机械约在 100m 以外,其噪声值基本能达到施工阶 段场界噪声限值。而项目管网建设时,管线两侧距居民区 5~100m 不等,经现 场调查,距离管线最近的居民区为 5m,距离管线最近的学校医院为 8m,这些 敏感点在施工过程中受噪声影响最大,施工过程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降 低影响,提出以下减缓措施: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 时间,应尽可能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尽量 安排在昼间,减少夜间运输,严禁夜间 (22:00 ~ 6:00)施工,对于必须在夜间开 展的施工活动,须取得当地有关环保部门的批准并在声源与敏感点之间设立隔 47 声屏障;对于学校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校方进行协商,尽量 将高噪声的施工安排在施工期内的寒、暑假、双休日或安排在放学后进行,同 时应加快速度,缩短工期,减少影响时间,在双休日进行高噪声的突击性施工 ,避免干扰学校的学习环境;对于医院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 院方进行协商,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障。 (2)厂区施工 厂区施工期间主要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为将其噪声影响降 至最低,施工期间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尤其在夜间严禁高噪 机械施工,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规定进行施工,采取设置围挡、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的噪声。 施工期的影响是短暂的,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经采取相关措施后, 可使施工期噪声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5.2.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土方施工开挖出的渣土、碎石等;物 料运送过程的物料损耗,包括沙石、混凝土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根 据项目可研报告提供的资料,核算得管网施工过程开挖的土石方量为 3.2 万 m3 ,需回填的土方量为 2.5 万 m3,还剩余 0.7 万 m3 的弃土,这部分弃土可运至污 水处理厂厂区平整土地使用。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主要有: (1)如车辆装载过多,将导致沿程泥土散落满地;车轮沾满泥土导致运输 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和环境质 量。 (2)如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则乱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破坏自然 、生态环境。 (3)弃土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如在白天进行,必将影响本地区的交通 ,使交通变得拥挤。 (4)生活垃圾如处理处置不及时,不合理,其环境卫生问题将对人体健康 带来不良影响。 管网施工的外运弃土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可回填于污 水处理厂,然后考虑送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筑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 48 或沿河绿化以进行综合利用。因此,弃土处置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袋装化、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拉走处理,对 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5.2.5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管道施工 管网的建设有土石方开挖,同时将铲除区内残存的植被,对区域内的现有 植被将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会造成项目区表土裸露 ;在土方的开挖、可利用弃土的堆置保存、低凹地段填方等,将改变原有的地 形地貌,产生土壤侵蚀,雨季必然增加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因此,承包商在 项目施工期要严格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对裸露的地表土壤进行及时的夯实 ,保证不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距下水道和河 道保持一定距离,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方在大风大雨天气要用蓬布遮盖 。 项目管网开挖后产生的弃方有合适的地点进行堆存,无随意堆放。只要严 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管理措施,管网施工在施工阶段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在 可控制的范围内。 (2)厂区施工 污水处理厂厂区施工中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地表开挖破坏植 被,降雨时发生冲蚀;各类临时占地破坏原有植被,使当地水土流失加剧,如 原料场、废弃土临时堆放场管理不当时,容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 流失。本项目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阶段主要是厂区建设。通常可采用经验 公式 (无明显侵蚀地区 )估算污水处理厂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项 目水土流失量为 232t/a。 工程建设会损坏原地貌植被,改变原有地表水自然运动形态,减弱了表层 土体抗侵蚀能力,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冲刷强度。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如果 不采取及时、合理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将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5.2.6 生态影响分析 (1)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破路开挖和土方堆置会使管网铺设地区显得较 为凌乱,虽然有围档阻隔,但施工工地总会给人留下混乱的印象;在弃方外运 49 过程中的遗洒,不仅使路面变脏而且易引起道路扬尘,也会给周围景观产生不 良影响。因此,做好施工场地的清洁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施工期对景观 的不良影响是短期的、可以恢复的。 (2)临时占地的影响 管网施工属于临时占地。临时占地施工中应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表土,避 免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施工开挖时,将表层土(建议厚度 30~50cm)单独收集 堆放,并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结束后,先将地下土回填,之后再将表 层土均匀覆盖于表面,对场地进行平整,以减轻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只要在施 工期注意规划,施工后及时清理场地和绿化,其不利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的。 (3)永久占地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建设属于永久占地。首先是铲除农作物、草皮,从而降低植被 复盖率,容易导致小量水土流失。其次是挖土方或填土方,改变了土壤结构, 降低了土壤熟化程度,影响复垦后土壤生产力,但不会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各 污水处理厂永久占地主要以农田为主,会减少种地农民的土地。当地政府已制 定补偿计划,重新调整种植土地,业主按国家规定给占地村民一定的经济补偿 。 5.2.7 对交通的影响 管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比较显著,虽然可以采取阶段施工方法,但在 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有部分土方需要临时堆置,对管道施工沿线道路的交通产生 影响。当管线穿越道路时,若采取开槽方式,则易使道路上车辆受阻,对交通 状况影响较大。因此,在地质和土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顶管式施工方式 将会减小施工期道路开挖的影响。但此时道路承压力( 承重量 )下降,必须短时 间禁止载重汽车通行,这些都会影响市区交通。据估计,管线穿越每条道路时 ,需施工 20 余天,故对该道路的交通影响将持续 20 天左右。管网施工以在主干 道进行施工对交通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应周密计划,抓紧施工,并要求尽可 能采用顶管施工,同时应在施工前与当地交管部门协商制定临时行车路线,提 前告知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居民,施工现场竖立标示牌,并设专人疏导交通。此 外,还应采取进一步加强施工期的管理,缩短施工周期等防止交通堵塞的措施 。 50 施工期间原材料( 砂石、水泥等 ) 和弃土运输量会导致车流量在短时间有所 增加。因此,运输必须避开道路交通高峰时段,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 5.2.8 健康与安全影响 本项目工程量较小,施工人员数量不多,但工地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相对 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引起疾病流行。为确保施工安全,对进场施工人 员应进行全面体检,严禁患有传染性疾病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食堂工作人员 要定期体检,如发现疫病及时治疗并调离食堂,以防传染病流行。工地应建立 集中供水设施,应配设医疗卫生设施和医护人员。要做好施工人员劳动保护, 以保护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使工程顺利进行。 5.3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污水处理厂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臭 味及污泥的处置等。 5.3.1 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正常、满负荷运行并达到设计进出水水质的情况,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 水水质见表 5-5。 表5-5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一览表 项 目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进水水质 240 130 200 30 25 2.8 出水水质 ≤60 ≤20 ≤20 ≤20 ≤8 ≤1.0 (1)尾水 根据预测的工程进水水质,工程排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 B 标准的情况下,按项目满负荷运行核算, 标准》 项目污水处理厂负荷削减量估算结果见表 5-6。 表5-6 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消减量 单位(t/a) 时期 BOD5 COD SS NH3-N TN TP 水量 1095000 处理前 142.35 262.8 219 27.375 32.85 3.066 处理后 21.9 65.7 21.9 8.76 21.9 1.095 消减量 120.45 197.1 197.1 18.615 10.95 1.971 51 消减率(%) 85 75 90 68 33 64 由上表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厂程建成运行后,污水通过管网有组织的输送 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排放的是经生化处理、沉淀、消毒后达标排放的尾水 ,新桥河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将大幅下降,对减轻河道水系的污染现状将起 到良好的作用,新桥河的水环境将得到较明显的改善,有很好的环境正效益。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24 号文件《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 作的通知》精神,处理厂污水排放口设置排放口标志牌,排污口要安装自动监视 仪器和流量计,并要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日常监督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 排污口建设,自动在线信号要接入湘潭市环保系统,并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部第 22 号令《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委托相关资 质单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运营期废水二次污染影响分析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废水二次污染主要有冲洗污泥脱水机产生的生产废水和 厂区生活污水。依据项目可研报告,本项目劳动定员 21 人,生活用水由厂区深 井泵提供,用水量按 100L/人·d,则厂区生活用水量为 2.1m3/d,产污系数取 0.85,则全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1.79m3/d(即 653.4m3/a);污泥脱水机冲洗按 每天冲洗两次,用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补给,每次用水 15m3 计,则生 产 废 水 排 水 量 为 30m3/d ( 即 10950m3/a ) 。 废 水 量 总 计 为 31.79m3/d ( 即 11603.4m3/a),这部分废水可通过厂内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随工程 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受纳水体新桥河水质预测 ①新桥河基本情况 新桥河起源于月山镇附近的丘陵,水源为雨水,新桥河的主要功能为灌溉 和排洪,其在潭市镇汇入涟水。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新桥河的实际功能用途,确定新桥河的级别为《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Ⅳ类水体。 ②预测断面 本次评价确定背景断面为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上游 500m 处的断面(1#断面) ,预测断面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 800m 处断面(2#断面)和 2000m 处断面( 52 3#断面)。 ③预测因子 洪河水质预测的预测因子定为 COD、BOD5 和氨氮。 ④预测时段 预测年为 2017 年项目正式运行期,预测水文期为枯水期。 ⑤预测模型 根据预测河段的水文特征和项目污染物特征,选用合适的水质预测模式。 新桥河规模为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本项目废水类型主要为生活污水 ,多含有机污染物,属非持久性污染物,混合过程段选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 式,完全混合段选用一维稳态 S-P 模型。预测模型选用如下:公式中符号的含 义和单位一览表见表 5-7。 A.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B. 一维稳态 S-P 模型 53 表5-7 公式中符号的含义和单位一览表 序号 符号 含义 单位 1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 m 2 B 河流宽度 m 3 C 污染物浓度,垂向浓度,断面平均浓度 mg/L 4 C0 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 mg/L 5 C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 mg/L 6 Cp 污染物排放浓度 mg/L 7 D 亏氧量 mg/L 8 D0 计算初始断面亏氧量 mg/L 9 Dh 河流上游亏氧量 mg/L 10 g 重力加速度 m/s2 11 H 平均水深 m 12 K1 耗氧系数 1/d 13 K2 复氧系数 1/d 14 My 横向混合系数 m2/s 15 Qp 废水排放量 m3/s 16 Qh 河流流量 m3/s 17 x、y 迪卡尔坐标系的坐标 m 54 序号 符号 含义 单位 18 xc 最大亏氧点到计算初始点的距离 m 19 u x 方向流速 m ⑥预测参数选取 根据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中心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和 10 月 23 日对新桥河的监测报告,其水质参数如下: 水温:28.3 流速:0.3m/s 流量:1.3m3/s 河流水深:0.5m 河流宽度:6m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1m K1=0.6/d, K2=0.8/d 上游污染物浓度:COD 14mg/l BOD5 3.57mg/l NH3-N 0.55mg/l 项目预测参数选取见表 5-8。 表5-8 项目水环境预测参数一览表 排放情况  废水量(t/a)  COD 浓度(mg/L)  BOD5 浓度(mg/L)  氨氮浓度(mg/L)  正常情况  1095000  60  20  8  事故排放  1095000  240  130  25  ⑦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 混合过程段长度估算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规定的公式,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可得项目废水排入新桥河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 26m,为 了便于计算,本次评价按 30m 计。 ⑧预测结果与评价 以排污口为原点,河流流向为 x 轴,河宽度方向 y 轴,参照监测期间的水文 情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和一维稳态 S-P 模型分别对混合过程段和完 全混合段预测本项目废水中 COD、BOD5 和氨氮对新桥河影响,预测结果见表 5-9 到 5-16。 表5-9 COD 正常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55         y  y=0  y=1  y=2  y=3  y=4  y=5  y=6  x  x=10  15.0781  15.0824  15.0846  15.0847  15.0828  15.0789  15.0729  x=20  14.7642  14.7658  14.7667  14.7668  14.7661  14.7647  14.7625  x=30  14.6162  14.6171  14.6175  14.6176  14.6172  14.6164  14.6152  表5-10 COD 事故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y      y=0  y=1  y=2  y=3  y=4  y=5  y=6  x  x=10  18.3368  18.3538  18.3627  18.3633  18.3556  18.3397  18.3157  x=20  17.1055  17.112  17.1154  17.1158  17.1131  17.1074  17.0986  x=30  16.5375  16.5411  16.543  16.5432  16.5418  16.5386  16.5338  表5-11 BOD5 正常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  y=0  y=1  y=2  y=3  y=4  y=5  y=6  x=10  3.8596 3.8612 3.8621 3.8621 3.8613 3.8597 3.8573 x=20  3.778 3.7786 3.7789 3.779 3.7787 3.7781 3.7772 x=30  3.7393 3.7397 3.7398 3.7399 3.7397 3.7394 3.7389 表5-12 BOD5 事故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  y=0  y=1  y=2  y=3  y=4  y=5  y=6  x=10  5.46 5.4706 5.476 5.4761 5.4709 5.4606 5.4451 x=20  4.937 4.9411 4.9433 4.9435 4.9417 4.9379 4.9322 x=30  4.6932 4.6955 4.6967 4.6969 4.6959 4.6938 4.6907 表5-13 氨氮正常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  y=0  y=1  y=2  y=3  y=4  y=5  y=6  x=10  0.6662 0.6668 0.6672 0.6672 0.6669 0.6662 0.6653 56 x=20  0.6339 0.6341 0.6343 0.6343 0.6342 0.6339 0.6336 x=30  0.6187 0.6189 0.619 0.619 0.6189 0.6188 0.6186 表5-14 氨氮事故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混合过程段) 单位:mg/l /  y=0  y=1  y=2  y=3  y=4  y=5  y=6  x=10  0.9135 0.9156 0.9166 0.9166 0.9156 0.9136 0.9106 x=20  0.813 0.8138 0.8142 0.8142 0.8139 0.8132 0.8121 x=30  0.7662 0.7666 0.7668 0.7669 0.7667 0.7663 0.7657 表5-15 正常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完全混合段) 单位:mg/l 污染物 COD BOD5 NH3-N 距离(m) 100 15.14 4.01 0.74 200 15.08 3.99 0.74 300 15.03 3.98 0.74 400 14.97 3.97 0.74 500 14.92 3.95 0.73 600 14.86 3.94 0.73 700 14.80 3.92 0.73 800 14.74 3.91 0.72 900 14.69 3.89 0.72 1000 14.63 3.88 0.72 1500 14.35 3.80 0.70 2000 14.08 3.73 0.69 3000 13.5 3.56 0.66 4000 13.03 3.43 0.64 5000 12.5 3.30 0.61 表5-16 事故排放情况下废水对新桥河的影响值(完全混合段) 单位:mg/l 污染物 COD BOD5 NH3-N 距离(m) 57 污染物 COD BOD5 NH3-N 距离(m) 100 19.85 6.86 1.19 200 19.77 6.83 1.18 300 19.70 6.81 1.18 400 19.62 6.78 1.17 500 19.54 6.75 1.17 600 19.47 6.72 1.16 700 19.40 6.70 1.16 800 19.32 6.68 1.15 900 19.25 6.65 1.15 1000 19.17 6.62 1.15 1500 18.80 6.50 1.12 2000 18.45 6.37 1.10 3000 17.75 6.13 1.06 4000 17.08 5.90 1.02 5000 16.43 5.68 0.98 由预测结果可见,在监测期间的水文条件下,本项目废水正常情况下排入新 桥河后,在混合过程段和完全混合段的 COD、BOD5、NH3-N 均可保持在《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但是在事故排放情况下,完 全混合段 BOD5 在排口下游 4km 范围内的浓度略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Ⅳ类标准。 ⑨下游敏感点影响分析 经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新桥河的功能为灌溉和排洪,项目排放口下游 5000m 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和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存在若干灌溉取 水口,根据预测结果显示,项目所排放的尾水在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情况下 均能保证新桥河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因此, 项目尾水的排放没有改变新桥河的功能,对排放口下游影响不大。 经调查,新桥河下游在潭市镇汇入涟水,距离本项目排污口约 25km,根据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定,涟水双峰县与湘乡交界面至湘 58 乡第二水厂上游 1000m 段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 类标准。根据预测结果,项目所排放的尾水在正常排放情况 (GB3838-2002)III 下,在排放口下游 200m 处即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不会对涟水水质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亦不会对湘乡第二水厂取水口水 质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所排放的尾水在事故排放情况下,在排放口下游 5000m 处即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不会对涟水水 质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亦不会对湘乡第二水厂取水口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和分析结论,项目尾水在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新桥河下游水质 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不会影响下游水体功能的使用,建设单位应加强项目的建 设与运营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制定紧急事故预案等措施,尽可能得减小事 故发生的概率和不良后果。 5.3.2 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主要的固体废物为污泥和生活垃圾。 5.3.2.1 污泥 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主要由格栅渣、沉砂池沉渣、脱水污泥和职工生活垃 圾组成,这些物质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特别是在闷热天气,在微生物作用下 容易腐烂发臭,其中以脱水污泥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大,其主要特点为 含水率 高(≤80%),易流失; 颗粒细腻,透水性差; 易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从而成 为疾病的传播源;④易产生渗滤液,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1)污泥成分分析 项目污水处理厂管网收集的废水种类主要为镇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其中,工业废水来源主要为春天木业、红海米业和湘乡编织厂等,根据月山镇 的发展规划,其规划以米业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衍生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形 成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以农 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发展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正在做大做强。此外,以商贸、 餐饮服务业、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月 山镇工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主,该类企业的废水水质相对较简单 ,主要为有机高浓度废水,一般不含重金属,因此,类比确定项目污水处理厂 产生的污泥基本不含重金属,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经厂内浓缩、脱水等稳 定化处理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59 (2)污泥厂内处理的环境影响 ①污泥脱水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污泥脱水前需进行浓缩,浓缩池常常散发出恶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 季,池表面常有浮泥出现,极易孳生蚊蝇。 浓缩后的污泥脱水时,脱水机房会散发恶臭;脱水污泥转运过程中若发生 遗洒将造成环境污染。 ②污泥堆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脱水后的污泥应及时清运,不能及时运走的污泥,应有临时堆放场所。脱 水污泥遇水易成浆状,流动性好,容易流失;在雨水的淋洗下,淋滤水中溶入 大量的污染物,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因此,脱水后污泥不能乱堆乱放,应设 置经过专门处理的具有防渗层的临时堆放场所,并加盖遮雨棚;此外,脱水污 泥并未完全稳定,污泥长期堆放会产生厌氧消化。产生的 H2S 等恶臭物质会影 响空气质量;脱水污泥堆放地也是蚊蝇的孳生地,对环境卫生有不良影响。鉴 于上述原因,污泥脱水后应及时清运,避免在厂内堆放。 ③污泥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污泥的外运主要利用汽车拉运,如果在污泥装卸过程中车身外和车 轮上挂满了污泥,或者车辆密闭性能不好,则污泥运输车就会把污泥遗撒在沿 途道路上,对沿途道路造成污染。脱水污泥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渗漏防散落 ,运输车辆不宜装载过满,应注意遮盖,防治污泥散落影响道路卫生及周围环 境。因此,应使用密闭的专用运输车定期外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同时, 污泥运输时间应严格控制,尽量避开交通繁忙时刻。总之,污泥的运输是一个 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3)污泥处置方式 经调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以下特点:①含水率高达 99%,体积 庞大,处理和运送均很困难,必须进行减量处理,以便于运输和后续处理;② 污泥有机物含量高,不稳定,易腐化,必须降低有机物含量使污泥稳定化;③ 污泥中还含有一些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是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载体,影响公共卫 生,危害公众健康安全,必须妥善安置处理;④还要避免磷的二次释放。总之 ,污泥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并增加滤清液的化学除磷成本。因此, 污泥在最终处置前必须设置前处理。 60 项目污泥在厂内经过浓缩、脱水前处理步骤,含水率降至 60%以下,最后 达到稳定状态。污泥最终处置考虑将脱水后泥饼送至在垃圾中转站与城市生活 垃圾混合压缩后送至距污水处理厂 28km 的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与城市生活垃 圾混合卫生安全填埋。污泥运输路线图见附图 6。 (4)污泥处置方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 ①污泥稳定的可行性分析 污泥稳定的常用工艺是: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热处理、加热干化和加热 稳定等。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 DEST 工艺,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已接近稳 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的规定,采用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处理污水时,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可不经消化直接浓缩脱水。 污泥浓缩脱水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含水率,对污泥进行减容处理。其中, 污泥脱水的方法有自然干化、机械脱水、污泥烘干及焚烧等,目前国内外污水 处理厂普遍采用机械脱水,主要有离心脱水机、带式脱水机和板框式脱水机等 ,根据实际运营经验来看,经过以上三种方式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 75%-85%之间,不能满足垃圾填埋场的进场要求,这也是国内污水处理厂存在 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在原有脱水方式的基础上研发了新型的“污 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该工艺在东南沿海(广州、厦门、杭州、无 锡、上海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到了成功运用。“污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 水”技术的核心点为:采用投加药剂(如投加无机物或有机物和投加活性菌种) 的方法对污泥进行调理,破除细胞膜,释放结合水、吸附水和细胞内水,改善 污泥的脱水性能,使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达到 60%以下的脱水方式。具体的污 泥处理工艺如下: 搅 添加脱水剂(75% 板 框脱 水至 含水率 99.3% 带式脱水至 拌 有机物、25%的无 含水率 55% 的污泥 含水率 80% 5 机物混合)调理 左右 小 深度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对比传统机械脱水的污泥,其质量可以再降低 40% 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利用了带式脱水机把污泥的含水率先降低至 80%左 右,因此在后续调理过程中投加的药剂量会比不脱水的时候要低,投加比例约 为 3%;污泥的臭气值约在 3 度左右,基本可以接受;脱水后的污泥质感较坚实 61 ,基本达到稳定化;有机质的灭失率不足 2%。 以上污泥处理工艺在杭州萧山临江污水厂和杭州七格污水厂均得到了实际 运营,根据详细的实地调研考察结果,上述两个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营正常,处 理后污泥含水率保持在 60%以下,能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垃圾填埋场进场要 求。 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焚烧法处理污泥的方法投资更大,并容易产 生二次污染,对管理的要求较高,不适用本项目;项目所在区域附近目前没有 找到稳定合适的消纳污泥的农田,而且,如管理不当的话,污泥回用于农田很 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因此,污泥经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的措施也 不适用本项目。污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传统的污 泥处理工艺虽然较大,但其脱水效率较高,能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垃圾填埋 场进场要求,而且项目区附近区域有合适的卫生填埋场地,因此,本项目污泥 经污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处理后,运至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措施是比较 适用于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②污泥最终处置的可靠性分析 项目污泥最终处置考虑将脱水后泥饼送至在垃圾中转站与城市生活垃圾混 合压缩后送至距污水处理厂 28km 的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 卫生安全填埋。 根据环保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0】157 号),各级地方环保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加强污泥产生、转移、处置处置等全过程的环境监管,坚决打击非法倾倒和 违法处置污泥行为。要因地制宜,推动通过填埋、焚烧、建材综合利用,现有 工业窑炉(如电厂锅炉、水泥窑等)共处置等方式,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同 (GB16889-2008)中的填埋废物的入 时,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场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 60%,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 场填埋处理。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为月山镇中心镇区,收水要求是只接纳生活污水及水质 近似生活污水的工业废水或经预处理后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可以与生活 污水合并处理的工业废水。因此,项目类型可定性为生活污水处理厂,其污泥 成分与其他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一致。按照《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 62 (环办【2010】157 号)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防治工作的通知》 ( GB16889-2008)的相关要求,项目污泥经处理后,在含水率小于 60%的情况, 可进入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做最终处置,同时,类比衡山县污水处理厂的实 际运行经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采用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方式,在技术 上是可行的。 根据《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和《湘潭湘乡市月山镇农村 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月山镇垃圾中转站位于红阳村和云 田村交界处的云田村野猫坨组,总容积为 32m3,总投资 89 万,包括地埋式水平 垃圾压缩站 1 座、垂直式垃圾压缩站 1 座和垃圾转运车 1 辆,生活垃圾在中转站 经压缩减容、脱水后,运往垃圾填埋场。经现场勘查,该垃圾中转站已基本建 成,未投入使用,距离本项目约 7km。 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是湘乡市居民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湘乡市龙洞镇 泉湖村,距离本项目约 28km。该填埋场分为两区,一区容量为 54 万 m3,目前 已接近封场;二区投资 5980 万元,占地面积 254.76 亩,容量为 254 万 m3,日处 理垃圾 400t,处理方式为无害化处理,包括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填埋气体燃烧 系统、管理系统和填埋封场系统等。本项目建成后污泥拟送至该场二区卫生填 埋。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厂区内前处理后,送至在 垃圾中转站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压缩后送至距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与城市生 活垃圾混合卫生安全填埋是可行的。 5.3.2.2 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 21 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21kg/d,7.665t/a,生活垃圾 如处理不当,将滋生大量的蝇、蚊,容易引起疾病流行,影响职工的卫生安全 健康。 5.3.3 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阶段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恶臭。在处理污水过 程中,污水中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会产生臭气,其浓度同温度有关,夏季 较重,为混合性气体,主要成份为 NH3 和 H2S。臭气主要来源于格栅、沉砂池 、曝气池、污泥脱水机房和储泥池,项目 DEST 反应区为地埋式,因此,其无 组织恶臭排放主要来源于污泥脱水间和污泥池。 63 项目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且为地埋式,其恶臭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本 次环评报告不再对恶臭的影响进行预测,仅通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的方式说明 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及参数见附 件 2。 表5-17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及与敏感点关系一览表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与厂界方位、距 是否满足卫生 结果(m) 各厂界设防距离(m) 敏感点 离(m) 防护距离要求 东厂界 0 新桥村 东北侧,100 满足 50 西厂界 45 白龙村 西侧,130 满足 南厂界 24 红阳村 东南侧,150 满足 北厂界 37 / / 满足 经计算,项目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为 50m。这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 目建设标准》中规定产生臭气的污水、污泥处理生产设施“应尽量远离厂外居住 区,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厂外居住区与污水处理厂产生臭 气的生产设施的距离,不宜小于 50~100m”相符合。 由于本次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与当地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距离均满足卫 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因此,污水处理厂运行产生的恶臭对周边主要保护目标的 影响较小。 5.3.4 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噪声源主要来自各类机泵,这些设备主要集中于进水泵房、污 泥脱水间、回流污泥泵及鼓风机房。噪声强度见表 5-18。 表5-18 噪声的影响结果分析 噪声强度(dB(A)) 设备名称 无防治措施 采取防治措施后 污水泵 90~100 80 污泥泵 90~100 80 空压机 95~105 85 运输车辆 75~80 / 鼓风机 80~90 80 64 从表 5-18 中可以看出,若不采取减噪防噪措施,噪声强度可达 105dB(A), 在采取安装消声器和建筑物密闭后,强度可下降 20dB(A)左右。 项目工程主要产噪设备为水泵、空压机、鼓风机等,鼓风机在机房内噪声 在 80~90dB(A),采取消声隔声措施后,噪声消减到 80dB(A);泵类一般布置在 厂房内,噪声级为 90~100dB(A),采取消声隔声措施后,噪声消减到 80dB(A) 。在经室外和距离衰减,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90)中 2 类标准(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65 6 减缓措施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本章节将分别从施工期、运营期两个时期,对项目所 采取的减缓措施进行描述。 6.1 施工期减缓措施 6.1.1 废气 6.1.1.1 管网建设 在污水管网管线施工过程中,以上路段的施工点与居民间隔距离很近,施 工扬尘的污染影响是存在的,现提出以下减缓措施: a、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 b、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篷布; c、对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施工; d、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并采用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产生 。 6.1.1.2 厂区建设 在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施工扬尘产生,为了降低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现提出以下减缓措施: a、 施工期应加强运输管理,车辆加盖顶棚,不要超载; b、经常对道路洒水降尘,减少扬尘污染; c、 禁止随意堆弃建筑垃圾,尤其禁止丢弃在建筑红线以外; d、对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施工; e、 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并采用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产生 ; f、 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 g、装运时不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 除干净,防止沿程散落; h、做好施工人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等。 6.1.2 噪声 6.1.2.1 管网建设 管网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降低影响,提 66 出以下减缓措施: a、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应尽可能避免大 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减少夜间 运输,严禁夜间 (22:00 ~ 6:00)施工,对于必须在夜间开展的施工活动,须取得 当地有关环保部门的批准并在声源与敏感点之间设立隔声屏障; b、对于学校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校方进行协商,尽量将 高噪声的施工安排在施工期内的寒、暑假、双休日或安排在放学后进行,同时 应加快速度,缩短工期,减少影响时间,在双休日进行高噪声的突击性施工, 避免干扰学校的学习环境; c、对于医院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院方进行协商,设置移 动式隔声屏障。 6.1.2.2 厂区建设 施工期间主要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为将噪声影响降至最低 ,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a、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尤其在夜间严禁高噪机械施工; b、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进 行施工,采取设置围挡、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的噪声。 c、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搅拌机 加装消声器等。 d、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推土机等,可以通过排气管消音器 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 e、定期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养护。 6.1.3 废水 6.1.3.1 管网建设 项目管网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车辆、机械设备冲洗 水及机械设备维修等方面,主要污染物是 SS、石油类,为了缓解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a、根据项目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汽车及机械设备的冲洗不在施工现场进 行,交由专门的冲洗地点进行。 b、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 67 c、泄漏的油料必须采用桶接的方法进行回收,用专门的塑料桶收集后倒入 废油储罐,由废油收购部门上门收购;若废油滴在地上,则及时用棉纱擦净。 6.1.3.2 厂区建设 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场地清洗、混凝土配制和 养护、建筑安装等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为 了缓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a、厂区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设沉淀池,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雨污水、场 地积水等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作冲洗、洒水。 b、施工场所建设临时的简易生活设施,厨房废水须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 用于厂区洒水,临时厕所设旱厕,定期清运。 6.1.4 固废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土方施工开挖出的渣土、碎石等;物 料运送过程的物料损耗,包括沙石、混凝土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 工期固废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本工程 拟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a、生活垃圾经袋装化、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拉走处理。 b、污水处理厂施工区应设置旱厕,定时清掏,粪便集中收集后外运作为附 近农田肥料。 c、施工建筑垃圾应分类处置,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应设专人及时 回收,不能回收的尽量用于污水处理厂场地回填。 d、按《城市建设垃圾管理现规定》由建设单位负责处置建筑垃圾。处置前 应向市环境卫主管部门是出申请并按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输。弃方处置应 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商请市城建、市 环境卫主管部门优先应用于城市其他设施地基回填,尽量就地处置,不能完全 处置时运至城外指定地点妥善堆存。 6.1.5 生态环境 (1)选择合适的弃土、渣场,合理堆置,最好能直接利用。各工程段要分 段实施,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2)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 完毕; 68 (3)弃土堆放场地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临时占用 土地的堆场,施工结束后应即使进行覆土造地。 (4)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机构和环境保护专职人员,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保 护宣传,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施工人员乱砍乱伐;在承包合同中,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征地范围施工,弃渣应运往指定渣场存放。 6.1.6 社会环境 (1)管网的施工应提前通知沿线居民,对由于管网施工造成的车辆改道的 通知也应提前向相关部门请示并通知沿线居民。 (2)对管网工程所存在的与城市供水、电力和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发生交 叉和冲突的问题,事先与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开展充分的讨论和意见交流,并 按各标段编制施工计划,向施工单位明确必须注意的可能损坏市政公用设施问 题,以及避让和解决措施。 (3)与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门协商组织施工期城市交通,采取派专人协助交 通管理并尽量缩短工期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期交通压力。 (4)对横向通行路段设置临时引渡板和施工护栏,以此减小施工期对交通 的影响。 (5)为保障施工期城市排水通畅,需采取导流和使用水泵等措施,在条件 允许的路段采用导流的形式,对条件的不允许的路段采用水泵导排,以此保证 施工期排水通畅。 (6)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活动、管网改造分段施工、开挖 一段恢复一段的施工方案可以减缓城区大开挖以及因此造成的视觉污染、交通 阻隔和对商业活动的不利影响;加大管网改造工程宣传可以取得市民的谅解。 施工后期对破坏的植被恢复。 (7)两侧分布有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附近的路段,在施工中应作为 环境重点保护路段,做好洒水降尘、噪声防治和交通疏导工作。 (8)关于改善临时占道: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路线,工程设计应尽可 能减少临时占用的土地,尽量减少对绿化带的踏压。对占用土地上的草皮或树 木,进行移植,不得随意损坏;弃土回填后的地表要及时进行绿化。 (9)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施工期间发现文物、古墓等文化遗产,应暂 时停止现场施工;通知有关文物部门,派员现场考察,决定是否抢救或挖掘。 69 6.2 运营期缓解措施 6.2.1 废气 项目运营过程中主要废气为恶臭,项目污水处理工艺为地埋式,但为了进 一步缓解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拟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1)结合一年中夏季气味较重和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实际特点,采取优化 厂区平面布置的方式,将产生臭气的主要设施如污泥池、脱水间等布置在当地 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或侧风向,保证与敏感目标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2)项目建成运营后,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从污染源头抓起,控制好 产生恶臭的各个生产工艺环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监督机制。 (3)安全管理。在项目建成正常运行后,对职工要进行事故处置培训;对 设定的各种监控仪器要定期维护,使其正常运行,起到对恶臭的监测和控制作 用。人员进入泵房时,要注意房内通风,以免过量沉积的 H2S 和 NH3,对人体 造成伤害。 (4)做好用地规划。根据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规划部门应对该范围内土 地重新进行规划,明确规定禁止在该范围内新建居民区、学校、医疗机 构等敏 感设施。 (5)加强绿化。由于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地有臭气,因此绿化工程对改善 污水处理厂的环境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厂区绿化设计应与施工图设计同时完成 。厂区绿化以完全消灭裸露地面为原则,广植花草树木。厂内道路两边种植乔 灌木、松树等,厂界边缘地带种植杨、槐等高大树种形成多层防护林带,以降 低恶臭污染的影响程度。 6.2.2 废水 为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满足要求,拟采取以下措施: (1)工业废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 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 级标准,同时必须满足对有害、有毒、能在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危害严 重的第一类污染物必须严格控制在车间内部治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 。 (2)医疗机构排污单位,在废水汇入管网之前,外排的污水必须达到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规模的污染物规定指标限 70 值要求。 (3)加强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与效率达到设计标准和 要求,并保证长期、稳定、正常运行和处理后尾水达标排放。 (4)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贯彻执行员工岗位业务培训计 划。 (5)认真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并及时排除非正常运行工况,避免超 标排放,防止事故性风险排放。 (6)实施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在末端排放口应设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 自动比例采样装置,pH、水温、COD 等主要水质指标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7)设置备用设备;制定紧急事故预案,防止问题出现时造成不良后果。 (8)生活污水和污泥冲洗水通过厂内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随工 程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6.2.3 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拟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污水泵、污泥泵、鼓风机和脱水机房等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在设备 选择时均采用低噪标准产品,安装时采用减震垫或柔性接头等降噪措施。 (2)对设备的房间内、值班操作室与设备室间的隔墙、门窗进行隔音处理 ,降低直达音对人体的影响。 (3)设计利用声距原理减轻噪声影响,在总体布局中使声源与建筑物的间 距保持最大,使污水处理厂的职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结合工程建设,种植高大乔木、灌木相结合的混合防护林带,扩大厂 区内绿化面积,利用植被达到吸声减噪的效果。 6.2.4 固废 项目运营期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和污泥,生活垃圾经集中收 集后运往垃圾填埋场,污泥处理参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 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 号)的要求,拟采取以下 防治措施: (1)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特别是污泥不得任意弃置,必须妥善收集、 存放,定期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2)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沿岸、山谷、洼地、溶洞和农田等非专设一般 71 固废场排放项目污泥。 (3)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泥临时存放场必须采取地基防渗、防降雨淋溶与冲 刷、防恶臭气体在堆棚内富集和集中向外散发等防止流失和二次污染措施。 (4)污水处理厂应当切实履行污泥处理处置责任,对污泥产生、运输、贮 存、处理、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制定并落实污泥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 流程和要求,设置专门的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确保污泥妥善处理处置, 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5)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污泥处理设施 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6)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应当建立污泥管理台 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并定期向湘 乡市环保局报告;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转出污泥时应如实填写 转移联单。 (7)规范污泥运输。从事污泥运输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关的道路货物运营资 质,禁止个人和没有获得相关运营资质的单位从事污泥运输,同时,污泥运输 车辆应当采取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撒等措施。 (8)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泥堆棚顶部加设遮雨棚,堆棚地面须彻底硬化处理 ,并应在堆棚附近设围堰、排水沟和收集井,把污泥堆存过程中的排水输送回 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9)向外运输污泥时应采用封闭罐车运输。 (10)对污泥减量化的措施应选择先进的污泥浓缩脱水工艺,将污泥的含 水率进一步降低至 60%以下,这样可减少污泥产生量。 (11)保证污泥处置率达到 100%。 (12)生活垃圾经袋装化、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拉走处理。 6.2.5 生态环境 (1)厂区内绿化应注意乔木、灌木、草木结合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保 持一定层次结构。尽可能使用乡土种,减少外来特种的引进。绿化时应首选该 类物种作为绿化首选的树(草)种。 (2)加强管理。厂方应派专人做好校园的绿化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 章制度,保护绿地,保护生态环境。 72 (3)污水管线覆土后,位于镇区范围的应予以硬化处理,位于野外的应及 时绿化抢种,使管线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绿化植被选择当 地优势草种。同时,对重点地区用铁丝网围圈,及时实行管护,以防牛、羊践 踏或人为因素的破坏。 (4)加强对污水管线的检查管理,定期对污水管线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 发现管线的渗漏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污水管网的渗漏造成对地下水污 染的可能。 73 7 环境风险分析与减缓措施 7.1 环境风险识别 根据项目工程特征污染影响分析,主要环境风险识别结果为: (1)遭遇如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故,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停止 运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 (2)由于进水水质及水量发生突变,使污水处理效率下降,最终导致出水 水质恶化,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并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 不利影响; (3)铺设在河底的截污管道由于管道损坏、破裂导致的环境风险,以及河 水渗入管道稀释污水,导致污水处理厂尾水不能达标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河床 下的地下水入渗或河道中的河水入渗稀释污水,导致污水处理厂处理率效降低 。 7.2 污水处理厂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7.2.1 突发性事故 由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质量问题或养护不当,将造成设备、设施故障, 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甚至未处理直接排放;或者由于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 外部原因,如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大量未 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这将是污水处理厂非正常排放的极限情况。电力故障 而造成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时,污水只能由直接排入地表水,将对河流 造成严重污染。 7.2.2 设备故障 污水或污泥处理系统的设备发生故障,使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出水水质指 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或污泥不能及时浓缩、脱水,引起污泥发酵,贮泥池爆 满,散发恶臭。 7.2.3 进水水质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受进厂原污水水量、水质等参数变化的影响较 大。依据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各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必须经过达标排放,达到进 污水处理厂的要求。当企业污水处理厂遇到紧急停电等突发事故时,其污水有 可能未经处理就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进入新建污水处理厂,如出现进厂废水冲 74 击负荷过大,pH 值超出 6~9 的范围,难降解有机毒物超标等异常情况,将会造 成污水处理厂生化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生物相破坏污泥膨胀,最终导致出水 水质恶化,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并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 不利影响。 7.2.4 正常运行过程风险事故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事故风险具有突发性,会给维护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重 大损害,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时,首先受影响的是污水处 理厂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7.2.4.1 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风险影响分析 当污水处理系统的某一构筑物出现事故,必须立即予以排除,此时维修工 人需进入污水管道、集水井或污水池内操作,这些地方易产生和积累高浓度有 毒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在维修时如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维 修人员会因通风不畅吸入有毒气体而出现头晕、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的甚至 导致死亡。 据有关资料,国内 20 余座城市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曾发生数十起因管道 内有毒气体,致使养护人员中毒、伤亡,或因管道产生易燃气体甲烷,接触明 火引起爆炸,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因此,对工厂操作人员采取人身安全保障 措施是防止有毒气体对人员造成危害至关重要,采取通风措施,让有毒有害气 体彻底消散使作业空间充满新鲜空气,这是防止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倘若无法 做到充分通风,则应该避免进入危险空间,确需进入时则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护 设备。防护设备有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检测设备有气体检测仪器、检测试 纸。 7.2.4.2 病原体引起疾病对健康危害风险影响分析 污水或污泥中都含有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污水处理设施上产生的雾气 ,水气等都能传播细菌和病毒,污水处理厂的职工暴露于污水和污泥中的微有 机体面前,有可能被感染而导致疾病。感染可能由于直接吸入气体或间接由沾 到皮肤或衣服上的水滴感染。曝气池,出水堰,灌溉的喷水口,鼓风机房,脱 水机房等都会凝结这种气体。在水气高度凝结的地方,使用薄纱型呼吸器会减 少有毒物质的吸入。此类环境风险主要是工厂操作工人有可能被病原体直接感 染而导致疾病,工厂生产企业外环境人群可能被直接感染而导致疾病机率很小 75 ,但由于操作工人感染致疾病得不到控制而导致疾病传播,从而危及工厂外环 境人群健康。 7.3 风险事故缓解措施 7.3.1 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处理设施系统中使用的机泵、阀门、电器及仪表等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 障,将会导致废水处理效率降低或严重时将导致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行事故,这 种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对此类事故的应急措施主要是: (1)工艺在设计上,对处理系统应考虑中留有一定的回流处理缓冲能力和 设施(如附加相应的事故处理缓冲池),并配有相当的处理设备(如回流泵,回 流管道、阀门及仪表等),以防万一发生设备故障影响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时,应 启动系统缓冲和回流设备,将不合格出水重新处理,直至满足排放标准。 (2)对易损设备采取多套备用设备,并有保证有足够进行维修更新的备品 备件。处理系统中机电设备至少应采用一用一备方式。 (3)选用优质设备。对于处理设施内的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 须选择品质优良、故障率低、满足设计要求、适于长期运行及便于维修保养的 产品。 (4)在运行期间,在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处理设施的规章制度作业,对 设备经常巡回检查,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 (5)电气设备按接地保护规程要求进行;并装有自动跳闸电路,主要设备 运行采用计算机数据监视,能及时报警,并能记录出事地点、事故性质和发生 时间等,以便组织人员及时抢修。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均须满足电器设 备有关安全规定。 (6)采取电源双回路供电,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 7.3.2 非正常污水排放的防护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 不利状态。 (1)对排污企业的管理要求  对日排水量大于 500m3 和污染负荷重的企业须安装在线监测仪,实行市 环保监理不定期抽查和企业排污申报制度,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其余企业排放 废水也必须达标; 76  对于重污染工业企业应设置事故蓄水池;  企业若出现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情况,废水排放不达标,应及时 排除故障,并通知污水处理厂。 (2)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技术管理措施  建立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度;  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技术考核档案,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  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厂内的技术管理工作; 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进行技术培训;  加强输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关键设备应有备机,保证电源双回路 供电;  污水泵房工作时应关闭门窗,确保厂界噪声满足标准要求;  为减少泵站散发臭气影响,应将集水井封闭,污水及时泵入污水干管 送至污水处理厂;栅渣脱水后及时清运;  污水处理厂区内实行雨污分流工作,避免暴雨时污水未经处理溢出排 放;  厂界周围进行绿化,选择对恶臭物质净化效率高的植物;  定期走访污水厂附近居民,听取意见。 (3)加强供电站管理,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 7.3.3 突发性废水排放风险事故应急措施 污水处理厂一旦遭遇发生突发性废水排放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力争保证格栅和沉砂池正常运行,使进水中的 SS 和 COD 得到一定的 削减; (2)从汇水系统的主要污染源查找原因,由有关企业采取应急措施,控制 对微生物有毒害物质的排放量; (3)如一旦出现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双回路停电,突发性自然灾害等 情况将导致污水未处理外排时,应要求部分排水企业或全部停止向管道排污, 以确保水体功能安全; (4)在事故发生及处理期间,应在排放口附近水域悬挂标志示警,提醒各 77 有关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7.3.4 工作人员人身安全保障措施 (1)在污水处理厂运行前,必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 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运行后要严格执行,并经常检查。 (2)建筑物的设计均考虑给排水、采暖通风、采光照明等卫生要求,工作 人员长期工作的场所设空调设施。对于一些密封结构、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 ,采取机械通风。 (3)厂区配置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对下井 管道检查或作业的操作工人必须配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安全服防毒面具、送 风面罩、气体检测仪器、检测试纸等,以防中毒,且至少有两人在场。 (4)池体走道边缘均设置扶栏,并有照明设施,以确保行人安全。 (5)所有电器设备的安装保护,需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做好高压 设备的接地保护工作。 (6)机械设备的危险部分,如传动带,齿轮、砂轮等必须安装防护装置。 (7)必须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设置岗位责任制,厂区所有的危险地段在 醒目处设置警告示牌,高于 1.2m 以上的平台设护栏,对有可能聚集有毒、有害 气体的地方,均应有通风设备,设置安全劳动保护机构,负责安全的安全生产 和劳动保护。 (8)根据各工段的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设置生产卫生用室(厕所、盥洗 室、存衣室等),环境恶劣的工段及露天作业处,除加强通风设遮挡外,还应设 休息室。厂内设集中浴室。 (9)凡直接接触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等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 并定期注射有关疫苗(如甲肝、乙肝等)。 7.3.5 污泥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应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同时采用专用 密闭运输车辆,避免散发臭气,撒落,污染环境,具体的处理处置措施参照 6.2.4 章节的内容。另外,污水处理厂一旦发生污泥非正常排放的事故,应及时 进行设备维修,争取在贮泥池存放污泥的限度内修好,并及时投加药剂,如石 灰等,防止发生污泥发酵,减少恶臭气体排放。 78 7.3.6 洪水对污水处理厂影响的预防措施 (1)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影响,按国家有关规定,考虑设计年和校 核年洪水的影响。 (2)在污水处理厂周围修筑防洪堤。 7.4 污水处理厂应急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污水处理厂的应急机构主要由领导小组下属的办公室及其各应急小组组成 。应急小组包括抢救组、联络组、后勤组和汽车组。各小组职责分工如下,职 责机构见图 7-1。 (1)领导小组根据环境风险情况组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落实实施。负责 现场的全面指挥工作,协调与外部单位的配合工作。 (2)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为协助领导小组进行工作分工、督促及检查。 (3)抢救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对风险事故处理的具体实施, 对有关设备进行维修等工作。 (4)联络组负责抢救小组、后勤组、汽车组的工作协调。 (5)后勤组负责协助抢救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办 理入院观察、治疗手续以及护理中毒人员,负责调集有关抢救物品。 (6)汽车组负责汽车的调配使用,如运送中毒人员入院治疗、运送抢救物 品等。 领导小组 办公室 抢救组 联络组 后勤组 汽车组 图7-1 污水处理厂应急机构设置图 79 80 8 替代方案比选 本项目的替代方案比选分析主要从 3 个方面进行:一是零方案的比选分析 ;二是建设厂址(场址)的比选分析;三是技术方案的比选分析。 替代方案比选分析的总体原则为: (1)量化比选原则:对每一种替代方案,尽可能将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量化。 (2)综合比选原则:从环境、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 析。 (3)相符比选原则:所选方案要符合相关发展规划和标准要求,并与当地 条件相适应。 8.1 零方案比选分析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损益和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对有无污水处理项 目方案进行了比选分析,结果见表 8-1。 表8-1 项目零方案比选分析 类别 实施本项目方案 无本项目方案(零方案) (1) 符合国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 (1) 维持现状,如植被不会被破坏等; 术政策; (2) 不改变土地利用价值 ( 不占土地 主要 (2) 符合湖南省和湘乡市“十二五”规划; 等); 优点 (3) 有利于保护新桥河水质; (3) 不存在施工期植被破坏和扬尘等 (4) 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环境影响问题。 (1) 占用土地:征地 8529 平方米; (1) 污 水未 经处 理 直接 进入 地表 水 主要 (2) 施工期破坏植被,产生扬尘; 体,严重污染地表水; 缺点 (3) 运营期产生的设备噪声、污泥和污水,可能 (2) 现有排水体制落后的状况得不到 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根本解决。 综合 从社会和环境角度来看,实施本项目方案优于零方案 分析 从表 8-1 可以看出,无项目方案虽然不存在环境影响问题,但现有污水未经 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环境,无疑会使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实施本项目方案虽然 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但在这些影响中,除了永久性占地(约 8529m2)属于不 81 可逆转外,其余影响通常可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得以避免和消减,而且施 工期环境影响是暂时的,但项目实施和运行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是长远的, 特别是对于保护和改善新河桥的水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等,都具有积极 作用。因此,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实施本项目方案优于 零方案,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8.2 管网方案比选分析 8.2.1 管网方案确定原则 根据当地地形及排污特点,在当地污水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布设污水管网 ,在经济有效的基础上确保污水收集效率。建设污水管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 因素: (1)尽量利用重力流; (2)尽量避开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如果不能避开,必须采取减缓措施 ; (3)有助于污水的收集和输送; (4)便于施工和今后的维护检修; (5)预留扩建的空间; (6)地质环境条件较好,符合管道建设规范的要求; (7)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8)符合当地各种规划。 8.2.2 项目污水管网方案 在消防站北部道路布置主干管线 A,并在部分支管管径考虑远景发展用地 水量。管径为 DN300~DN600。 在规划用地最南端道路布置主干管线 B,位于镇区东部预留的远景发展工 业备用地水量基本上都从 B 线接入污水厂。现阶段不考虑远景水量,待以后用 地建设时再一并考虑。管径为 DN600~DN800。 在镇区内的内河北部沿河布置主干管线 C,并在部分支管管径考虑远景发 展用地水量。管径为 DN400~DN500。 项目本次管网铺设最大程度地考虑了远景发展的需求和地形,预留了扩建 的空间,同时,综合考虑月山镇地形地貌特征,道路走向、施工条件等因素, 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尽量采用重力排水,降低工程投资。 82 8.3 污水处理厂选址方案比选分析 8.3.1 选址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的要求,并 结合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选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3)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 (4)工程地质条件好。 (5)少拆迁、少占农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6)有扩建的可能。 (7)厂区地形不受洪涝灾害影响,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有良 好的排水条件。 (8)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8.3.2 选址方案 根据《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 新桥河。 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月山镇中心镇区,近期 2013 年人口规模为 13500 人,远期 2020 年的人口规模为 25500 人。 根据月山镇城镇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污水处理厂厂址有二个方案可供选择 。 方案一:厂址选在新桥村(英雄岭组),位于省道金中线以西,西为新桥河 。 方案二:厂址选在红阳村(茅屋湾组),位于省道金中线以南,西为新桥河 。 8.3.3 选址方案比较及确定 项目选址方案比选情况见表 8-2。 表8-2 项目选址方案比选情况 选址方案 方案 1(推荐方案) 方案 2 对比结果 比较内容 83 位于新桥村与白龙村曾家 边交界处。是镇区规划中 位于红阳村杨家湾附 地理 的污水处理厂厂址。厂址 近,场地东侧和北侧为 方案 1 优 位置 西边新桥河,东边、南边、 居民住宅,中部为一鱼 北边地形开阔,无居民住 塘。场地较窄。 宅,场地较宽,地形平整。 截污干管可自流进入污 截污干管可自流进入污水 纳污条件 水处理厂;厂址紧邻新 处理厂;厂址紧邻新桥河, 及排水去 桥河,处理后的水可直 方案 2 优 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新 向 接排入新桥河,排放口 桥河,排放口位于上游。 位于下游。 ① 地 形 标 高 为 85.5 ~ ① 地 形 标 高 为 87.8 ~ 88.2m,厂址地面标高定 89.8m,厂址地面标高定为 为 85.5m,防洪条件低 87.8m,防洪条件较好; 于方案一; 厂区条件 ②地形平坦,场地土方工程 ②厂址内有鱼塘,其场地 方案 1 优 3 3 量约为 1.3 万 m ,相对较小; 土方工程量约为 2.1 万 m , ③不影响城市发展,符合 相对较大; 城市规划。 ③不影响城市发展,符 合城市规划。 厂址位于月山镇规划区 厂址位于月山镇规划城区 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 环境 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向,场地临近为镇区规 基本一致 影响 为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规 划用地,场内无居民居 划用地,场内无居民居住。 住。 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房屋 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房 房屋拆迁 基本一致 拆迁 屋拆迁。 交通方便,场内道路通畅, 交通方便,场址北面是 场址东面是省道金中线。 交通供水 省道金中线。场内供水、 场内供水、供电方便,分 基本一致 供电 供电较方便,可接自城 别接自城市管网和变电 市管网和变电所。 所。 截污干管 约 13.5km 约 14.2km 方案 1 优 84 工程量 总投资 4104.69 万元 4112.32 万元 基本一致 环境敏感 厂址周围 100m 范围内无 厂址周围 100m 范围内 基本一致 点 敏感点 无敏感点 表8-3 项目对比方案综合分析结果 比 选 方案比选 名称 选址描述 方案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1.地形标高较高,提升 位于新桥村与白龙 1. 靠近新桥河,利于尾水排 泵扬程较低,运行费用 村交界处。是镇区 放。 较高; 方 案 规划中的污水处理 2. 无拆迁。 2.排放口位于新桥河上 一 新桥村(英 厂厂址。厂址西边 3. 地势较平坦,易于施工。 游; ( 推 雄岭村) 新桥河,东边、南 4. 较方案二的工程量少。 3. 项目 100m 范围内的 荐) 边、北边地形开阔,5. 截污干管工程量较方案二 东北侧、东南侧和西侧 无居民住宅,场地 少。 分布有新桥村、红阳村 较宽,地形平整。 6. 总投资较方案二少。 和白龙村散户。 1. 靠近新桥河,利于尾水排 放。 位于红阳村杨家湾 2. 无拆迁。 附近,场地东侧和 1. 厂址内有一池塘, 需 方 案 红阳村(茅 3. 地势较平坦,易于施工。 北侧为居民住宅, 填方,同时,施工量较 二 屋湾组) 4. 相对于方案一,厂址位于地 中部为一鱼塘。场 方案一多。 势较低处,故提升泵扬程较 地较窄。 低,运行费用较低。 5. 排放口位于新桥河下游。 从表 8-2 和表 8-3 来看,经比选,从总投资、厂区内地形条件、管线距离、 防洪条件等方面考虑,方案一优于方案二;从纳污条件方面考虑,方案二优于 方案一。综合以上情况比较,确定方案一新桥村(英雄岭组)的总体选址条件优 于方案二红阳村(茅屋湾组),确定推荐厂址为方案一新桥村(英雄岭组)。 8.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选分析 8.4.1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准则 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遵从以下原则: (1)技术先进、稳妥可靠。在前人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加以总结,在 稳妥可靠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2)占地少。土地资源宝贵,尽量节约用地。 (3)投资省。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满足出水水 质的前提下,采用最为经济的工艺技术方案。 (4)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必须考虑当地的管理水平和投产后的常年运 85 行费用,要选择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方案。 8.4.2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用应根据污水进出水水质、处理程度的要求、用地面积 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综合考虑,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 还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减少污水处理厂的经营费用,保证出厂水 水质。根据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经验,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是最经 济有效的,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常规活性污泥工艺仅能有效的去除 BOD5 、 COD、SS,而对氮、磷的去除有一定的限度,氮的去除率约为 20~30%,磷的 去除率约为 12~19%。根据第 4 章节确定的污水去除率,本工程对氮、磷的去除 率较高,因此本工程须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二级强化处理工艺。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有:A2/O 法、 微动力生物膜法(DEST 池)、SBR 及其改良工艺、改良型氧化沟法等,以及适 用于小城镇的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技术。这几种工艺均有其适用性及优缺点。 根据湖南省建设厅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 通知》 (湘建城[2008]160),对于规模为 0.5~2 万 m3/d 以下的污水处理厂,推荐工 艺为微动力生物膜法(DEST)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进型工艺。污水厂现 状用地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且为一块平地,由于氧化塘和人工湿地占地面积 大,且脱氮除磷效果差,不适用于本工程。结合月山镇的进出水水质,考虑污 水处理厂安全运行、处理成本、管理水平等因素,认为 CASS 工艺和微动力生 物膜法(DEST)工艺适用于本工程,故将该两种方案作为比选方案,进行比较 。 8.4.2.1 CASS 工艺 (1)工艺原理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 SBR 的改进型,是循环活性 污泥技术(CAST)的一种型式。该工艺是由 Coronszy 教授及其同事在 SBR 工 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目前已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 奥地利、加拿大、泰国等国家逐步推广应用。 CASS 特指设有生物选择器及兼氧区和主反应区的可变容积反应池,以序批 曝气——非曝气方式运行的充——放方式间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一个反应 86 器中完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的处理功能。它的循环操作运行过 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a)充水——曝气阶段。边进水边曝气(也可用限制曝气方式),同时将主 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器,回流量约为进水量的 20%。 b)充水——沉淀阶段。停止曝气、静置沉淀以使泥水分离。和 SBR 不同的 是,CASS 工艺在沉淀阶段不停止进水。由于进水提供的搅拌作用可获得良好的 沉淀效果。 c)表面滗水(上清液排出)。处于滗水阶段的 CASS 反应器一般停止进水 (也可不停),此时污水可进另一反应器中。滗水阶段回流污泥照常进行。污泥 回流中硝态氮进行反硝化,并进行磷的释放,实现脱氮除磷。 d)闲置阶段。实际运行中,滗水时间往往小于 1h,其剩余时间常用于反应 器内的闲置以恢复污泥的吸附能力。闲置期间,污泥回流照常进行。剩余污泥 排出在滗水和闲置阶段。 (2)CASS 工艺特点: a)占地小,投资省。CASS 工艺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 泥水分离,可不设初沉池、二沉池以及剩余污泥泵站等构筑物,可省去这些构 筑物占地面积,也大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b)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根据生物选择原理,利用主反应区分建或合建 ,位于系统前端的生物选择器对磷的释放,反硝化作用及对进水中有机底物的 快速吸附及吸收作用,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容积利用率,污水经 高效处理后,完全可达到国家一级出水水质标准。 c)氧的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CASS 池体较深,并采用微孔高效曝气装 置,有效的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同时,运行中通过在线式溶解氧测量仪,利用 工控机使各充氧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最大限度节能,降低运行成本。 d)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变容积运行提高了系统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和操作的灵活性。实际运行经验表明,CASS 池可在正常负荷 2~3 倍的短期冲击 负荷下运行,其出水水质变化很小。 e)容积利用率高。根据生物反应动力学原理,采用各池串联运行,使污水 在反应器的流程呈现整体推流,而不同区域内则为完全混合的复杂流态,不仅 保证了稳定的处理效果,而且提高了容积利用率。 87 f)除磷脱氮效果好。通过对生物速率的控制,使反应器以厌氧—缺氧—好 氧—缺氧—厌氧的序批方式运行,使其具有优良的脱氮除磷效果,降低了运行 费用。 (3)工艺流程简图见 8-1。 栅渣外运处置 沉砂外运处置 鼓风机 污水 格栅 进水泵房 沉砂池 CASS 反应池 消毒池 排新桥河 剩余污泥至污泥处理系统 图8-1 CASS 工艺流程图 8.4.2.2 微动力生物膜法(DEST) (1)工艺原理 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是在 UASB 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城市污水处理 进化系统,以多格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为特征,是一种以厌氧生化为主, 好氧生化为辅的工艺。该处理系统由下流式厌氧生物接触池、上流式厌氧生物 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组成。通过在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池中设置高比 表面积填料,使附着的生物量远远大于悬浮的生物量,大大提高了处理能力, 缩短处理周期。采用内回流系统,增大了工作稳定性。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自 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该池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 理装置。通过鼓风机提供氧源,在该装置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 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聚乙烯弹性填料,采用穿孔管 曝气。 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以厌氧为主、好氧为辅。上述缺氧、厌氧反应池其实 质是由多段相对独立的污泥床(UASB)系统组成。多格 UASB 的串联,就形成 了分阶段多相厌氧工艺。由于折流作用,使缺氧区、厌氧区内形成了几个相对 独立的反应室,在每个反应室内训化培养出与该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 88 ,并且在各反应室微生物群落相是随流程逐级递变,递变的规律与有机物的降 解过程协调一致,从而确保相应的微生物拥有最佳的工作活性。 污水与回流硝化液在以上工作环境中,缺氧区中的异性兼性厌氧菌优先获 得碳源,并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以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微氧或无氧呼 吸,在还原硝态氮为 N2 的同时,氧化了大量的有机物,有利于后续好养区内自 养硝化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了硝化作用程度。 随着反硝化作用的进行,ABR 生物反应器随后几格由于溶解氧及硝酸盐消 耗殆尽,系统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厌氧状态,使聚磷菌处于优势,而有效的抑制 了丝状菌的生长,并使厌氧进入水解酸阶段,促使污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 物水解成低分子发酵产物,聚磷菌吸收这些低分子发酵产物,并将其运送到细 胞内,将其同化成细胞内碳能源储存物,并释放磷。在厌氧区,有机物由于水 解成低分子有机物被聚磷菌吸收,其浓度会继续降低,NH4-N 浓度由于细胞的 合成也有一些降低,但 NO3-N 含量无变化,P 的含量却由于聚磷菌的释放而上 升。 污水通过缺氧、厌氧生化反应,折流进入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中, 由原污水带来的氨氮以及反硝化过程中由于同化作用产生的氨氮在自养型好养 型微生物分子的作用下利用无机碳化合物如 CO2、CO32-、HCO3-等作为碳源, 通过与 NH3、NH4+、NO2-的氧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与此同时,聚磷菌在降解 吸收溶解性有机物获取能量以吸收磷,从而使磷酸盐从液相去除,产生的聚磷 菌细胞以高磷污泥的形式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从而将磷从系统中除去,实 现除磷脱氮。在好养区,有机物由于好养降解会继续减少,NH4-N 和 P 的含量 由于硝化和聚磷菌摄磷作用,以较快的速率下降,NO3-N 含量却因硝化作用而 上升。以上过程周而复始,从而达到高效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 (2)DEST 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a)占地小,投资省 选用 DEST 工艺在一个反应池中完成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泥水分离,可不 设初沉池,省去这些构筑物占地面积,节约工程投资。 b)脱氮效果较好 系统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包括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等生化阶段,工艺 主要包括了水解、硝化、反硝化等,从整体上形成了倒置的 A2/O 工艺。系统除 89 能有效去除 COD、BOD5 外,更主要是能适应对氮的降解要求,效果明显优于 目前常规处理工艺。 c)运行稳定,管理方便 系统由鼓风机提供氧源,可利用在线监测,通过溶解氧探测仪自动调节风 机运行参数从而达到良好的运行效果。 d)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系统耐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由多段相对独立的污泥床( UASB)串联,形成分阶段多相厌氧工艺,其抗水力和有机负荷冲击尤其是氨氮 冲击能力较强,当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时,出水水质稳定。 e)运行费用较低 整个工艺以厌氧、缺氧为主体工艺,节约鼓风机曝气量,能有效降低运行 费用。 f)池体为封闭结构,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减少了污水厂除臭的投资和运行 费用。 (3)DEST 工艺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a)需分别设置污泥回流系统和内回流系统,且内回流的控制较复杂,对管 理的要求较高。 b)池体为封闭式结构,支架金属构件及填料的安装和更换费工、费时,维 护工作量较大。 c)由于排泥量少,除磷效果差,一般需在末端采用化学除磷设施。 (4)工艺流程简图见 8-2。 栅渣外运处置 沉砂外运处置 鼓风机 污水 格栅 进水泵房 沉砂池 DEST 反应池 消毒池 排新桥河 90 剩余污泥至污泥处理系统 图8-2 DEST 工艺流程图 8.4.3 工艺方案比较及确定 两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及主要工艺参数比较见表 8-4 和 8-5。 表8-4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表 序号 比较内容 项目 CASS 工艺 DEST 工艺 方案比较 1 土建工程量 440.3 480.2 1#方案优 投资费用 2 设备及仪表 342.3 228.6 2#方案优 (万元) 3 工程直接费用 782.6 708.8 2#方案优 4 运行成本 / 0.44 元/吨 0.28 元/吨 2#方案优 5 耗电指标 / 0.35kw/m3 0.2kw/m3 2#方案优 6 污泥产量 / 463kg/d 247kg/d 2#方案优 7 占地面积 / 9416m2 8529m2 2#方案优 8 工艺流程 简单 简单 两方案同 9 出水水质 好 好 两方案同 工艺效果 10 除磷脱氮 好 较好 1#方案优 11 抗冲击负荷能力 强 强 两方案同 12 自动化要求 较高 较低 2#方案优 操作人员技术水 13 较高 较低 2#方案优 平要求 运行管理 平时维护工作量 平时维护工作量 14 维护管理 较大,自动化程度 小,但更换填料工 2#方案优 高 作量大 臭味对周围环境 臭味对周围环境 15 臭气问题 2#方案优 影响较大 影响较小 环境影响 鼓风机对周围有 鼓风机对周围有 16 噪音问题 两方案同 噪音影响 噪音影响 91 表8-5 两方案主要工艺参数比较表 CASS 工艺 DEST 工艺 工 艺 参 数 污水处理厂(3000m3/d) 污水泵数量(台) 1用1备 进水泵 3 性能参数 Q=125m /h,H=8m,N=5.5kW 粗格栅数量(台) 2(机械) 格栅 转鼓直径(m) 0.6 栅条间隙(mm) 4 沉砂池数量 1台 直径(m) 1.63 沉砂池 沉砂池深度(m) 1.12 砂斗深度(m) 1.52 数量 1座 1座 平面净尺寸×池深(m) 40.6×16.9×5.5 35.5×17.6×6.5 3 有效容积(m ) 3000 3266 剩余污泥量(kg/d) 463 247 CASS 或 DEST 反应池 最大需氧量(kg/d) 398.5 189.5 风机数量(台) 2用1备 2用1备 3 单机风量(m /min) 6.79 5.2 单台功率(kw) 15 11 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数量(座) 无 与 DEST 合建 CASS 工艺 DEST 工艺 工 艺 参 数 污水处理厂(3000m3/d) 消毒池 消毒池数量(座) 1 1 平面尺寸(m) 3 ×5 3 ×5 从以上两个表格的比较可以看出,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在国内污水处理 中应用都比较广泛,技术成熟、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标。 表 8-4 中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表对两个工艺的 16 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述,从 表中可以看出,5 项基本相同,CASS 工艺 2 项优于 DEST 工艺,DEST 工艺 9 项优于 CASS 工艺方案。DEST 工艺在投资、运行费用、单位电耗方面明显优于 CASS 工艺。仅从运行成本来看,DEST 工艺处理吨水可节约费用 0.16 元,一年 92 就可节约运行费用 17.5 万元。其中处理吨水电耗可节约 0.15kw·h,一年可节约 电 16.43 万 kw·h。按每 kw·h 电的折标系数为 0.1229kg 标煤计算,则每年可 节约标准煤 20.2 吨。 综合考虑到 DEST 工艺主要池型为地埋式,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设备运 行费用较低,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低这三个主要方面,推荐选用 DEST 工艺作 为月山镇污水处理厂实施工艺。 8.5 消毒方案比选分析 (GB18918-2002)的规定,污水处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理厂出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8.5.1 消毒方法概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ClO2、氧化法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1)加氯消毒法 加氯消毒法主要是投加液氯或氯化合物。液氯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方法, 其特点是液氯成本低、工艺成熟、效果稳定可靠。由于加氯消毒法一般要求不 少于 30min 的接触时间,接触池容积较大;氯气是剧毒危险品,存储氯气的钢 瓶属高压容器,有潜在威胁,需要按安全规定兴建氯库和加氯间;液氯消毒将 生成有害的有机氯化物;当污水出口附近有鱼类养殖场时,需严格控制出水中 的余氯量,必要时还需设脱氯设备。 含氯化合物包括次氯酸钠、漂白粉和二氧化氯等。其特点与液氯相似,但 危险性小,对环境影响较小,但运行成本较高。 (2)氧化法 氧化剂可以作为二级处理出水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是臭氧。臭氧消毒具有 杀菌彻底可靠,危险性小,对环境基本上无副作用,接触时间比加氯法短。缺 点是基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目前,一般只用于游泳池水和饮用水的消毒。 (3)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优点是灭菌效率高,作用时间短,危险性小,无二次污 染等。因为消毒时间短,不需建造较大的接触池,建消毒渠即可,占地面积和 土建费用大大减少。缺点是设备投资高,管理维护麻烦,无持续杀菌能力,抗 悬浮固体干扰的能力差,对水中 SS 浓度有严格要求。 上述几种消毒法进行比较,详见表 8-6。 93 表8-6 消毒法比较表 性能 二氧化氯、液氯、漂白粉 臭氧 紫外线辐射 消毒灭细菌 优良(HOCL) 优良 良好 灭病毒 优良(HOCL) 优良 良好 灭活微生物效 第二位 第一位 / 果 消毒效果随 pH 增大而下降,在 pH 影响小,pH 值小时, 对 pH 值变化 pH 影响 pH=7 左右时加氯较好 剩余 O3 残留较久 不敏感 剩余消毒作用 有 无需补加氯 无需补加氯 副产物生成 基本无 不可能 不可能 THM 产生氯化和氯化中间产物,如氯 中间产物为醛、芳族羧酸、产生何种中间 其它中间产物 胺、氯化有机物等 酞酸盐等 产物不详 国内应用情况 应用广泛 不广泛 应用广泛 一般投加量 5~10 1~3 / (mg/L) 接触时间 30 分钟 数秒至 10 分钟 / 8.5.2 消毒方案比较与确定 以上介绍的多种方法都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 出水消毒仍以液氯消毒为主,国外有较多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紫外线消毒,国内 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已采用该法消毒。本工程选择二氧化氯消毒法和紫外线 消毒法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见表 8-7。 表8-7 出水消毒方案比较表 项目 二氧化氯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主要构建筑物 接触消毒池加氯间 紫外线消毒槽 主要设备 二氧化氯发生器 紫外线消毒模块 占地面积 大 极小 运行管理 自动运行、管理简单 维护工作量大 94 对环境影响 较小 无 总土建费用 高 低 设备费用 一般 较高 投资 一般 一般 药剂费 高 无 电费 低 较高 维护费 低 较高 根据表 8-7 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紫外线消毒具有占地面积小、成熟稳妥、 无需新建加氯间、无中间产物产生等优点,综合考虑,本工程污水处理厂出水 消毒推荐采用紫外线消毒法。 8.6 污泥处置方案比选分析 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分离和产生出大量的污泥,污泥含水 率高达 99%,体积庞大,处理和运送均很困难,必须进行减量处理,以便于运 输和后续处理;污泥有机物含量高,不稳定,易腐化,必须降低有机物含量使 污泥稳定化;污泥中还含有一些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是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载体 ,影响公共卫生,危害公众健康安全,必须妥善安置处理;同时还要避免磷的 二次释放。总之,污泥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并增加滤清液的化学除 磷成本。因此,污泥在最终处置前必须处理。 8.6.1 污泥处理工艺的比选与确定 (1)污泥处理工艺比选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污泥处理工艺如下: 剩余污泥 污泥浓缩 污泥消化 污泥脱水 泥饼 图8-3 典型污泥处理工艺 污泥须经过浓缩、消化、脱水三个处理步骤,污泥脱水,含水率降至 60% 以下,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污泥浓缩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机械浓缩,重力浓缩会出现污泥中的磷 再度释放,由于本工程采用强化的生化除磷措施,污泥中磷的含量很高,浓度 达 2.5%左右,若采用浓缩池浓缩,污泥浓缩时间长,在厌氧状态下,污泥中的 95 聚磷菌又大量释放磷,上清液中磷的浓度很高,增加了除磷成本,因此重力浓 缩不适合生物除磷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气浮浓缩设备多、运行费用高,而且 上述两种污泥浓缩方式需要较大占地面积,故本工程考虑采用占地小、效果好 的机械浓缩。 污泥稳定的常用工艺是:厌氧消化、好氧消化、热处理、加热干化和加热 稳定等。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 DEST 工艺,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已接近稳 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的规定,采用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处理污水时,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可不经消化直接浓缩脱水。污泥脱水 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含水率,对污泥进行减容处理。污泥脱水的方法有自然干 化、机械脱水、污泥烘干及焚烧等,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机械脱 水,主要有离心脱水机、带式脱水机和板框式脱水机等,根据实际运营经验来 看,经过以上三种方式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 75%-85%之间,不能满足垃 圾填埋场的进场要求,这也是国内污水处理厂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相 关企业在原有脱水方式的基础上研发了新型的“污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 工艺,该工艺在东南沿海(广州、厦门、杭州、无锡、上海等)的城市污水处理 厂得到了成功运用。 (2)污泥处理工艺确定 本工程污泥处理拟采用污泥调理-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该污泥处理工艺 在杭州萧山临江污水厂和杭州七格污水厂均得到了实际运营,根据详细的实地 调研考察结果,上述两个污水处理厂目前运营正常,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保持在 60%以下,能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垃圾填埋场进场要求。 8.6.2 污泥处置工艺的比较与确定 (1)污泥处置工艺的比较 污泥处置是针对已经稳定处理的污泥进行的,是指对出场污泥的最终处置 (GB18918-2002)对剩余污泥卫生学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虽无明确规定,但应看到卫生学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污泥的最终出路,污 泥如不进行必要的处理,任意弃置仍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污 泥必须进行合理处置,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在选用污泥处置的方法时,应结 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可行性,又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方 向。目前所采用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96 填埋法 填埋法基本类似于城市垃圾填埋的处理,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管理经验 丰富,是目前国内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其缺点:一是占用土地,浪费土地资 源;二是污泥如处置不当,会二次污染环境。 焚烧法 焚烧需要耗费大量重油而不经济,其燃烧产生的热能由于现在的技术及设 备等限制,难于实现有效地利用,并且污泥燃烧过程当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 物质 (如二噁英等) 难于得到有效控制,会造成大气污染。再加上我国城市污水 中工业废水占的比重较大,剩余污泥中有机物比重较低,因而燃烧热值不高, 焚烧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差。 直接烘干法 将含水率达 80%的污泥采用气流干燥机进行烘干,温度高达 100℃以上,杀 死各种病菌,然后进行填埋或再处理。缺点是耗费能源,增加处理成本。 厌氧消化法 1980 年代以前大多数的活性污泥采用厌氧消化法,杀灭微生物病菌并生产 部分可利用的沼气。该技术有三大缺点:一是厌氧消化罐、沼气回收和贮存等 配套设备投资高昂;二是厌氧消化虽然经过各种厌氧菌的生化反应使污泥稳定 ,总量降低 25%左右,最终仍需填埋,三是系统运行复杂,操作管理水平要求 高,运行成本高,存在隐患多。有关资料显示: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建设投资 约为 100~200 万元/t 干泥,包括污泥浓缩、脱水、中温消化、消化污泥再浓缩 、脱水外运,其日常运行费用大约 700~850 元/t 干泥。 生物处理法 生物堆肥法是引进好氧菌种和氧气,使污泥进行好氧生物高温发酵。高温 堆肥技术是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初开发研究成功的,目前在英国、美国、德国、 日本等国家都已广泛采用堆肥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自 1980 年代末 期我国的一些城市建起了堆肥厂,但由于堆肥的质量不高以及销路等原因致使 绝大多数堆肥厂的运营都陷入了困境。 以上几种常见污泥处理方法对比见表 8-8。 表8-8 几种常见污泥处理方法对比表 97 序号 处理方法 优点 缺点 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管理经验丰 一是占用土地,浪费土地资源;二是 1 填埋法 富,是目前国内污泥处理的主要 污泥如处置不当,会二次污染环境。 技术 2 焚烧法 有害有机物处理彻底 经济效益较差,易造成大气污染 直接烘干 可杀死各种病菌,然后进行填埋 3 耗费能源,增加处理成本。 法 或再处理,环境效益好 一是设备投资高昂;二是处理后最终 厌氧消化 可杀灭微生物病菌并生产部分 4 仍需填埋,三是操作管理水平要求 法 可利用的沼气 高,运行成本高,存在隐患多。 生物处理 5 综合利用,实现无害化、资源化 堆肥的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法 (2)污泥处置方案的确定 根据《湘乡市月山镇总体规划(2006—2020)》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污 泥最终处置考虑将脱水后泥饼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压缩后卫生安全填埋。今后 在有市场需求时,可考虑与有关技术部门合作对所产生的污泥进行生物堆肥试 验,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 98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9.1 环境效益 本项目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环境效益是其最主要的效益,包括污 染物负荷削减、水质改善效益和环境管理能力提高效益等。 9.1.1 污染物负荷消减 通过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能有效地削减月山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污 染负荷,不仅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对下游环境的保护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污 染物消减量见表 9-1。 表9-1 月山镇污染物消减量 单位:t/a 时期 BOD5 COD SS NH3-N TN TP 水量 1095000 处理前 142.35 262.8 219 27.375 32.85 3.066 处理后 21.9 65.7 21.9 8.76 21.9 1.095 消减量 120.45 197.1 197.1 18.615 10.95 1.971 消减率(%)85 75 90 68 33 64 9.1.2 改善水质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将达到既控制河流污染源,又净化了水质,涵养了 水分,大大降低了排入新桥河的污染物,从而减少污染物对当地地表水体的影 响,达到改善流域水质的目的,从根本保护流域水体,使月山镇环境状况将得 到明显改善。 9.1.3 环境管理能力提高效益 通过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 的技术措施和监管手段,促进地方环保工作的健康发展,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 故,减少环境风险,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区域 地表水体的污染,改善区域环境状况。 9.1.4 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了项目所在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环 境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进一步缓解流域和区域城市发展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 ,改善项目所在地流域的环境质量,提高水环境功能,提升城市功能,为当地 99 及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创造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9.2 社会效益 9.2.1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流域人民生活质量 本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一方 面净化了水体和空气;另一方面消除了蚊蝇等疾病传播媒质的滋生环境,使居 民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减少了疾病发病率,促进全民的身体健康,居民 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9.2.2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随着工程的逐步展开,将提供就业机会。首先,在工程建设期间,将提供 一些短暂、零散的就业机会;其次,当项目进入运营期时,将提供一些长期稳 定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直接参与从事工程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再次,由于项 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加速工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 动第三产业的兴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9.2.3 提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也是一次深刻、生动的环境保护宣传过程,通过具体 的环境保护行动,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环境破坏所带 来的严重后果,包括经济损失、健康损害、资源流失等,这一行动较单纯宣传 更为有效并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同时,还可以开辟为环境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长期为公众提供接受环保教育的场所,对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大有好处。 9.2.4 为区域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环境监 测需要,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为进一步解析污染来源提供基础 数据,为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准确评估区域污染治理工程 效果提供依据,为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督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提供有效手段,有 助于强化区域流域环境管理。 9.3 经济效益 本项目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无显著的直接投资 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是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00 9.3.1 污染控制的经济效益 主要是通过减少污水中污染物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表现出来,表现形 式如下: 工业企业方面:可减少各工业企业分散进行污水处理所增加的投资和运行 管理费,减轻企业负担; 农、牧、渔业方面:水污染可能造成粮食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产量和 质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身体健康方面:水污染会造成人的发病率上升,医疗保健费用增加,劳动 生产率下降等。 9.3.2 收入增加的收益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城市土地价值将随之增加,尤其是镇区 内土地,可通过这部分土地收益补贴部分贷款。 9.4 小结 本项目是改善月山镇环境状况、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阶段性方案的一部分。通过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将对项目区域内的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项目的实施①有利于巩固项目区域内环境治理的成果,进一步改善当地环 境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③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理,有利于推动月 山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自我良性发展; ④有利于带动全省城镇化建设,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为实现湖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项目 具有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 世界银行对华援助战略中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101 10 公众参与 10.1 执行安排 湖南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湘乡市月山镇项目旨在 改善月山镇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的建设, 将能有效地防治污染,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邻近的水源得到保护, 并可美化周边环境,建设一个更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与提高人居环境 质量,加快推进宜居城镇的建设,并为加速城镇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但 由于在项目建设以及运营时期,都会对项目周边地区造成环境影响,直接涉及 工程附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条例以及世行安保 政策(OP4.01)的要求,对项目开展了两轮公众参与。第一轮在项目环境评价报 告大纲编制阶段,第二轮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初稿完成阶段。第一轮主要是收集 公众对本项目建设所关心问题的相关信息。第二轮则主要是就第一轮公众参与 中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及其减缓措施进行交流,以期获得公众对本项目建设和 所采取的减缓措施的理解。 第一轮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大纲编制阶段。第一轮的公众参主要以问卷调 查和集体访谈的形式完成。公众参与调查参与者除受影响区居民外,还包括与 项目有关的政府机构的和企业团体。参与公众包含各个年龄段、性别、不同受 教育程度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在调查中,环评单位均把项目的简要情况,包括 项目建设预期会产生的关键环境影响,在问卷中清晰地呈现给了参与公众。使 公众清楚项目建设区的环境现状和项目建设会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主要负面影响 ,然后再收集参与者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和他们关注的问题。并就公众关 心的环境问题及其减缓措施进行交流,以期使各工程附近团体、公众了解项目 建设情况和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积极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反馈各种意 见和建议,完善设计方案,使工程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二轮公众参与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时,项目的公众参与由月 山镇政府和环评单位以座谈会、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完成。参与对象主要为 专家、政府机构和受影响公众代表。第二轮公众参与主要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 行反馈,同时将环境评价报告书的简本放置在了公众容易获取的场所,供公众 查阅。这些场所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单位、项目办和月山镇办公室等。 102 项目公众参与的相关材料见附件 3(包括座谈会签到表、会议纪要、会议现 场照片和两次调查表样表)。 10.2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及讨论 公众参与阶段受影响人群提出的主要的问题有:施工时的噪声、扬尘及物 料运输噪声对生活环境影响以及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另外,对征地的补 偿问题也是是公众关注最为关注的。 在环境评价过程中,环评单位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相应的减缓措施以保证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减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弃土要及时清运,回填土及时回填。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 铲土运输,要常洒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 (2)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尽可能集中产生较 大噪声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以便减小施工噪声的污染时间及 其影响范围;对于距离管网较近的受影响敏感点,可合理地设置移动式隔声屏 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其的影响。 (3)加强施工期的管理、计划和调度,避开交通高峰时段运土及建筑材料 ,以减少工程对交通阻塞的影响的可能性; (4)运营期污泥经在厂区内脱水后,采用密闭罐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卫生填 埋。 (5)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督促建设单位在施 工和运营过程中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应该重视落实环保措 施,要保证各项污染防治资金到位。建成投产后,保证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 行,确实做好污染物治理达标后再排放,保证河水水质不受污染。 (6)隔离主要污染源;污泥棚建于室内;脱水后污泥及时运走;脱水机定 时清洗,栅渣及时清运;在厂区边界设置 6~8m 的绿化防护隔离带;按规定设 置卫生防护距离。 (7)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建设单位征地拆迁要切 实解决受影响居民今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并落实合理补偿,不能忽视公众的 民生问题。 表 10-1 对项目名称、公众参与时间、方式、组织单位、参与对象、主要关 103 注问题以及环评对公众关注问题的反馈等进行了汇总。 表10-1 项目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概要 公众参 组织 关注的主 时间 参与对象 环评反馈 与方法 单位 要问题 第一轮 (1)施工现场弃土要及时清运,回填土及时回 2011 问卷调 填。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铲土运输,要常洒 年8 查和走 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 月 访 (2)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加强设备维 护保养,尽可能集中产生较大噪声的机械进行 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以便减小施工噪声 的污染时间及其影响范围;对于距离管网较近 的受影响敏感点,可合理地设置移动式隔声屏 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其的影响; (3)加强施工期的管理、计划和调度,避开交 长沙 (1)施工 通高峰时段运土及建筑材料,以减少工程对交 环境 期的扬尘、 通阻塞的影响的可能性; 政府官员、主管 保护 噪声等环 (4)运营期污泥经在厂区内脱水后,采用密闭 单位技术人员、 职业 境问题。 罐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专家、场区周边 技术 (2)征地 (5)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 第二轮 居民及管线沿 学院 2011 拆迁补偿。 的监管,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落 座谈会 线居民、学校和 和月 年 10 (3)运营 实各项环保措施。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应该重 和问卷 医院等 山镇 月 期污泥的 视落实环保措施,要保证各项污染防治资金到 调查 政府 处理处置。 位。建成投产后,保证环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 行,确实做好污染物治理达标后再排放,保证 河水水质不受污染; (6)隔离主要污染源;污泥棚建于室内;脱水 后污泥及时运走;脱水机定时清洗,栅渣及时 清运;在厂区边界设置 6~8m 的绿化防护隔离 带;按规定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7)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 行,建设单位征地拆迁要切实解决受影响居民 今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并落实合理补偿,不 能忽视公众的民生问题。 10.3 信息公开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和世行 OP/BP4.01《环境评价(Environmental Assessment)》、BP17.50《信息公 104 开(Information Disclosure)》的规定,本项目通过张贴公告告示等方式进行了环 境评价信息公开。项目公示信息汇总表见表 10-2,公示公众参与概要见表 10-3 。 表10-2 项目公示信息汇总表 中文 EIA EMP 公示时 EA/EMP 公示方式和 项目名称 C/英 公示期限 (Yes/No) (Yes/No) 间 查询地点 文E 在各敏感点(新桥村、 湖南省利用 2011-8- 红阳村、白龙村、镇政 2011.8.19-2011.8.28 世界银行贷 18 府、先锋中学、中心医 款建设经济 院及镇区)张贴公告 Y N C 综合开发示 在各敏感点(新桥村、 范镇湘乡市 2011-1 红阳村、白龙村、镇政 2011.10.21-2011.10.30 月山镇项目 0-20 府、先锋中学、中心医 院及镇区)张贴公告 表10-3 项目公示公众参与概要 公众参与 关注的主要 组织单位 时间 参与对象 环评反馈 方法 问题 (1)施工现场弃土要及时清运,回填土及 时回填。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铲土运输, 要常洒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 长沙环境 场区周边 生量; 保护职业 居民及管 施工期的扬 第一轮, 2011 (2)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加强设 技术学院 线沿线居 尘、噪声等环 公告公示 年8月 备维护保养,尽可能集中产生较大噪声的 和月山镇 民、学校 境问题。 机械进行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以便 政府 和医院等 减小施工噪声的污染时间及其影响范围; 对于距离管网较近的受影响敏感点,可合 理地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障等措施,最大限 105 度降低对其的影响。 (3)加强施工期的管理、计划和调度,避 开交通高峰时段运土及建筑材料,以减少 工程对交通阻塞的影响的可能性。 运营期的污 运营期污泥经在厂区内脱水后,采用密闭 泥的处理处 罐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置。 长沙环境 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 保护职业 2011 第二轮, 征地拆迁补 行,建设单位征地拆迁要切实解决受影响 技术学院 年 10 公告公示 偿 居民今后的生产、生活问题,并落实合理 和月山镇 月 补偿,不能忽视公众的民生问题。 政府 106 11 移民及社会影响 11.1 概况 本项目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受影响区包括月山镇新 桥村英雄岭村组、铺门口村组和新桥组三个村民小组,共涉及 11 户农户,46 人 。 11.2 项目影响 项目业主单位在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村、村民小组干部和移民及项目设计 单位的参与配合下,根据初拟的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对受项目影响的人口、房 屋及附属设施、土地、专项设施等主要实物指标进行了逐项调查。根据最新的 可研设计成果,又对实物指标进行复核调查。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咨询单位 与项目设计单位与项目业主沟通,在进行方案优化比选时,尽可能多考虑项目 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将此作为方案优化比选的关键性因素。为尽可 能减少征地和移民,设计单位和项目业主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方案选定 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布置等方面,尽量避开居民点,减少移民少占用耕地,并符 合当地规划及地方政府意见。 本项目受影响区包括月山镇新桥村英雄岭村组、铺门口村组和新桥组三个 村民小组,项目受影响区域一览表见表 11-1,项目征地影响的权属和相关单位 的影响情况见表 11-2。 表11-1 项目受影响区域一览表 永久性征地 临时占地 被影响 被影响 被影响 被影响 项目 征地总 拆迁农 搬迁的 的农户 的商户 耕地面 的农户 的商户 区域 面积 户总数 居民数 总数 数量 积(亩) 总数 数量 (亩) (户) 量(户) (户) (户) (户) (户) 新桥 村(英 12.8 11 0 0 0 0 0 0 雄岭 组) 表11-2 项目受影响情况汇总表 107 征用国 拆迁面 影响企事 拆迁户/ 征地户 项目名 征收集体 临时影响营 有土地 积(平方 业单位 人数(户 数 /人 称 土地(亩) 业铺面(个) (亩) 米) (个) /人) 数 月山镇 污水处 0 12.8 0 0 0 0 11/46 理厂 根据表 11-1 和 11-2 显示,本项目征地影响的基本数据为:受征地影响情况 :征收集体所有土地 12.8 亩,全部为耕地,无非耕地。受征地影响的有 11 户, 46 人。 (1)农村集体土地征收 根据调查统计,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共计占地 12.8 亩,包括征收土地全部为 农村集体用地,无国有土地。征收的集体土地中全部为耕地(包括良田),无非 耕地。 根据移民安置调查,月山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需要征收的集体土地 12.8 亩,所征收土地均属于新桥村,分别涉及英雄岭村组、铺门口村组和新桥组三 个村民小组。 表11-3 被征收集体土地的类型与数量(亩) 影响 影响户数 影响人 项目 被征土地类别 面积(亩) 村 (户) 口(人) 旱地(棉花和油菜轮作) 0 0 0 月山 水田 12.8 11 46 镇污 新桥 耕地 果园 0 0 0 水处 村 菜地 0 0 0 理厂 小计 12.8 11 46 非耕地 非耕地 0 0 0 (2)拆迁农村居民房屋 本项目不涉及农村房屋拆迁。 (3)受影响的营业门面 本项目不涉及营业门面。 (4)临时占用地影响 108 月山污水处理项目临时堆放设施均在项目区划定范围(计划绿化面积 2783m2)内,故不涉及临时占用地问题。 (5)受影响人口 湖南省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湘乡市月山镇污水处理厂工 程总共直接影响农户 11 户,人口 46 人。从影响类型来看,全部只受土地征收影 响。本项目直接影响仅指土地征收影响人口,不涉及房屋、商业店铺拆迁,也 不包括受影响企事业单位。本项目直接影响人口详见表 11-4。 表11-4 受项目影响人口情况 影响内容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 户数 11 征收土地 人数 46 户数 0 拆迁房屋 人数 0 户数 0 农房改造的营业门面拆迁 人数 0 户数 0 营业门面的经营 人数 0 户数 0 拆除人行道搭建的售货棚 人数 0 (6)受影响的弱势群体 根据世行业务政策 OP4.10《少数民族》相关规定:a,自我鉴定为某一独特 的少数民族文化群体的意愿,且该认定也为他人所认同;b,集体依附于项目区 内具有独特征的居住区或祖传领地,并依附于这些居住区和领地的自然资源;c ,具有区别于主流社会和文化的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或政治制度;d,经常有 区别与本国或本地官方语言的少数民族语言。新桥村不符合 b,c,d 三项,不 属于其世行少数民族村范围,不适用世行少数民族政策。 本项目所涉及地区民族,均为汉族,项目区生活居民,无明显的区别于主 流社会和文化的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或政治制度;项目区居民也不认为自身 具有少数民族的特征和医院。因此本项目不涉及少数民族群体。 受影响弱势群体的认定 109 弱势群体是指项目受影响人中最易受到伤害、不具备适应项目建设带来变 动之能力的群体。弱势群体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孤寡老人:指 65 岁以上单身且无法定赡养义务人的老年人。 ● 单亲家庭:指户主单身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 孤儿:指没有父母亲的 16 岁以下儿童。 ● 贫困家庭:城镇家庭中持有《湘乡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的家 庭。农村家庭成员中经认定的特别贫困户。 ● 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 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 有其他特别困难的家庭。 弱势群体的认定,将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及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得出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移民安置部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社区居委会 证实等方式予以确认。 ②受影响弱势群体的家庭 根据农户调查和村民互评,在项目受影响人口中,有一户农户属于弱势群 体,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受项目影响的弱势群体家庭名单见表 11-5。 表11-5 受影响脆弱家庭情况 姓名 家庭人口 困难情况描述 生活来源 63 岁,离婚, 一个女儿已婚在家,生育 全家均从事农业,农业种 一个女儿。自己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食 甘石湘 4 植收入系主要收入来源, 其力。家庭困难。(在村民互评中,其家 无其它收入。 庭情况属于差)。 注:上述弱势群体的确定通过村民委员会和征地户的三个小组访谈。 (7)受影响地面附属物及专项设施 本项目不涉及地面附属物及专项设施。 11.3 法律与政策框架 11.3.1 主要依据的法律和政策 (1)中央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年 1 月实施,2004 年 8 月 28 日修 订施行; 110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国务院 2004 年 10 月 21 日 发布; ●《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 2006 年 8 月 31 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规定》2006 年第 28 号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 2010 年 6 月 26 日发文。 (2)湖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政策 ●《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2000 年) ●《关于公布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政发[2009]43 号文)(2009 年) ●《湖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 21 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 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监督管理的通知》(湘 政发[2008]15 号) (3)湘潭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政策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潭政 发(2005)27 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城市低收入和城乡低保家庭认定 办法(试行)的通知(潭政办发【2011】32 号) (4)湘乡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政策 ●《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乡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20 号) ●《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乡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 法的通知》(湘政发【2010】21 号) ●《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乡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22 号) ●《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补充通知》 (湘政办发【2010】67 号) 111 (5)世界银行关于非自愿移民的安置政策 ●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4.12《非自愿移民》及其附件,2002 年 1 月 1 日起 施行; ●世界银行业务程序 BP4.12《非自愿移民》及其附件,2002 年 1 月 1 日起施 行。 11.3.2 主要原则 依据以上政策框架,本项目移民安置政策目标是尽量的避免征地拆迁带来 的负面影响。对于受负面影响的人的财产,按照重置价进行补偿,并提供帮助 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恢复或超过原有的生活水平,主要原则如下: ①尽可能采取措施使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②补偿方案能改善移民的生活水平或至少能使他们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③与受影响人民进行认真的协商,使他们有机会全面参与补偿方案的规划 和实施; ④所有受影响财产将会按全部重置成本进行补偿; ⑤借款人负责筹集补偿费用,包括不可预见费用; ⑥尽量采取先建后拆的原则。在施工征地拆迁之前,被征地人民获得损失 的全部补偿费用,即征用土地和相关财产只有在支付补偿金之后,方可进行。 11.4 征地补偿标准 本报告所列征地拆迁各类补偿标准,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华 人民共和国以及湖南省相关法律、法规和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业务指南为依据 ,以让受影响人口生活水平在安置后短期内得到恢复和提高为目标,并与各区 受影响单位、个人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充分协商之后拟定的。 (1)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以及上缴国家的税费。 在移民安置调查以及制定安置计划的过程中,月山镇政府、国土所与受征 地影响的村进行了深入沟通,协商适用于本项目的征地补偿基数。根据本项目 征地区域内被征土地的类别、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 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了征地区域统一的补 偿基数。 根据《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湘乡段征 112 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77 号文),经过月山镇政府与村民充分协 商后决定,本项目按照水田进行补偿,征地补偿标准为 31857 元/亩。 (2)国有土地补偿 本项目不涉及国有土地永久占用。 (3)农村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本项目不涉及农村住宅房屋拆迁。 (4)其它附着设施的补偿费 本项目无任何附着设施。 (5)临时占地补偿费 本项目不涉及临时占地。 11.5 征地恢复方案 11.5.1 永久用地补偿安置 (1)土地征收影响分析 本项目永久征用月山镇新桥村集体土地共 12.8 亩,影响 11 户,人口 46 人 。从实地调查来看,尽管项目征收的土地绝大部分为耕地,但由于被征收的土 地大多已经抛荒,农民已经不再耕种这些土地,所以对于被征地户的影响并不 严重。同时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非农产业发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 动力较少,受影响人虽然都是农业户口,但是农业收入已不是他们的主要经济 来源,因此土地征收对受影响户收入影响不大。 (2)安置方案 项目影响区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较少,因此本项目征地影响的劳动力目 前基本上已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月山镇和受影响的四个行政村每年都会组织 对农民进行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户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这对于征地 影响的劳动力就业形成了有力的促进。 集体土地被征收和使用后,经区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土地被征 用后可以参加养老保险。月山镇两个子项目涉及的被征地户人均土地达到 1 亩 左右。被征地农民人均土地均在 0.1 亩以上,按照《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湘乡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 】20 号),无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113 11.5.2 受征地影响农民的生计恢复 项目受征地影响的农户有 11 户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 10%,总体来说 项目对当地农民的短期生计不大对于这些失地农民,目前月山镇人民政府和村 民协商制定的相关安置办法如下: (1)月山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优先吸纳当地失地农民就业, 对于原从事农业生产、无相关技能的失地农民,优先安排在项目从事服务性工 作;目前新桥村村委会、月山镇人民政府就此达成初步意向。 (2)湘乡市和月山镇政府建立完善的劳动服务体系为受影响村民提供帮助 。在征地开始前组织建立相关的移民劳动服务机构,为移民的就业提供各种渠 道的帮助。比如免费开放人才就业市场,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等。 11.5.3 受影响弱势群体的安置和恢复 该项目在月山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征地中涉及到弱势群体 4 人,共 1 户。对于 被征地脆弱群体家庭,各级移民安置部和基层政府将给予特殊的帮助和照顾。 主要措施有: 对于本项目确定的脆弱人群家庭,项目办将提供如下保障措施: (1)对于困难户甘石湘家庭,自己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食其力。家庭困 难,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此外,项目办积极与民政部门协商,为其申请免交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并适当给予困难补助; (2)项目建成后,月山镇人民政府承诺,污水处理厂将优先吸纳困难家庭 成员就业。 11.6 弱势群体 受征收土地影响的村中,对于经济上弱势的人群,包括独居的老人、妇女 当家的农户,以及极端贫困的农户,项目将额外提供财政及实物支持。在受影 响人口中,在受影响人口中,共有弱势群体 1 户。受本项目建设影响的这部分 居(农)民在征地拆迁后,保证不使他们的生活水准因征地而受影响。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将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提共生活保障;对于有 劳动能力的要为他们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其拥有稳定的 收入来源;优先考虑招收弱势群体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做一些技术程度要 求不高的工作;另外,政府和业主还为弱势群体提供困难补助和生活补助,帮 助其恢复生产生活水平。受本项目建设影响的这部分居(农)民在征地拆迁后, 114 保证不使他们的生活水准因征地而受影响。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将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提共生活保障;对于有 劳动能力的要为他们优先提供就业机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其拥有稳定的 收入来源;优先考虑招收弱势群体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做一些技术程度要 求不高的工作;另外,政府还为弱势群体提供困难补助,帮助其恢复生产生活 水平。 11.7 机构设置 为了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各级政府首先从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能力加强上保 证项目的准备和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2010 年 11 月以来,逐步规范并正式 建立了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的各相关机构,明 确了各机构的职责。本项目与移民安置活动相关的主要机构有: 月山镇世界银行小城镇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领导小组 月山镇世界银行小城镇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办公室 月山镇世界银行小城镇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移民安置部 月山镇世界银行小城镇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技术支持小组 移民安置外部监测机构 11.8 申诉解决机制 尽管在项目《移民安置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始终鼓励移民的参与, 但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使问题出现时能得到及时有效 地解决,以保障工程建设及征地的顺利进行,除各级地方政府现有的信访申诉 渠道外,不定期针对项目的移民建立了一要透明而有效的申诉渠道。为了有效 解决问题,保证项目建设和征地成功的实施,项目建立了一个透明而有效的抱 怨与申诉渠道。基本申诉渠道如下: 阶段 1 如果移民在征地及移民安置的任何方面中受到任何权利侵害,可向 村委会反映,村委会或移民可直接找乡镇移民办或区( 县)移民办协商解决,移 民办接到申诉后,将记录在案,并在 2 周内与该村委会和移民一起研究解决。 阶段 2 如抱怨者对阶段 1 的决定感到不满,抱怨者可在收到决定后可向月 山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月山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 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在 2 周内作出处理申诉的决定。 115 阶段 3 移民若对月山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仍不满 意,可以在收到决定后,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逐级向具有管 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诉,进行仲裁。 阶段 4 移民若对仲裁决定仍不满意,在收到仲裁决定后,可以根据民事诉 讼法,向民事法庭起诉。 移民可以针对移民安置的任何方面提出起诉,包括补偿标准等。 上述申诉途径,将通过会议或其它方式告知移民,使移民充分了解自己具 有申诉的权利。同时将利用传媒工具加强宣传报道,并将各方面对移民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整理成信息条文,由各级移民机构及时研究处理。 受理移民申诉的机构不收任何费用,因申诉所发生的费用由项目办公室在 不可预见费中支付。 11.9 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按移民安置计划顺利实施,实现妥善安置移民的目标,本项目按 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4.12《非自愿移民》以及《世界银行中国贷款项目移民监 测评估业务指南》的要求,对征地拆迁活动的实施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监测分 移民安置机构内部监测和外部独立监测两部分。 11.9.1 内部监测 (1)内部监测的方法 内部监测作为安置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地对安置实施过程的监测活动,要求 在实施工作相关的项目业主和各级安置实施机构之间建立起规范、通畅、自下 而上的安置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跟踪反映各区的安置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各级 征地部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自下而上上报安置实施的进度、资金、效果等信息 ,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2)内部监测的周期和报告 内部监测是连续的过程,其中全面的监测活动至少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在 移民等关键时期,监测将增加频次。 在项目准备期间,内部监测机构将结合世界银行检查编制定期或不定期的 内部工作报告,格式根据世界银行的要求因项目、阶段而异。实施开始后,影 响较大的项目需要简略的周报、月报,详细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影响较小 的项目根据项目情况需要简略的季报,详细的半年报、年报。根据项目管理的 116 需要,进行专题报告。项目实施结束之后进行总结报告。内部监测报告由各级 移民实施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移民实施机构、项目业主报告。项目业主 每半年向世界银行提交一份内部监测报告。 11.9.2 外部监测 (1)外部监测的方法 外部监测机构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移民安置的监测: ①在移民安置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受影响人口情况的数据库,进行经常性 的入户访谈。外部监测机构将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项目办建立的安置 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对征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移民情况。 利用数据库所反映的情况,深入到受影响的居民户中去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 解安置工作进展,听取他们的抱怨、不满和建议,同时也宣传国家有关政策、 世界银行的相关要求及工程建设的信息。 入户访谈由外部监测机构独立进行,从基层机构获取受影响人口名单及相 关信息后,不要当地安置机构人员或地方行政管理人员陪同。外部监测机构在 进行入户访谈工作时,访问人员相对固定,即同一人员尽量多次访问同一受影 响地区,这样易于在访问人员与受影响人口之间建立起互信关系,有利于工作 的开展。 ②在受影响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不定期组织受影响人口的座谈会。在受 影响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外部监测机构将举行座谈会,就项目影响的重大问 题听取受影响人口发表的意见。座谈会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 以邀请基层安置机构人员参加,也可以不邀请其参加,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 ③实地观察。外部监测机构人员将定期和不定期访问移民安置点,实地观 察移民安置情况。 ④个案调查。对移民安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别突出案例,进行重点解剖 。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参考性意见。 ⑤问卷调查。对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恢复状况及对移民安置工作的意见,进 行抽样调查,及时分析结果。解决存在问题,为下一年度移民安置工作提供借 鉴。 (2)外部监测的报告制度 117 外部监测机构基于观察和调查所得到的资料,编写外部监测报告。其目的 主要有二:一是向世界银行和项目业主单位客观地反映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和 存在的问题;二是对移民安置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 建议,改进和完善移民安置工作。 外部监测机构向世界银行和项目业主单位的报告周期为:  每年对本年度上半年移民安置情况,向世界银行和业主单位提交一个年 度中期监测报告;  每年向世界银行和业主单位提交前一个年度监测报告;  全部移民安置工作完成的半年之后,提交一份综合性的移民安置后评估 报告。 常规监测报告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本报告监测对象;②移民 安置工作进展;③监测机构监测的主要发现;④存在的主要问题;⑤外部监测 的基本评价意见和建议。 外部监测机构的报告同时以中文的形式向项目办公室和世界银行移民安置 专家提交。在正式提交之前,将向移民安置部公室有关人员通报并征求意见, 对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沟通。 11.10 融资和实施计划 本项目费用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用、征地补偿其它相关费用、移民安置行 政管理费用和不可预见费。根据各类影响项目的补偿标准以及统计数量,世界 银行贷款月山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的移民安 置总费用为 1074082.77 元。具体资金预算见表。 表11-6 月山镇移民安置资金预算表 补偿标准 类别 单位 数量 金额(元) (元) 一、基本费 征用 1.1 耕地征用补偿费 亩 12.8 31857 407769.6 土涉 1.2 青苗费 亩 12.8 1800 23040 2 及费 1.3 耕地占用税 m 8533.3 25 213332.5 用费 1.4 耕地开垦费 亩 12.8 20000 256000 118 根据湘价费[2003]42 号,按征用土地补 1.5 土地管理费 16310.78 偿总额 4%计算 二、其它费用 1 征地拆迁代办费 按移民基本费的 1.8%提取 16496.15 移民安置监测评 2 按照移民基本费用的 0.4%测算 3665.81 估费 三、行政管理费 移民安置行政管 1 按照移民安置基本费的 5%计算 45822.64 理费 四、不可预见费 1 不可预见费 按照移民安置基本费的 10%计算 91645.29 合计 1074082.77 世界银行贷款月山镇建设综合经济示范镇项目移民安置资金,由人民政府 负责城市建设基金办公室负责筹措。移民安置过程中的资金发放通过专门账户 发放给补偿对象,中间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以避免截留和挪用。 本项目移民安置资金的拨付将遵循以下原则实施:  所有与征地有关的费用均将计入工程总概算中,各子项目征地补偿费由各子 项目实施单位审核,补偿资金由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专户直接支付给相关 单位及人员;  支付给私人家庭的各类补偿费用,通过专门账户发放至受影响家庭;  土地补偿在被征用前支付; 所有资金在内部监测机构监督与管理下拨付,外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建 立各级财务及监督机构,以保证所有资金按时下拨到位。 119 12 环境管理计划 12.1 环境管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所规 定的管理权限精神,该项目的环评报告文件由湘潭市环保局负责审批。湘潭市 环保局为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机构,其职责主要是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 件的内容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环保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环 保设施“ 三同时 ”验收工作。在项目总体的行政管理机构框架下,湖南省世行贷 款项目办在湖南省政府的领导下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为保证项目环境管理行 动的顺利实施,湖南省项目办将委托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配合项目办、项目业 主、承包商、运营商对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具体实施环境管理计划。 湖南省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对项目的环境保护在 程序上实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项目环境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湘 乡市环保局主要职责是对项目的环境管理进行日常监督;湘乡市环境监测站接 受项目业主委托,负责对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项目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业 主委托的环境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 项目业主拟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负责本项目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 并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计划;检查本项目环保措施执行情况;推广应用环 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经验;组织开展项目相关人员的环保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 质。由于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且两者的工作 时限有着临时性和长期性的区别,因此承包商和运营商根据阶段的不同,分别 设立组织机构,且实行分阶段负责的方式。施工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管理机 构即行撤销,运营期管理机构开始运作,根据工作具体情况,允许有一定时段 的交叉。机构设置图如图 12-1 所示。项目环境保护监督计划见表 12-1。 120 世行 湖南省层面 湖南省项目办 市级层面 湘潭市环保局 湘乡市环保局 湘乡市项目办 县级层面 项目业主 环 当 建 境 当 业 地 环 设 设 监 地 主 企业层面 环 评 计 承 理 环 或 境 单 单 包 工 境 运 监 位 位 商 程 监 营 测 测 商 设计与施工期环境管理与执行机构 运营期环境管理与执行机构 图12-1 项目环保组织机构示意图 121 表12-1 项目环境保护监督计划 阶段 机构 监督内容 监督目的 1、保证环评内容全面、专题设 湘乡市环 置得当、重点突出; 可行性研 保局、 2、保证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重大 审核和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究阶段 世行项目 的、潜在的问题已得到反映; 办 3、保证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有 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1、审核环保措施初步设计; 1、严格执行三同时; 湖南省政 2、检查施工临时占地的还原、植被 2、确保这些场所满足环保要求; 府、 还原、环境的恢复; 3、减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设计和建 湖南省项 3、检查粉尘和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设阶段 目办、 决定施工时间; 4、减少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湘乡市环 4、检查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保局 5、检查施工场所生活污水和施工废 5、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水的排放和处理。 1、检查监测计划的实施; 2 、检查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环保措 1、落实监测计划; 湖南省项 施(可能出现未估计到的环境问题)的 2、切实保护环境; 目办、 敏感点; 3、加强环境管理,切实保护人 营运阶段 湘潭市环 3、检查环境敏感点的环境质量是否 群健康; 保局、湘乡 满足其相应质量标准要求; 4、确保污染物排放满足排放标 市环保局 4、加强监督,防止突发事故,预先 准。 制定紧急事故应付方案,一旦发生事 故能及时消除危险。 12.1.2 施工期环保组织 12.1.2.1 环保组织机构的职责和责任 技术层面:在环境管理的技术层面,将由省项目办聘请专家参加管理项目 122 。 项目办层面:省项目办将委派一名项目环境经理,监督环境管理计划的实 施,所有涉及世界银行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均由此人负责,同时,省项目办将委 托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配合监督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 市级层面:湘潭市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和日常环境监督与 管理。 县级层面:湘乡市环保局负责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日常环境监督与管理 ,负责项目建成后的竣工环保验收和日常监测;湘乡市项目办将委派一名项目 环境经理,监督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并做好记录,负责向省项目办的项目环境 经理汇报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 承包商层面:自行配备 1~2 名环境经理协调员,负责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实 施监督,并负责与周边居民接洽解决环境问题,以及与项目办和环境监督机构 的沟通。 运营商层面:每个企业成立环境管理处,环境管理处由两名环保专职人员 组成,公司的日常员工将帮助这两名工程师,做好公司运营阶段的环境管理工 作。公司将配置网络、电话等通讯设施保持与环境管理监督机构的联系。 环境监理工程师层面:每个项目业主为项目雇佣一名环境监理工程师,将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的环境管理监督。 12.1.2.2 人员设置的职位与责任 (1)技术环境专家 技术环境专家是湖南省项目办的技术支撑,在项目的初期,他将全程跟踪 ,在项目实施后 4 年当中将定期服务,每季两周。 技术环境专家确保所有必须的要求,在项目开始的时候都将得到满足,确 保在环境法律规章制度,世行安保条例的要求下,环境管理制度得到充分有效的 实施。 A .对项目办的环境经理,承包商和运营商的环境管理人员和环境监理工 程师提供必要的培训。 B.为项目办、业主、承包商和运营商提供专家咨询。 C.帮助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组织监测活动。 123 (2)项目办:环境经理 省项目办应设置一名环境经理,省项目办环境经理是负责向世行汇报,监 督项目环境的专家。环境经理将协助土地管理机构、移民搬迁机构,不使上述 障碍 项目的实施计划,他的责任如下: A.在助理的帮助下,为环境管理经理提供培训。 B.在助理的帮助下,制定监测计划。 C.与环境管理经理和建设工人进行交流,方式如下: —为项目办和世界银行每月提供常规监测报告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则提供特殊的不符合报告 —如果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职员口头交流,达成 解决方案 —如果发现不符合情况,与环境管理工程师、环境管理经理共同提出修正 措施 D .加公司项目办环境工程师、环境管理经理和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均参 加的共同会议。 E.协调环境管理专家和世界银行的交流汇报。 (3)项目业主:环境经理协调员 EMC 业主设置 EMC 负责环境监测,向项目办、政府机构汇报施工单位和运营单 位的环保落实情况。EMC 的详细责任是: A .确保在项目初级阶段,在技术助理的帮助下,编制施工单位和运营单 位环保细则,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监测细则和环保程序,征集项目管理设计人 员的大纲。 B.委托需要特殊设备监测的项目,如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 C.为项目办提供监测月报、项目与可研的实施情况和补救措施。每月与 项目办召开会议汇报项目监测情况,讨论项目符合情况。 D .从大学和机构中挑淘选专家和顾问进行培训方法学和技术方面的咨询 。依需求而定。 124 E.组织与项目实际情况特殊建筑要求或必须的改变相关的特别研究和公共 调查。 F.向项目办环境经理、环境监督机构汇报与可研部符合情况的解决措施和 紧急情况处理措施。 G.通过会议和地方媒体进行信息公开。 (4)环境监理工程师 环境监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监理方的建筑工程活动,其他相关活动如:土地 占用,确保上述活动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投资、环保目标,负责现场协调土地 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监控部门的关系,环境监理工程师的主要责任是: A.确保所有的项目许可和要求以及环境管理计划在项目开工前得到落实。 B.核实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所有员工均按照合同约定落实环保措施。 C.针对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为项目环保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而取得符 合其资质的月酬编制每月的标准汇报表。 D.环保监测的汇编文件。 E.识别要求进行特殊研究和特殊活动的情况,同时与 EMC 进行交流,定期 有效的实施特殊的措施。 F.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目的是帮助解释现场环境要求;为补救措施提供 建议,为解决不符合项目初衷的项目提供补救措施;按要求向施工单位和运营 单位发布特别正式的指南。 G.与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建筑咨询者进行交流,目的是增进交流;获得 一些关于特殊问题的其他观点,目的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快速反应 给建筑管理工程师,以此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项目对敏感目标产生潜在的 损害或者项目存在与项目涉及严重不符的情况应申请停工。 H.与项目建设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工人进行交流;编制例行监测周报;编制 不符合记录,如果发现与项目设计不符合的情况,如果需要的话,与项目设计 者提出补救措施。 12.1.3 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 (1)环境管理处的责任 项目运营商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处,负责运行期环境管理计划落实情况。 环境管理处的详细责任是: 125 a、管理项目环保措施的执行; b、与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周边居民有关环境问题的协调; c、委托环境监测站对项目设施排放的三废和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 d、发生环境事故时,环境风险应急处置; e、负责按时将企业环境管理有关信息上报湘潭环保局和湖南省项目办; f、企业环境管理档案的记录、归档整理。 (2)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 项目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见表 12-2 和 12-3。 表12-2 项目办管理人员设置 机构 环境经理 环境专家 湖南省项目办 1 1 湘乡市项目办 1 1 月山镇项目办 1 1 合计 3 3 表12-3 环境管理机构人员设置 建设承包商 运营商 环境经理协调员 环境监理工程师 环境管理人员 风险应急人员 小计 2 2 2 1 5 12.2 环境管理计划的实施 12.2.1 环境管理计划实施的详细任务 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均存在对环境的影响,分别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 的环境影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将各种影响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为了保证环境对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制定了环境管理和监测程序。 世行项目办将在履行其项目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跟踪报告环境措施的监测 情况。在本章里介绍了一般性环境措施和相关单位的职责。项目办在项目中负 责跟踪报告环境监测的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负责环境对策实施管理和监测的 行为清单如表 12-4。 表12-4 环境管理组织的详细活动清单 计划 活动 责任 备注 126 实施 监督 来源 建设前期 创建环境管理设计团 PMO/ 召集人员,选择办公室,购买 一年 公司 PMO 队,并召集成员 公司 交通设备,筹措运营费用 每个 CSE 选一个或者任 一年 EMD CSE CSE 命一个环境监理 每个 CSE 要实施环境监 一年 EMD CSE CSE 理的培训 编制并实施对 EMD 和 (TA)计 PMO/ 为项目进行部分的全球性的 一年 PMO 环境经理的培训计 PMO 算协理 公司 训练 划 为 EMD 和环境监理编 PMO/ 包括明确 EMD 和环境监理的 一年 技术协理 PMO/公司 制工作计划 公司 角色和责任 编制工作文件:标准、 对原始文件的模式进行一定 PMO/ 一年 现场检查表、不同活动 EMD PIUS/PMO 的调整,在现场使用的时候进 公司 报告格式 行调整 针对监督和报告发现的 PMO/ 一年 不符合现象为 EMD 编 (TA) PIUS/PMO 公司 制详细的步骤 TA 帮助 PMO/ 一年 PMO/WB EMD 公司 为监测活动(需要特殊 的监测设备,如水质、 PMO/ 去报过程的实施和工作计划 一年 EMD 公司 大气监测)EMD 编制委 公司 与土地使用的一致性 托合同 施工期 1年 环境监理和 EMD 讨论 EMD/环 (0-3 项目调整和改善的文件 PIUS/PMO 为提高效率要求调整过程 境监理 个月) 和过程 每一个工程缔约商必须 1年 任命一个富有环境责任 合同 (0-3 合同 PIUS/PMO 由企业许可 的专职人员与环境监理 方 个月) 和 EMD 一起工作 127 每一个工程施工单位和 运营单位要组织其劳工 EMD/环境 合同 由 EMD 介绍现场管理和环境 一年 合同 队伍学习环境尝试和措 监理 方 问题 施 建立交流条例和过程,为现场 组织公众交流并提供支 TA 帮助 PMO/ 和非现场的安全准则准备告 一年 公司 撑材料 EMD 公司 示和小礼品,在广播和电视上 建立交流的条例和过程 规范与其他省市机构的 PMO/ 一年 EMD 公司 所有项目进行合作 合作 公司 运行期 确认运营期报告环境问 湘潭市环 业主 题的程序 保局 确认项目产生的污泥集 业主、环 湘潭市环 中堆存并得到安全的处 卫部门 保局 置 监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 湘潭市环 运营 运营单位 排放的尾水 保局 单位 12.2.2 环境管理的合同要求 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在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实施等方面将 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需对承包商作如下要求: (1)选择有实力的承包商,以确保环境管理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 (2)要求承包商和施工监理在施工之前必须接受有关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 的培训; (3)上述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包括在承包商的投标文件中,最后还 要包括在建设合同中,作为对项目承包商的合同要求。 (4)要求承包商对其环境活动进行监测,并每天或者每周提供 1 次环境绩 效记录报告。项目办和施工监督小组对这些记录进行监督和审查。 (5)承包商需为项目配备至少 1 个全职环境工作人员。环境工作人员要接 受培训计划的培训,从而胜任他们的工作。 (6)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与项目所在区域的群众进行沟通和协商,在 128 每个施工单元树立公告牌,通知公众具体的施工活动和施工时间。同时提供联 系人和联系电话,以便公众对建设活动进行投诉和提供建议。 (7)承包商在项目合同经费中,按照每年预算预留完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 押金,其金额比例应占到预算经费的 3%左右。 12.2.3 信息交流与不符合情形解决方式 环境监测需要将信息对环境现场监理人员、企业环境管理经理和项目办公 开。为了将管理的注意力集中于最重要的问题,项目的不符合性依据重要性的 不同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层次一:定义:该不符合性状况定义为与原始要求不符,但不会对特别重 要的资源构成近期影响。第一层次反复出现,如果不注意,就会酿成第二层次 。措施:通过适当的合作和常规的交流就可恰当地处理层次一的状况。例如与 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员工进行讨论,于是补救措施可以很快地实施,正式的交 流方式典型地为从环境监理工程师向企业环境管理经理和现场建筑经理的周例 报。 层次二:定义:该不符状况尚未引起对敏感和重要资源明显的损害和不可 逆影响。但要求马上补救和现场处置,防止上述影响。第二层次反复出现,如 果不注意,就会酿成第三层次。措施:如果发现层次二事件当天必须由企业环 境管理经理向项目办环境经理、现场建筑经理汇报,尽快达成补救措施,一般 情况下补救措施在发现后一周内提出。 层次三:定义:该层次包括对特别关注的敏感目标的损害或可预见的、马 上到来的损害。国际上禁止的特别行为也化为层次三。措施:已经发现马上由 由环境管理经理向项目办环境经理、现场建筑经理汇报,尽快达成补救措施, 一般情况下补救措施在发现后三天内提出。除非特殊条件需要更长的时间。如 果有必要,企业环境管理经理可要求建筑经理在补救措施实施前为保护资源停 止某些特殊的工程。 12.2.4 培训-必要的能力建设和手段建设 12.2.4.1 培训要求 环境能力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环境管理者和环境监理,他们的培训是项目的 技术支持组成部分之一。培训课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培训建设方和工人。 在项目施工开始前,所有的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和建筑监理员要求参加强制的 129 环境、健康、安全培训。 12.2.4.2 培训内容 (1)环境管理人员和环境监理工程师 培训由省项目办组织在项目实施前一年对项目办环境经理、项目的环境经 理协调员和环境监理工程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由环境技术专家执行。培训 内容如表 12-5 所示。 表12-5 环境经理和环境监理工程师的培训 问题 培训内容 持续时间 快速浏览识别 word、excel and powerpoint 的热键功能;学习 操作能力(环境经 世界银行安保正常;强化学习,为建设方制定的环保细则, 4天 理和环境监理) 技术顾问在编制环保明细以后,每一份详细地明细应包含监 测说明。学习项目的环境影响和要求监测的环境项目。 符合性监控(环境 培训项目现场监测过程包括组织、交流、角色和责任,决策 1天 经理和环境监理) 过程,报告和标准的观察程序。 紧急救助和医疗 紧急状态和非紧急状态下寻找医疗救助的过程和寻找其他相 救助(环境经理和 1/2 天 关的医疗救助的过程。(如长途电话、医疗咨询) 环境监理) 健康与安全见车 健康和安全问题;健康和安全要求;如何实施健康和安全检 和申报过程(环境 1天 查;汇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理和环境监理) 水质、空气和噪声 设备的使用包括标准、测试、方法、样品转运、数据质控; 监测和分析(环境 1/2 天 监测和汇报要求 经理和环境监理) (2)承包商和建筑工人 通过项目办或者项目的建设业主组织人员在工程实施前在项目所在地开展 培训,可以由环境管理专家或者经过培训的企业环境经理具体实施。具体培训 内容和期限见表 12-6。 表12-6 施工人员的培训 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 培训期限 建筑工人的一 介绍与环境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措施; 在月山镇举行 130 般环境常识 建筑区域内环境特别敏感区域和问题的介绍, 建筑区域内临 半天的学习班 近地区的介绍; 环境管理设计工程师、环境监理、建筑监理的角色和责任及 环境问题的报告要点; 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的废物管理; 施工场地的污染控制措施; 违法规定,法律法规的罚款; 包括传播和保护的途径,防止 HIV/AIDS and STD; 禁酒、 禁毒; 紧急状态和非紧急状态下寻找医疗救助的过程,和寻找其他 建筑工人的一 (如 STD 检测、咨询) 相关的医疗救助的过程。 ; 在月山镇举行 般健康和安全 健康和安全常识包括某些基本过程:交通安全、用电安全、 半天的学习班 爆炸、火灾; 使用个人防护器具; 违反法律法规的罚款; (3)运营商 通过项目办或者项目的建设业主组织人员在工程运营前在项目所在地开展 培训,可以由环境管理专家或者经过培训的企业环境管理专职人员具体实施。 具体培训内容和期限见表 12-7。 表12-7 运营商的环境管理人员培训 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期限 世行项目管理程序; 环境信息存档、公开、交流、 报告机制; 举行为期 1 天的学习班 环境管理人员 环境风险应急; 健康与安全检查和申报过程。 先进工艺和环境管理考察 国内先进污水处理厂的考察 设备的使用包括标准、测试、 方法、样品转运、数据质控; 举行为期 2 天的学 环境工作人员 监测和汇报要求; 习班 环境风险应急:潜在的泄漏和 131 外溢,泄漏和外溢的环境和人 身影响,应急反应过程包括优 先反应,反应设施的位置和使 用。 12.2.4.3 人员培训经费概算 项目能力建设经费预算见表 12-8。 表12-8 项目环保人员培训计划 阶段 类别 人数(人) 时间 费用(万元) 项目经理培训 1 工程实施前 2 项目经理协调员 2 工程实施前 2 施工期 环境监理工程师 2 工程实施前 2 建筑工人 承包商所有工人 开工前 30 小计 36 企业专职环境管 2 企业运营期 4 理人员培训 运营期 企业环境工作人 6 企业运营前 6 员技能培训 小计 10 费用合计 46 12.3 环境监测计划 12.3.1 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包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其目的是为全面、及时掌握 拟建项目污染动态,了解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影响范围及运营期的环境质量动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项目的环境 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3.2 环境监测机构 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由项目承包商或运营商委托项目所在湘潭市的 环境监测站承担,承担单位应为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认证单位,设备齐全、技术 力量厚,可以较好地完成所承担的环境监测任务。 132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可能较明显的敏感关注点作为监测点,跟 踪监测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 、空气环境和地表水环境。监测因子根据工程污染特征因子确定。监测分析方 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 价标准执行各子项目环评确认的国家标准。 施工场地和活动的有效监测所需的详细关键步骤详列于表 12-9。 表12-9 运营期和建设期的监测 责任 计划 活动 筹措 备注 实施 监督 资金 建设期 1年 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制定计划, 合同 (1-2 编制现场环境管理计划 合同方 EMC/PIU/EPB 二个月内最终完成计划,并经 方 月) EMC 评审和许可 由项目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提 在项目实施前施工单位和运营单 建设期 出项目实施的边界,并得到许 合同方 EMC/PIU/EPB / 位要求编制地图 可 1年 编制污染控制计划,空气污染 合同 与相关机构和居民咨询后,由 合同方 EMC/PIU/EPB (1-3 月) 和噪声 方 EMC 评审和许可 建设期 大气、噪声、水监测 指特殊的部分 污控计划还有 CSEMP 所提及 的所有污控措施必须落实,事 前要求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做 CSEE 每天访问施工营地和设施 建设期 合同方 EMC/PIU/EPB / 到所有的延缓措施,并在每周 进行检查 EMC2 个月 对所 有的施工营地和设施进行检查 施工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的环 CSE 的建议是 PIU/PMO 最终付 建设期 合同方 EMC/PIU/EPB / 保措施要填写月报表并上报 款的依据 依据过程和严重水平的不同, 水平一:EMC 建设期 观 合同方 EMC/PIU/EPB / 水平二:EMC and PIU 察并报告项目的不一致性 水平三:EMC, PIU, PMO 决定是否推迟或者拒付施工单 建设期 合同方 EMC/PIU/EPB / / 位和运营单位工程款 确保土地征用过程可满足建筑 建设期 合同方 POIU / / 计划的需要 建设期 建筑工程过程中所涉及的交通 合同方 EMC/PIU/EPB 合同 Final approval by EMC 项目建设 133 信息必须提供 方 方提交最新的交通信息,由 CSEE&EMC 会同交通部门审查, 由 EMC 最终批准 EPB and 对于公共设施的临时中断服务 合同 建设方提交最新计划,由相关机 建设期 合同方 concerned 要在至少三天前粘贴安民告示 方 构与 EMC 共同评审 Agencies Field site 建设期 每天申报 EMC/PIU/EPB / 现场周报,SRS 月报 inspectors 建设期 每天周、月申报 合同方 EMC/PIU/EPB / 现场周报,SRS 月报 如果相关项目的组织机构要求也 建设期 每季申报 合同方 To PIU / 要申报 建设期 半年申报 合同方 EMC/PIU/EPB / 建设期 临时用地复原,撤出所有建筑 合同 合同方 EMC/PIU/EPB / 完成 材料和设备 方 建设期 合同 管网不得不砍的树必须复栽 Contractor PIUs 至少砍一种一 完成 方 运营期 在施工完毕后,也就是临时场 Operator, / PIU / 申报无不一致现象,索取尾款 地恢复后的一年 EPB 规范化过程和组织参加中间机构 Operator, / 总结本项目经验用于类似项目 / / 的培训班,展示项目的结果和收 EPB 益 12.3.3 详细的环境监测要求 项目详细的环境监测计划与费用预算见附件 4,项目关联工程湘乡市泉湖城 市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计划见附件 5。 12.4 环境管理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 12.4.1 预算分布 EMP 措施的实施涉及很多单位,因此资金来源的渠道是不同的。绝大多数 环保活动均是工程措施,因此,应由项目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提供,并计入其 工程成本,这些成本将在其竞标的标书中明确和罗列。 EMP 中的费用主要用作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 费用、环境监理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环境管理机构运行费用和风险防范费用 。EMC 的活动费用,水质、大气和噪声的监测费用和 CSEE 的费用都将涵盖在 PMO 项目管理费用中。地方的环境监测站根据项目业主的委托在项目运营过程 134 中监测水、气、声,项目业主承担监测费用。如果当地环保部门的常规监测与 本项目同步,可使用环保部门的常规监测数据。 12.4.2 资金来源与 EMP 预算 表 12-10 是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环境管理费用汇总。 表12-10 项目环境管理预算汇总 建设期年均费用(万元) 运行期年费用(万元) 运 行 人员建 建 设 人员 PMU 运行 PMU 运行 期 费 名称 环 境 环境 环保设 期 总 环境 环保 合计 办公 交通 办公 交通 用(3 工资 监测 监理 培训 期 费用 工资 监测 培训 费 费 费 费 年) 污 水 处 理 3.6 2 2 0.4 3 36 3 69 3.6 3 2 22 10 101.8 170.8 厂 资 金 PMC PMC PMC PMC CMSC TAC / PMC PMC PMC PMC PMC PMC PMC PMC 来源 依据项目实施的期限,针对每一个建设期,年预算必须得到保证,预算中 有一部分建筑款是对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完成相关管理要求的押金,不同活动 的押金权重列于表 12-11 作为建筑合约经费的百分率。 表12-11 对建设方要求的预算中环境管理等费用押金的百分率分布 序号 建设方要求 项目资金预算百分率(%) 资金来源 1 环境保护管理 0.5 建筑合同经费 2 劳工组织和职业健康管理 0.5 建筑合同经费 135 3 公共安全管理 1 建筑合同经费 4 社会管理 1 建筑合同经费 12.5 环境管理计划的信息管理 12.5.1 信息交流 环境管理要求在组织内项目办、业主、承包商、运营商中的不同部门和岗 位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同时还要向外部(相关方、社会公众等)通报有关 信息。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会议、内部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但每月必须有 1 次 正式会议,所有交流信息均应有记载并存档。外部信息交流每半年或 1 年进行 1 次,与协作单位的信息交流要形成纪要并存档。 12.5.2 记录机制 为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组织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记录系统,并保 留以下几个方面的记录: (1)法律和法规要求; (2)许可; (3)环境因素和有关的环境影响; (4)培训; (5)检查、校核和维护活动; (6)监测数据; (7)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性; (8)相关方的信息; (9)审核; (10)评审。 另外,还必须对上述各类记录进行必要的控制,包括:记录的标识、收集 、编目、归档、储存、管理、维护、查询、保存期限、处置等环节。 12.5.3 报告机制 承包商、运营商、监测单位、环境监理工程师及项目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将项目进展情况、EMP 执行情况、环境监测结果等加以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 门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136 (1)项目环境监理工程师将 EMP 的执行情况按月作详细记录,及时将周报 、月报提交项目业主和湘潭市项目办,周报和月报中应包括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环境监测开展情况以及监测数据。 (2)承包商和运营商对项目进展和 EMP 的执行情况按季度作详细记录,并 及时将季报向湘潭市项目办汇报,并同时将季报抄报湘潭市环保局。 (3)监测单位在完成监测委托任务后,及时将监测报告提交承包商(运营 商)和环境监理工程师。 (4)项目办及时将项目进度报告及时提交省项目办,并同时抄报省环保局 。项目办准备的项目进度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中必须包括 EMP 进度 的内容,如 EMP 的执行进度及执行效果,特别是环境监测结果等。 (5)若环境保护方面发生特别违规的事情时,环境监理工程师和项目办将 通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将逐级上报。 (6)项目每年的 EMP 执行报告必须在次年的 3 月 31 号之前完成并提交给 世行。EMP 执行报告可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 b、项目进展状况,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铺设完成长度建设进度等; c、项目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环境监测开展情况和主要监测结果; d、有无公众投诉,若发生投诉,记录投诉的主要内容、解决办法及公众满 意度; e、下一年 EMP 执行计划。 137 13 环境评价结论 通过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月山镇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通过污水 处理厂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项目所在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地表 水体的现状,并使污水能够经收集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 受纳水体新桥河的水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状况, 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使邻近的水源得到保护,并可美化周边环境,建 设一个更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宜居城 镇的建设,并为加速城镇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项目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环 境保护规划,使项目的实施具有政策法规的基础。 (3)本项目的实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如居民区 、学校、医院等。在可行性研究中,通过合理选址尽量远离环境保护目标(敏感 点)。在环境评价中,通过采取减缓措施、制订和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公众参与 等途径和手段,可以进一步降低和消除由于项目实施对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使可能存在的影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 定。 (4)本项目的实施也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 可能来自施工期,也可能来自运营期。 1)施工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施工车辆 噪声和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生活污水的影响,施工时取土、 弃土、挖方、填方和土石方临时堆放带来的水土流失,污水管网敷设施工对道 路交通的影响,施工对植被的破坏等。 2)运营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污水处理厂逸散臭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污 泥处置的影响,机泵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排水对新桥河的影响等。 (5)本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减缓措施、实施环境管理计划、 公众参与协商等途径,都能将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 范允许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在采取本项目提出的减缓措施、环境管理计划、公众协商等对 138 策措施后,本项目的实施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139 附件 1 项目涉及的环境标准 表 1.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号及 序号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浓度限值(mg/m3) 名称 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 0.20 GB3095-1996《环境 (TSP) 日平均 0.30 1 空气质量标准》 可吸入颗粒物 年平均 0.10 (PM10) 日平均 0.15 一次最高容许 氨(NH3) 0.20 《工业企业设 TJ36-79 浓度 2 计卫生标准》 一次最高容许 硫化氢(H2S) 0.0l 浓度 表 1.2 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 mg/L(pH 除外) 评价因子 pH COD BOD5 NH3-N TN TP 石油类 粪大肠菌群数 标准号及名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 6-9 30 6 1.5 1.5 0.3 0.5 20000(个/L) 表 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时段 昼间 夜间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 60 50 表 1.4 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 项目及标准限值(mg/m3) 标准号及标准名称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GBl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浓度:1.0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污染物 二级(新改扩建) GBl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氨(NH3) 1.5 硫化氢(H2S) 0.06 (1) 臭气浓度 20 注:(1) 无量纲。 140 表 1.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评价因子 SS COD BOD5 NH3-N 总磷 总氮 污染物类别 水 污 染 物 一 ( 日 均 值 级 20 60 20 8(15) 1 20 mg/L) B 厂界废气排 级 臭气浓度(无量 甲烷(厂区最高 氨 硫化氢 放最高允许 别 纲) 休积浓度/%) 浓 度 二 3 1.5 0.06 20 1 (mg/m ) 级 粪 大 控 有机物 蠕虫卵 肠 菌 制 有机物降 含 水 有机物降解率(%) 降解率 死亡率 群 菌 项 解率(%) 率(%) (%) (%) 值(个 污泥稳定化 目 /L) 控制指标 控 制 >40 >40 <65 >50 >95 >0.01 指 标 表 1.6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141 标准号及标准名称 类别 昼间 夜间 GB12348-2008《工业企业 2类 60 50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GBl2523-90《建筑施工场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界噪声限值》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 结构 70 55 锯等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142 附件 2 恶臭预测模型及结果 (1)计算模式 项目恶臭防护距离模式为 SCREEN3 推荐模式和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技术方法》中的计算公式。 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中的 SCREEN3 推荐模式。 ②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根据 GB/T13201-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技术方法》,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下式计算: Qc  Cm A 1  BLc  0.25r 2  0.5 LD 式中: C m ——标准浓度限值,mg/m3; L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A 、 B 、 C 、 D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数值可由 GB/T13201-1991 中的表 5 查得; Qc ——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根据 GB/T13201-1991 的规定,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按 Qc Q 的最大值计算其所需卫生防护距离,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 c Cm Cm 值计算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提 高一级;卫生防护距离在 100m 以内时,级差为 50m,超过 100m,但小于或等 于 1000m 时,级差为 100m。 (2)恶臭无组织排放量 经类比国内同类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得出本工程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量见 表 2.1,根据项目平面布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见表 2.2。 表 2.1 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量 污染物名称 H2S NH3 排放量(kg/h) 0.0036 0.006 143 表 2.1 防护距离计算参数 排放速率(kg/h) 面源长 面源宽 面源面积 3 位置 2 标准值(mg/m ) NH3 H2S (m) (m) (m ) 污泥处置 NH3:0.2; 0.006 0.0036 43 13 559 区 H2S:0.01 (3)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 SCREEN3 推荐模式计算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 2.3。 表 2.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3 位置 污染物名称 标准值(mg/m ) 计算结果 NH3 无超标点 污泥处置区 NH3:0.2;H2S:0.01 H2S 无超标点 由表 3 可知,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出 NH3、H2S 均无超标点,不 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②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 GB/T13201-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卫 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见表 2.4。 表 2.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3 位置 污染物名称 标准值(mg/m ) 计算结果 NH3 1.7 污泥处置区 NH3:0.2;H2S:0.01 H2S 29.1 经计算,NH3 和 H2S 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分别为 1.7m 和 29.1m,根据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卫生防护距 离设置为 50m。各厂界设防距离见表 2.5。 表 2.5 各厂界设防距离表 厂界 东厂界 西厂界 南厂界 北厂界 设防距离(m) 0 45 24 37 144 附件 3 公众参与相关材料 3.1 信息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法》的规定,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于 2011 年 8 月 18 日在各敏感点(新桥村、红 阳村、白龙村、镇政府、先锋中学、中心医院及镇区)的现场张贴了第一次公示 的内容(公示期限:2011.8.19-2011.8.28)。公告公示现场照片见图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法》的规定,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初稿完成后,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在各敏感点(新桥村、红阳村、白龙村、镇政府、先锋中学、中心医 院及镇区)的现场张贴了第二次公示的内容(公示期限:2011.10.21-2011.10.30 ),并现场发放报告书简本,公告现场照片见图 1。 图 3.1 公告现场照片 3.2 座谈会会议纪要 (1)会议时间:2011 年 10 月 20 日 (2)会议地点:月山镇政府三楼小会议室 (3)会议内容:有关世行贷款在月山镇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座谈会 (4)出席人:各相关站办所成员、环保部门专家、新桥村及红阳村村支部 书记、英雄岭组部分村民代表及环评单位共 20 人 (5)主持人:李伯生(月山镇镇长) 145 (6)记录人:彭小花(月山镇办公室) (7)会议议程: 一、主持人介绍各位与会人员,并发放项目报告简本和问卷调查表。 二、主持人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三、环评单位介绍项目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四、与会人员发言(针对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对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解释并讨论。 六、会议结束。 (8)会议纪要如下: 与会代表详细的听取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项 目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投入,并对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进 行了讨论。形成纪要如下: 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技术可靠、经济可行、污 染物达标排放。与会代表对该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也认为该项目建设能促进 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要求该项目在施工和运营期间采取必要的环 境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减轻该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与会代表在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以及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做 出的解释如下: 1、噪声扰民现象如何解决? 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解释:将落实噪声防治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合理 施工,科学安排施工时间,确保达到要求,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2、项目施工扬尘问题怎么解决? 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解释:划定施工区域,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抑尘,对 于堆放的土石方及时清运,建筑材料不做长时间堆存,在大风天气情况下停止 施工。路面采取硬化与洒水相结合等措施,最大程度把扬尘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 3、运营期恶臭如何解决? 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解释:加强运营期安全管理,并合理布置平面布置图 ,加强项目区绿化,最大程度降低恶臭的产生和影响。 4、污泥如何处理处置? 146 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解释: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在项目区内对污泥 进行浓缩、脱水等前处理,然后运送至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5、会议主持人总结观点:该项目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与会代表均 对该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但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注意附近居民最关心的环境 问题,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三、会议期间,建设方承诺将积极进行环境治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图 3.2 座谈会现场照片 3.3 公众参与调查表 本次共进行 2 轮公众参与调查问卷。 3.3.1 第一轮问卷调查 第一轮发放调查问卷是 2011 年 8 月 18 日-19 日评价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向评 价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人员,主要是项目周边的村庄居民、镇区和相关团体单 位等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 50 份(个体 40 份,团体 10 份),发放问卷时向被调 查者简要介绍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向公众说明了建设项目在建设 过程及运营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并向被调查人征询防治措施的意见和建 议。然后希望公众不受任何干扰的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调查表”。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个体 40 份,团体 10 ,回收率为 100%。调查结果统计表见表 3.1 和表 3.2。 份) 表 3.1 第一次问卷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项目 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男 40 80 性别 女 10 20 147 30 岁以下 15 30 年龄 30-50 岁 32 64 50 岁以上 3 6 初中以下 8 16 高中或中专 5 10 文化程度 大学及以上 32 64 其他 5 10 表 3.2 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统计表 人 调查内容 意见 比例(%) 数 了解 28 56 您是否了解本项目 了解一些 22 44 不了解 0 0 合理的经济补偿 30 60 对于项目征用土地,您希望 另外分配土地 20 40 不能征用 0 0 严重 0 0 较大 0 0 本项目对外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 一般 23 46 较小 27 54 不确定 0 0 有利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11 22 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2 24 您认为项目的建设将会产生哪些方面 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27 54 的作用 降低生活质量 0 0 对当地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0 0 施工噪声 20 40 施工扬尘 15 30 对于建设施工期间,您认为下列哪些问 施工期占用临时土地 0 0 题对您的生活有影响 施工车辆造成的交通拥挤 0 0 施工安全问题 5 10 148 增加就业机会 10 20 其他 0 0 噪声 5 10 废气 25 50 项目建成后,您认为下列哪些问题对您 固体废物 20 40 的生活有影响 废水 0 0 环境卫生 5 10 能 50 100 本项目是否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不能 0 0 不了解 0 0 非常赞成 39 79 对该项目建设持何态度 基本赞成 11 21 反对 0 0 3.3.2 第二轮问卷调查 第二轮发放调查问卷是 2011 年 10 月 20 日评价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在召开座 谈会后,向与会人员、受影响村民和相关团体单位等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 30 份 (个体 40 份,团体 10 份),发放问卷时向被调查者简要介绍了建设项目的性质 、规模、投资,向公众说明了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及运营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污 染物、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治理达标情况、排放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预 测。然后希望公众不受任何干扰的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调查表”。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 份(个体 40 份,团体 10 ,回收率为 100%。调查结果统计表见表 3.3 和表 3.4。 份) 表 3.3 第二次问卷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项目 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男 40 80 性别 女 10 20 30 岁以下 15 30 年龄 30-50 岁 32 64 50 岁以上 3 6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 8 16 149 高中或中专 5 10 大学及以上 32 64 其他 5 10 表 3.4 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统计表 人 调查内容 意见 比例(%) 数 了解 28 56 您是否了解本项目 了解一些 22 44 不了解 0 0 严重 0 0 较大 0 0 本项目对外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 一般 23 46 较小 27 54 不确定 0 0 有利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11 22 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2 24 您认为项目的建设将会产生哪些方面 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27 54 的作用 降低生活质量 0 0 对当地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0 0 可行 50 100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的噪声、扬尘的防治 不可行 0 0 措施您认为是否可行 不清楚 0 0 可行 50 100 项目建成后,运营期污泥和恶臭的防治 不可行 0 0 措施您认为是否可行 不清楚 0 0 能 50 100 本项目是否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不能 0 0 不了解 0 0 非常赞成 39 79 对该项目建设持何态度 基本赞成 11 21 反对 0 0 150 第一次公参调查表样本 r ~II.jI,f;\; i~1 "> dl )I IIIWI +UJlJ Iii W~WW,:"ti: 0: {/?iJtr.;: IS JF';' ;J"~'!i. Wplji II ll!lltJi.!!i" HII "> Iii ) JIII \1'1 JJij 1I~~ih 1dll!11 i 'I!' it i:.t I'; 'ii h iill,,> ill ) JJlJli'Ii'i;j( l£!:JIR) .Ii IiG !: I f'iil'J it i',): fil Ii illlJ'r/, Vi diJ~ it i',! I f'/ ),ia;"· IliJ !I·t i11~ lJ,( H~4~J{:}4:i.t iii )J Ilili't"i/j(I!.!:J'l!) r JII,i1; tJHH " )I 11/1)\ iJi milHJ ?HJI.~~Il. III Jili * lin!)! IOIQ3m' h/j(l£!:PI') i2 t t- ~~ tJ,j J.J 6000m 1 /d. j} !ttjtti~. {'Ii: if i'1: (](J '.I~+I,! j~ 3000m '/d. 811~i"jlk ''''JIll) Ii<. Me !j'l2'1'~ n~ it i',!. 1J~%-il!.II,I;')1 iI JIll 1',G,II'!R ' ililUJh 2.03km'. .iL(;JVJ 3.:!~krn~: II ",1M, ',;,/ dJJ~i1;III, Ii; ;i.hliij..lt,lil I rlL ,',Jill 12 ,,[ ,,~, itJilifilfH 6000m', J( 'i" II[ Jii)J'il F, 3000m'. ~ IH lIln 21 OOm'. n J1'lIlii; 2001ll~. 'O::!"iLll!~'li , ,KJ.tl)j; , J·!'Jl~::-l~ , z: Il;W.AiMci: (ihlliJilli; 500m:!. 7Hl i~f'7il f,:f"~'~J 15 4"": 4~J1;J{l ill i'l I).J 'N 1- 'J~tl.M "f')] Idli·J 2: fllrt!j:~ )tiM, 9*~"i ~ fll'/d(;!; 11m 1'JII ijll ',; 1"1 'ii Jli! II (/. it rl n, o IIUI iJII'),U-H)! 'I'\'J'j' . x,t.~,,.L ~IIJ~'tI"'#\ti,J,IJ, :11 *l!Y.ji':&j';;~;H5hlli , ;~Kj> llljlli !k.:! \JjY. Y.:1::.f[Jr·H~ lilJ:tQI Jl.1! r! ill 1& hi 1-T .,&.-YL ' -/14~J~'\.. cU;';J:luj<., 11l;,,:Z 10 rJU]( , ~ fit~~~~1, Ttl JM 3C J,/~ "'~~ Ilj , ~ji!iji,)&, f'jile 1~1/'ld41 iI; liOJ'lt!ll~";. ~~Dr~~~~fi*A~~l£!:.*~l£!:., 'ti.!i J!i.lJ.,\:fH Jhr.li1!lJ~\( U'i k m it 11& nil ;OJ< '" 1'''~ , ru.~ • • • ;j(~m.UI~k.&ZU0*k, Ilo~ /i *JIJ (.I.Ki~~j{AAff':'~· ·!l.!:J1j!.iPI fj§. Jili Hf" 't;"~~UJLji.b. \,),jljjj(, xHf l'1' lJt i;1J ~~ 'F A. /;i!tlifJi HI' !i!;n~ n (I'J.0JJHII<' il, i7il~W: D c. ~AiH;flr~J:!il,. ';-IQ! n (iti',{JU1I'1x r,,£R'Jtl:ifr;l.i:rf{, \tnt O.f'fit O'l'7~V H, M~~~Iti:i5tMM,$&(~R~i7im~§~) ~ J.\ OJ,H''thx 0 R x-t Jt fi!l it i~ I, '!!"k ilfJ f~ A. M I ~ )LJ.4 / <.J iJ~rt i,IVJ 1 7ft ,ft, )f(' 151 J'idl,(':\Hi:'tiJ, 5637.4 Ji;l:., l.!!ill lij:f!~1,r, ; C 0il1I3'iliJ)dllJ'li'i;K6£J:F[1 '&Nc1l' 1 f'Mf-ll.!! ij): ; l )lI l li'!h/Kld: J'I'1 I ·~I · M;(l.iI1f~I)llt\j'!lJifIfHH , ,',)I!!ITtiH1 10193m' ({1- 15.29 Iii) . Jijtllh;K6£J:PI'Fill'l (W¥~h 1 OOOOm '/d, ~} :!UJl.!!ill . *IXl.!! ill:(M~H\Mfl>l:J, 5000m '/d, Ac{jf[<:I~t!l! ~IJ . @J!ii n'1':-l'l'flilY,i~!IJ liE Mi( J"lli)J m ?)(J~! H1']-FI'.A &1 nf~Ji';Vl) Aj~, ~,:)IlJ£fJ'inpl'fiUJ fill.!! illJ~i 1I1'l' I'llJK 'r·. JijIlIl.!! ij): 11U1 ),I.,2012(1 : 7 1)1'20 1 4(1 ' 61) . IlljijilljiJ!iilllilj)V)~U"· l.fL Jlit II (l.l.!! i\HI(Ii.:1:.I',' 'I' *!fZ x'l I+ljl flU,'; Lei : it, / "'1 ; - '" f[i:$~f nf, IVO.]I> q ii'.",P 'it II fI'J.tiIQ.fI1 (jil.. i,'; 1IoIJ11 riG iA iHfII ,\!.!il" 'ii'~ 0 iI: f1' Uj i~,f~JJl\;ff, )1' 11'1 ' 'i ~Hm;;: JI'., l.!! iR 'Y '!" ¥.#!: ::~!:\'~htp<:h"'dl!!f(, i1i il.\lfX:"Y} 1j -( i oflJ ri:t: ii' "'ilI!!'l:iir~;Jil [l jS.'t1lVJj,r, Jif II: tg-x'J " 'dl!!..q~!Q/, - / I :.r~ 'Kt'J~ s, J'i1IIl.!!i$1:iJlli I JUlfn) , ii!HAh HiIJ")J)I'''I'')l'!i.(,tii!.\ff-I'hMii~I'''J, ['liili 1 !'Jill" O j~ I iM ' I' o hlli 1!Vllli"IINd IJ I-II!! JJ.bifu I ·t1'-lilJ)~ O mJJIl;i:~>Iv.tJL2: 0 Jtitk t) , J~!l l tllIAJ: ri , ff!.:LA}.J r 9IJU»~ .LI-~liIJ~xJ!.1~(~1 / I-: ili(f;~Iq1IJ: Ol'~ ", O l;!<'( 0 1,\11-t- J t:'WJ O It:JK 7, -j>.J'J II fiUr/l[illl x l)£ ff-Jr~iJ\' W~ ; 'ElfiE 0 1~ tiE 0 -1' [W( K, ,J i~J~lll til ill: i.1 {I>f ,till[ U',' Ixx,)i,',j!i IQ) I!:( IAI ) B'kJ .\ O J,l*~1J,x D lxM ,. I , I ~\I i't IUJ I ) A71 ) .p I f 152 第二次公参调查表样本 Wilt; tif1JJIJ iiI Will! JW ,:l;lJ! rlro';,1't;; fJi[ U ~1'II< JJ! W:lt!ll,~ jjjlJ; Iii) J LI,lJ'i -n- n IX IJ~:ii.Hli.ftl;;; Iii H I II lJ'tJ1J! II fJii:lrr.Jil' , );{il! IV 1Jllllil11ill ) J III h'!H ~rfilffj!J.,k. "rjH~hi.lN!, ,'ll <,,·Jr"IJ'!AJ"; lldJl;Ir-J Jili e,l. l;!. &. J,li;~: ii! lifuU i~ ~ ~+Ji(I~J:U\{)L' II! ~\ III YiH< IJ t,~,:x","< ""J+llt, Dlill "J'j·I'U2Il'l"Ir.J ~;, ft . JArJ ",Ij'lfI'J,*~JoII,1lL HI/X . r?rYllift·'&.l'!{i~i!r Jf11 ~.-r~O.k!.J6JWJ~'f, I,if! ~i' flJlIJ III WItH J f)t,:XJ~! R IJlllklflilllJ! ii!tiilft,c fr If:li 'J' ~Yi.hl, tlJ'lJ:Vlill JJill IMo'iIf il2:JHlI~iili :liINi Jlji 11 f'(-J ill iSl· ~:.Lt;ll':"l }-1 IlrH[J}£lli1.{Mli),thlliJr;. 'IL, m';~l :t, JUill Jr J}jfi" • ,'ll /Hlh~ll·J>1. .JJ{fI- rJ IlrlM'~~;HJ.!ktWII(, (~!~Iii A l( {tt-JO\(~J'4: },~ ~f~ \II-:/} II ttl', ); H til Ii'! it' i':'" ilf J+ lJl; Ir.J 1: Itn Iii II,j • Wk. lJill~ltiJJ r l«ifl'J 1,IM:, H ",Ij'! A.I('~IM"j,:i:t-t .j;.\J'ilx f!.I112: ~F1·JJl; ~iI.':·I(,1 if; i' 'I' i.e t!(J ~~ IJjI~ : IU't. I~:/Uli , ~.J:.:&; : JV!'rk ' Cf1J1~!i.: It. 1. '!t *ij~l r iJlli I~~-II~ 11!rfJj 1·lliiffi UJLhlk. i.1- ~IJ.iI!1l:t 'l;.%m,h. ~f!~x: , ICi)'Ht~ 'i"LiJ,J!.,j, :;!;I.~~ : INfffi! IWJIJIl';~\£f·lnm' , x,!I~~ Jh :fIIU]::l~iw+IlNil;IJ. )j" :¥:I~ (T ~1f';;lM~,'\ 6Th. i..I£ 1-' ,f1JM!t ~ II\l!.\!. '/.i 1': ,flJ.q; (~~(IIJ ~ JIH II ithxJR {f ;&~ ~. :til~J:l.U!C ix (;).n\~II;. II: iti J'/,J)); ».. 7'J ~Jt[~,11:!.t".'i ¥oj Il... )( ft.f',! IQ ~t tn~ n ')\I1!AII 's "~' ,JJA1& if l!H\lv -1');1 JIA ~A ttl. Li~' ' Hi 71"lbbJ'K Ii Jll ;'11\'1'" Jil'" IJ'l (~) ~~ H (Uill! )rti.J 17 'II ( t,} ) ljftf~A;klJfJl I (,Lith', MI', o I j~~{t:~v. ,J)'I-:HH I \I'lllt1! I. !f!.\ J.C ~i {M~J 1dljt J I : lif ",,! .J (IO/~ lll;. .,", { Wi 2. .j;. J~lll ;.j Yf£f;JJl;Jih 1,lm I&I~J iii',!, I;"'~:'J, 3. Oil~ !", it: Ik A. [ ffJ: iA I, J~! II II'J lJ! ,1 jjf 2: i' ',,"~~'" h luHI'J 1111 J, am'" [l1'~I'j Ji:. o «(.fIJ r:.xh 'IU!!!.f'r~J'rJiil~(fJt~~\ c ({ .f1/ r f~: ~f' 'I'd!!!. '1-. ;~)J·P.;~ ~i(I"':J 'l'll!!!. Al\,; 'I-_~,~ Ni: lit D~'f1lVU,~'lifi I,: ex·J '1'1 l!!!.J 1 . .l-tl,'·,- 'I:,W 'Ti.~'J ~~ 4. JIJ.! !lilli{):bfu IJUJrIlHI(JIJ.~I!i .. -Jh'l~ r~JI;h ~i'dl'! liill!&': iA J.J J.~ ~i iiTf I: C + III fr l 11'il , it ""'H I' 5. J~i II ill IJJ(: Ji=7 , l!i ':'\' WJY'j'~!t ~~I.'!t~ ~UI(J ~fJ h:;jll Jiili!:!.; iA J.J J{ ~i Ilf f J: ~HI 11' III f J o1uii& ",.J. .t.tj,$.(\j~.:Mi't~~i , (t~& ~t~twf11:.-4ll."11~;.prMl , - il,~ ,tt A &1 4~ il.'j (t II lUI I ").. It· "o .l!> 153 iill.§; ,Ii J J rill!'! ~ IH'j:ih J.J 1" Jlt .J} Jlll-t1HllJlt JJ,II tMI :2:~ti)\,(!!!);li, "H.\ ,t WJ! f1,JQ~I(Jm I,:, 1;.l&!H:i: i9: bl\i it ;,:, hSIU1'ftWr',' •• 'Hi>"r.~, I Nirl\i I JVJ)J1J~"'IJf f~ \";' 1'1' , W';,: ," fIIJfJ'::i'" IIIN;!"j, JI ~Jlx (f )j(j';;;!;'jJl', hili, ;)ld>flli!!1I.t:IIJ~J,:.: 1-,f1 If1' f!i( ("J~ JW I Jill 1& lfi {~. :It. R. Ij jl~ J:k IK, ix~I~¥: p.;, 'I:. i,~ JI/.m. &. hiM Illil Jt. ":'; h JKr1: I Ix (j(H'i 1]< rfill A f'J D IK Jl!:J'1! ;f,.'it Jl!:JII', 'ti,r, J,))~'I\(~, I,i k i LlJ& '" Jv,f!.<' I,g ,Ii, hiIM;'i'k"liilliIJKr.; JlJ 'I' r;j ).~ki," i9: lit l'i Jt~f I" 16, liZ ~ Jlj;I,h~ II'i! ,";- ~,) Jl!: 1'1' 11\ hili, I'illl/' '1- i', ~""'! 'H)jJ, ioJ'l II iij(, ;,j ~fl-i'tiHi>lIl;'1 + A. }.J ig:lifrl 16\' r ff!.'W~!lIn(L$IUllnil" i,'jH r:---.j--'OJ{X-.-f{=-, A---'I'f "'" ~7p-:) .~ .- • .. X>,k "t--1 ',('FUl!l111 , /~= ~)- ~~ ~ -'-"--,-;I/ i,_1_jLL f-_-,-_ _ _ _ _ _ _,-jJ-,-lx-,-Jr;-,,~,-! /~ ,-=- ;$7r-<7Hl'tJ -f tb 1 -'-1 I, 1!L,IUi (10\' ..j<)'i! II, ' Q/lnr J [WI "..'1 0+ (16'( , 5, Jlj! I ! ilU&J,~ , l!..~.'/,'': JUJ h' ~J~1'1l :U:, )! f'(J ISJi ifijrl HfiU!L: i).. 'h ){ N Ilf f j': ~fJ 1'llrfJ D+~I\1i: il,',j ~I " , ) ) [ -,-, 14 -". 1., _ _ _ _ _-LI_il_,',I_(t_II_JU_1 [ 1-01/ . {JJ , W 154 公众参与座谈会会议代表签名表 i'f11~ TIT B wt.l{;fUffl t!± 3'HIHTt1:ffff\~-~~:£ ifr~.g.Jf1it7J'mmJJj § J;f~~u(oJ~~~~iS( 1-\:*~~U* itt4<. -~ 1'£)j~\;h* 1 Jc1UWlt 1_ l:W'i'-1ii: (IUbUO !&iH11: l-ijJ:*1.i>'t I l ~~ I }g J\~ I JJi- J t1.?i!*!:Lt.f~~ ~ I 1_ _ I 2 " 'f ~ ~,~ M-~ 1~ ~ i r-tL 4 5 6 7 8 9 10 II 12 155 13 fM~;jj ~ 17 \~ ~ , %~~~~)N, (~iJ 11~ ·hljjjJ' , ~~ I~ ni~ :h ~ ·~vt ;.;( {krtP J1~H ~ 1),1' I 'U (1 • (~i lt27313~71 l~,JJ r j; i(%~ ~ ~ ~\Lt I 15 IJVi/~ UoJtJf?l~ ~ 16 .).,"'-? ~ :'51 -J~ /,0./" V~~10 I QifJ2k6W ;L~ 17 1 ?fiJ,l1 \~ P -c( /' Ihk~il~~ii ~/ 18 afi\ ~ ~~ ~ V9-- k'r, ± ~ "..;11- ~~;t 1~ .jJ- /?a-l~il!,iJ I.J/' ~ I~ -,V. 19 y~tM i y.;z 1ft t ttncli~~lJJM.£~·[l~ dJ)l8n~ ~I~t 20 ~~,4 ~ ),z J/j, :l:. --. . looo3113~i 'iL~ 21 22 23 2~ 25 26 27 156 附件 4 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及预算明细 附件 4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及预算明细 环境 单价 年费用 合计 监测期 监测点位布设(数量)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阶段费用(元) 监测机构 要素 (元/期) (元/年) (元) 环境 设 4 个监测点:新桥村、红阳 TSP 4 期/年,2 天/期,1 次/天 480 1920 5760 空气 村、镇中心医院和先锋中学 设 1 个监测点:施工场地废水 施工期 水质 pH、悬浮物、石油类 4 期/年,1 天/期,1 次/天 130 520 1560 收集池 13080 (3 年) 设 4 个监测点:新桥村、红阳 4 期/年,1 天/期,2 次/天,昼夜 噪声 LeqdB(A) 480 1920 5760 村、镇中心医院和先锋中学 各一次 小计(元) 4360 6800 环境 设 6 个监测点:新桥村、红阳 H2S、NH3、臭气浓度 4 期/年,1 天/期,4 次/天 15840 63360 190080 空气 村、污水处理 4 个厂界 湘乡市环境 pH、DO、COD、BOD5、 监测站 设 1 个监测点:污水处理厂总 氨氮、总磷、总氮、 3 期/年,枯、丰、平水期各监测 水质 排水口、排放口下游 800m 悬浮物、动植物油、 4620 18480 55440 运营期 1 期,3 天/期,1 次/天 和排放口下游 2000m 石油类、色度、粪大 256740 (3 年) 肠菌群 设 6 个监测点:新桥村、红阳 4 期/年,1 天/期,2 次/天,昼夜 噪声 LeqdB(A) 720 2880 8640 村、污水处理 4 个厂界 各一次 设 1 个监测点:污泥池外排污 重金属(As、Hg、Pb、 污泥 2 期/年,1 天/期,1 次/天 430 860 2580 泥 Cr、Cd、Cu) 157 小计(元) 85520 256740 总计(元) 269820 158 附件 5 项目关联工程(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计划) 表 5 湘乡市泉湖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 单价 年费用 合计 监测期 监测点位布设(数量)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监测机构 阶段费用(元) 要素 (元/期) (元/年) (元) 设 3 个监测点:年主导风上 环境 颗粒物、臭气强度、 风向的厂界设 1 个,年主导 4 期/年,1 天/期,4 次/天 12560 50240 150720 空气 氨、硫化氢、甲烷 风下风向厂界设 2 个。 4 期/年,1 天/期,2 次/天, 噪声 场界噪声(2 个) LeqdB(A) 240 960 2880 昼夜各一次 监测点位为泉湖村村民自打 氨氮、pH、COD、非 3 期/年,枯、丰、平水期各 地下水 5880 17640 52920 239460(该监测费 井,监测点数量不定 离子氨 1 期,1 天/期,1 次/天 有资质的 用由该垃圾填埋 运营期(3 pH、有机质、含水量、 监测机构 场业主支付,不包 年) 总锌、总铜、总铅、 污泥 场址内取样 3 期/年,1 天/期,3 次/天 2400 7200 21600 含在本项目经费 总镉、总汞、总砷、 中) 总铬 色度、COD、 BOD5、 渗滤液处理设施排放口(1 3 期/年,枯、丰、平水期各 渗滤液 SS、氨氮、粪大肠菌 1260 3780 11340 个) 1 期,3 天/期,1 次/天 群、总氮、六价铬 小计 22340 79820 239460 合计(元) 239460 159 160 附件 6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附件 6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可能 实施 监管机 环境管理 缓解措施 实施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 影响 机构 构 预算(元) a、根据项目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汽车及机械设备的冲洗不在施工现场进行,交由专门 的冲洗地点进行; b、在征地拆迁方面,应在设计确定方案后尽快提出征地与迁移居民搬迁的周详计划,并提早 湘乡市 与当地群众协商,做到和谐搬迁、协商赔偿; / 设计阶段 承包商 环保局 / / / / c、应着重考虑施工对周围居民等敏感目标的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对敏 感目标的干扰; d、优化土石方平衡,在设计中尽量做到挖方与填方平衡,产生的弃方应首先考虑在原地或运 往污水处理厂循环使用, 不能循环使用时,应按规定办理渣土清运手续,运送至指定消纳地点。 a、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 管 网 b、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篷布; 建设 c、对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施工; d、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并采用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产生。 设 4 个监 a、 施工期应加强运输管理,车辆加盖顶棚,不要超载; 测点:新 b、 经常对道路洒水降尘,减少扬尘污染; 桥村、红 4 期/年,2 天/ 废气 c、 禁止随意堆弃建筑垃圾,尤其禁止丢弃在建筑红线以外; TSP 阳村、镇 期,1 次/天 d、 对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进行围护,封闭施工; 中心医院 厂 区 e、 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并采用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产生; 和先锋中 建设 f、 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 学 g、 装运时不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 止沿程散落; h、 做好施工人员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等。 a、根据项目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汽车及机械设备的冲洗不在施工现场进行,交由专 113080 门的冲洗地点进行; 湘乡市 管 网 建设期 承包商 (含监测 b、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 环保局 建设 设 1 个监 费 13080) c、泄漏的油料必须采用桶接的方法进行回收,用专门的塑料桶收集后倒入废油储罐, pH、悬浮物、 4 期/年,1 天/ 测 点 : 施 废水 由废油收购部门上门收购;若废油滴在地上,则及时用棉纱擦净。 石油类 期,1 次/天 工场地废 a、厂区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设沉淀池,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雨污水、场地积水等经 水收集池 厂 区 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作冲洗、洒水; 建设 b、施工场所建设临时的简易生活设施,厨房废水须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厂区洒 水,临时厕所设旱厕,定期清运。 a、生活垃圾经袋装化、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拉走处理; b、污水处理厂施工区应设置旱厕,定时清掏,粪便集中收集后外运作为附近农田肥料。 管 网 c、施工建筑垃圾应分类处置,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应设专人及时回收,不能 和 厂 回收的尽量用于污水处理厂场地回填; 固废 / / / 区 建 d、按《城市建设垃圾管理现规定》由建设单位负责处置建筑垃圾。处置前应向市环境 设 卫主管部门是出申请并按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输。弃方处置应实行减量化、资源化 和无害化,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商请市城建、市环境卫主管部门优先应用于城 市其他设施地基回填,尽量就地处置,不能完全处置时运至城外指定地点妥善堆存。 161 续附件 6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可能 实施 监管机 环境管理 缓解措施 实施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 影响 机构 构 预算(元) a、施工作业中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 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减少夜间运输,严禁夜间(22:00~6:00)施工,必须在 管 夜间开展的施工活动, 须取得当地有关环保部门的批准并在声源与敏感点之间设立隔声屏障; 网 b、对于学校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校方进行协商,尽量将高噪声的施工安排 建 在施工期内的寒、暑假、双休日或安排在放学后进行,同时应加快速度,缩短工期,减少影 设 4 个监 设 响时间,在双休日进行高噪声的突击性施工,避免干扰学校的学习环境; 测点: 新桥 4 期 /年, 1 天/ c、对于医院所处的路段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同院方进行协商,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障。 村、红阳 噪声 LeqdB(A) 期,2 次/天,昼 a、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尤其在夜间严禁高噪机械施工; 村、镇中心 夜各一次 b、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规定进行施工,采取设置 医院和先 厂 围挡、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的噪声; 锋中学 区 湘乡市 c、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搅拌机加装消声器等; 建设期 承包商 建 环保局 d、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推土机等,可以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 设 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 e、定期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养护。 (1)选择合适的弃土、渣场,合理堆置,最好直接利用。各工程段分段实施,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2)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3)弃土堆放场地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临时占用土地的堆场,施工结束 生态 后应即使进行覆土造地; / / / 环境 (4)设立环境保护监督机构和环境保护专职人员,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宣传,提醒人们保护 生态环境;禁止施工人员乱砍乱伐;在承包合同中,要求承包商严格按施工征地范围施工,弃渣 应运往指定渣场存放。 (1)结合一年中夏季气味较重和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实际特点,采取优化厂区平面布置的方式, 将产生臭气的主要设施如污泥池、脱水间等布置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或侧风向,保证与敏 感目标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2)项目建成运营后,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从污染源头抓起,控制好产生恶臭的各个生产工 艺环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监督机制; 设 6 个监 (3)安全管理。在项目建成正常运行后,对职工要进行事故处置培训;对设定的各种监控仪器要 测点: 新桥 定期维护,使其正常运行,起到对恶臭的监测和控制作用。人员进入泵房时,要注意房内通风, 湘乡市 H2S、NH3、臭 4 期 /年, 1 天/ 村 、 红 阳 废气 运营期 运营商 以免过量沉积的 H2S 和 NH3,对人体造成伤害; 环保局 气浓度 期,4 次/天 村、污水处 (4)做好用地规划。根据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规划部门应对该范围内土地重新进行规划,明确 理 4 个厂 406740 规定禁止在该范围内新建居民区、学校、医疗机 构等敏感设施; 界 (含监测 (5)加强绿化。由于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地有臭气,因此绿化工程对改善污水处理厂的环境质量 费 是十分重要的,厂区绿化设计应与施工图设计同时完成。厂区绿化以完全消灭裸露地面为原则, 256740) 广植花草树木。厂内道路两边种植乔灌木、松树等,厂界边缘地带种植杨、槐等高大树种形成多 层防护林带,以降低恶臭污染的影响程度。 (1)污水泵、污泥泵、鼓风机和脱水机房等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在设备选择时均采用低噪标准 设 6 个监 产品,安装时采用减震垫或柔性接头等降噪措施; 测点: 新桥 4 期 /年, 1 天/ (2)在设备房、值班操作室与设备室间的隔墙、门窗进行隔音处理,降低直达音对人体的影响; 湘乡市 村、红阳 噪声 运营期 运营商 LeqdB(A) 期,2 次/天,昼 (3)设计利用声距原理减轻噪声影响,在总体布局中使声源与建筑物的间距保持最大,使污水处 环保局 村、污水处 夜各一次 理厂的职工有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理 4 个厂 (4)结合工程建设,种植高大乔木、灌木相结合的混合防护林带,扩大厂区内绿化面积,利用植 界 162 被达到吸声减噪的效果。 续附件 6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可能 实施 监管机 环境管理 缓解措施 实施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 影响 机构 构 预算(元) (1)工业废水在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18-86)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同时必须满足对有害、有毒、能 在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第一类污染物必须严格控制在车间内部治理,达标后方 可排入污水处理厂; (2)医疗机构排污单位,在废水汇入管网之前,外排的污水必须达到 GB18466-2005《医疗机构 pH 、 DO 、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规模的污染物规定指标限值要求; COD、BOD5、 设 1 个监 (3)加强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与效率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并保证长期、稳 氨氮、总磷、 4 期/年,每季度 湘乡市 测点: 污水 废水 定、正常运行和处理后尾水达标排放; 运营期 运营商 总氮、 悬浮物、各监测 1 期,3 环保局 处理厂总 (4)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贯彻执行员工岗位业务培训计划; 动植物油、石 天/期,1 次/天 排水口 (5)认真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并及时排除非正常运行工况,避免超标排放,防止事故性风 油类、色度、 险排放; 粪大肠菌群 (6) 实施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在末端排放口应设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 自动比例采样装置,pH、 水温、COD 等主要水质指标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7)设置备用设备;制定紧急事故预案,防止问题出现时造成不良后果; (8)生活污水和污泥冲洗水通过厂内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随工程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特别是污泥不得任意弃置,必须妥善收集、存放,定期送垃圾填埋 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2)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沿岸、山谷、洼地、溶洞和农田等非专设一般固废场排放项目污泥; (3)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泥临时存放场必须采取地基防渗、防降雨淋溶与冲刷、防恶臭气体在堆棚 内富集和集中向外散发等防止流失和二次污染措施; (4)污水处理厂应当切实履行污泥处理处置责任,对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实施全 过程管理, 制定并落实污泥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和要求,设置专门的监控部门或专(兼) 职人员,确保污泥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5)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污泥处理设施应当与污水处理设施同 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设 1 个监 (6)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应当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 重金属(As、 湘乡市 2 期 /年,1 天 / 测点: 污泥 污泥 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并定期向湘乡市环保局报告;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运营期 运营商 Hg、Pb、Cr、 环保局 期,1 次/天 池外排污 污水处理厂转出污泥时应如实填写转移联单; Cd、Cu) 泥 (7)规范污泥运输。从事污泥运输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关的道路货物运营资质,禁止个人和没有获 得相关运营资质的单位从事污泥运输,同时,污泥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 撒等措施; (8)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泥堆棚顶部加设遮雨棚,堆棚地面须彻底硬化处理,并应在堆棚附近设围 堰、排水沟和收集井,把污泥堆存过程中的排水输送回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9)向外运输污泥时应采用封闭罐车运输; (10)对污泥减量化的措施应选择先进的污泥浓缩脱水设备,将污泥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至 60% 以下,这样可减少污泥产生量; (11)保证污泥处置率达到 100%; (12)生活垃圾经袋装化、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拉走处理。 163 续附件 6 月山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摘要 可能 实施 监管机 环境管理 缓解措施 实施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点位 影响 机构 构 预算(元) (1)厂区内绿化应注意乔木、灌木、草木结合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保持一定层次结构。尽可 能使用乡土种,减少外来特种的引进。绿化时应首选该类物种作为绿化首选的树(草)种; (2)加强管理。厂方应派专人做好校园的绿化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护绿地,保 护生态环境; 生态 湘乡市 (3)污水管线覆土后,位于镇区范围的应予以硬化处理,位于野外的应及时绿化抢种,使管线建 运营期 运营商 / / / 环境 环保局 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绿化植被选择当地优势草种。同时,对重点地区用铁丝网 围圈,及时实行管护,以防牛、羊践踏或人为因素的破坏; (4)加强对污水管线的检查管理,定期对污水管线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管线的渗漏情况, 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污水管网的渗漏造成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 (1)工艺在设计上,对处理系统应考虑中留有一定的回流处理缓冲能力和设施,并配有相当的处 理设备,以防万一发生设备故障影响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时,应启动系统缓冲和回流设备,将不合 格出水重新处理,直至满足排放标准; (2)对易损设备采取多套备用设备,并有保证有足够进行维修更新的备品备件。处理系统中机电 设备至少应采用一用一备方式; (3)选用优质设备。对于处理设施内的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选择品质优良、故障 率低、满足设计要求、适于长期运行及便于维修保养的产品; (4)在运行期间,在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处理设施的规章制度作业,对设备经常巡回检查,及 时进行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 (5)电气设备按接地保护规程要求进行;并装有自动跳闸电路,主要设备运行采用计算机数据监 视,能及时报警,并能记录出事地点、事故性质和发生时间等,以便组织人员及时抢修; (6)采取电源双回路供电,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 (7)力争保证格栅和沉砂池正常运行,使进水中的 SS 和 COD 得到一定的削减; 风 险 (8)从汇水系统的查找原因,由有关企业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对微生物有毒害物质的排放量; 湘乡市 运营期 运营商 / / / 防范 (9)如一旦出现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导致污水未处理外排时,应要求部分排水企业或全部停止向 环保局 管道排污,以确保水体功能安全; (10)在事故发生及处理时,在排放口附近水域悬挂标志示警,提醒各有关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11)在污水处理厂运行前,必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和管理制度,运行后要严格执行,并经常检查; (12)建筑物的设计均考虑给排水、采暖通风、采光照明等卫生要求,工作人员长期工作的场所 设空调设施。对于一些密封结构、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采取机械通风; (13)厂区配置救生衣、救生圈、安全带、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对下井管道检查或作业的操 作工人必须配戴必要的防护设备,以防中毒,且至少有两人在场; (14)池体走道边缘均设置扶栏,并有照明设施,以确保行人安全; (15)所有电器设备的安装保护,需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做好高压设备的接地保护工作。 (16)机械设备的危险部分,如传动带,齿轮、砂轮等必须安装防护装置; (17)厂区所有的危险地段在醒目处设置警告示牌,高于 1.2m 以上的平台设护栏,对有可能聚集 有毒、有害气体的地方,均应有通风设备; 164 (18)根据各工段的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设置生产卫生用室(厕所、盥洗室、存衣室等),环境 恶劣的工段及露天作业处,除加强通风设遮挡外,还应设休息室。厂内设集中浴室; (19)凡直接接触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等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并定期注射有关疫苗。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