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472 v38 Zhuji Wat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Report 2010.6.30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2010 年 6 月 30 日 目 录 1 总论 ................................................................................................................................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 1 1.2 项目由来 ................................................................................................................................... 1 1.3 评价目的 ................................................................................................................................... 2 1.4 编制依据 ................................................................................................................................... 2 1.4 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 4 1.5 评价重点 ................................................................................................................................... 5 1.6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及评价因子 ....................................................................................... 5 1.7 评价标准及环境功能类别 ....................................................................................................... 6 1.8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 ............................................................................................... 6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 9 2.1 自然环境 ................................................................................................................................... 9 2.2 社会环境 ................................................................................................................................. 12 3 环境质量评价 .............................................................................................................. 14 3.1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 14 3.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5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5 4 工程概况 ...................................................................................................................... 17 4.1 项目概况 ................................................................................................................................. 17 4.2 工程方案 ................................................................................................................................. 19 4.3 投资估算 ................................................................................................................................. 24 4.4 工程实施计划 ......................................................................................................................... 24 4.5 工程分析 ................................................................................................................................. 24 5 方案比选及 .................................................................................................................. 28 5.1 有无项目比较 ......................................................................................................................... 28 1 6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30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30 6.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33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38 7.1 营运期污染控制与对策 ......................................................................................................... 38 7.2 施工期污染控制与对策 ......................................................................................................... 38 8 环境风险评价 .............................................................................................................. 41 8.1 风险评价 ................................................................................................................................. 41 8.2 应急预案 ................................................................................................................................. 41 9 公众参与 ...................................................................................................................... 43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 ..................................................................................................................... 43 9.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43 9.3 公众咨询 ................................................................................................................................. 43 9.4 信息公开 ................................................................................................................................ 44 10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 45 10.1 环境管理计划 ...................................................................................................................... 45 10.2 环境监测计划 ....................................................................................................................... 46 10.3 人员培训计划 ....................................................................................................................... 47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48 11.1 环保投资估算 ....................................................................................................................... 48 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48 11.3 损失 ....................................................................................................................................... 48 12 结论与建议 ................................................................................................................. 49 12.1 工程概述 ............................................................................................................................... 49 1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 49 12.3 环境质量现状 ....................................................................................................................... 49 12.4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0 2 12.5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 50 12.6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 50 12.7 综合结论 ............................................................................................................................... 51 3 1 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建设单位 诸暨市水务集团 法人代表 汤其国 联系人 陈玉来 联系电话 13506850980 传真 0575-87385151 邮政编码 311800 建设地点 诸暨市草塔镇上余村 立项审批部门 诸暨市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诸发改投【2006】252 C4610 自来水的生产和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供应 占地面积 绿化面积 15686 / (平方米) (平方米) 总投资 其中:环保投 环保投资占 13012 466 资(万元) 总投资比例 (万元)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1.2 项目由来 近年来,随着诸暨市各行各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城市建设的投 入力度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诸暨市的公用给水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 年建 成投产的城南水厂设计规模 20 万 m3/d,最高日用水量已达 13 万 m3/d,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经济效益,但是诸暨市市区西部仍然存在着管网配套不完善,地形高差较大导致节点 流量分配不均,部分区域供水水压不足的矛盾。 城南水厂的水源在陈蔡水库,引水工程线路总长约 18km,工程量大,投资高。 为了满足近期 2010 年诸暨市区西南部分的正常用水需求,缓解草塔、大唐、陶朱 街道下属三都片区一带的用水紧张,补充城西工业新城的用水,推迟从石壁水库引水和 陶朱水厂的建设,充分利用市区西南部分现有水资源,节省给水工程建设投资,建设青 山水库引(供)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诸暨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青 1 山水库水位工程也比较合适,有利于与城南水厂联网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 通知”及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4.01 中有关规定,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办 公室委托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对“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 根据项目的特点、性质,评价工作既要满足世行有关政策需要,又要符合我国的环 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深度要求。评价组成员认真分析了项目主要内容、性质及建设方案, 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与调研,收集和分析了拟建工程基本情况、区域自然社会现状以及 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在完成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程污染源监测与调查、 公众参与等工作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3 评价目的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旨在促进评价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目的为: 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搞清该区域的环境概况、环境功 能和环境质量现状。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搞清拟建工程的污染物排放特征,采取合理的预测模式,预 测该工程建成后对区域环境的减缓程度和范围,并根据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特征提 出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从而减少环境的二次污染,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 的双重目的。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阐明该项目建设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该项目建设的环境正效应,为项目的初步设计及世界银行项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4 编制依据 1.4.1 委托文件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委托书。 1.4.2 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4 月 29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 10 月 30 日;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 年 1 月 21 日;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 10 月 28 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10) 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8 年 10 月 1 日; 11) 国务院令第 284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年 3 月 20 日; 12) 国务院国发[1996]31 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 13) 国务院国发[2000]36 号文《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14) 国家环保总局文件,环监[1993]324 号《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1993 年 6 月 21 日; 15) 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14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名录》,2002 年 10 月 13 日; 16) 1989 年 7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 部颁布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7)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2006]296 号文《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 目目录(2006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的通知》。 1.4.3 批复文件及工程资料 1) 《关于《诸暨市青山水库引(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诸发改投[2006]252 号; 2) 《诸暨市青山水库引(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院,2006 年 9 月; 3)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移民安置计划》; 1.4.4 技术导则 1) 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2)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 3) 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4) 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5) 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 6) 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4.5 工程相关资料 1)工程设计资料 1.4 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1.4.1 目的 根据项目性质,判别工程在不同阶段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要素和影响程度,并筛选出 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及服务期满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确定评价重点提供依据。 1.4.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表 1.4.2-1 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 施工期 运营期 工程行为 管网 厂区 提升泵 开挖/填 水厂 环境因素 机械作业 材料运输 施工人员 征地 站 埋 地质、地貌 ● 大气质量 ● ● 地表水水质 ● ● ● ◇ 自然 地下水水质 环境 声学环境 ● ● ● ● ● ● 固体废物 ● ◆ 土壤植被 ● ● 水生生物 区域经济 ○ ● ◇ 社会 农业生产 ● 环境 人群健康 就业劳务 ○ ○ ○ ◇ 注:◇/○:长期或中等影响/短期或轻微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或 该工程活动影响可忽略。 在项目概况分析基础上,将本工程对建设地区自然、社会环境预期产生的影响进行 综合分析,建立主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见表 1.4.2-1。 由表 1.4.2-1 可知,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等环境要素在本项目运营期,可能 因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而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4 1.5 评价重点 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拟建项目的评价重 点如下: 1) 水厂含泥废水排放对诸暨市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2) 氯气挥发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分析; 3) 污泥处置及污染控制措施。 1.6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及评价因子 1.6.1 地表水环境 1) 评价等级 本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营期,运营期含泥废水排放量为 73 万 t/a,其 高浊度水经自然沉降后,上清液直接排放至附近河道。受纳水体青山水库水域功能类别 为Ⅲ类水体。考虑到该项目含泥废水中上清液排放对水体不会产生的较大影响,因此确 定拟建工程运营期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2) 评价范围 根据拟建工程排水去向、项目所在区域纳污水体环境功能确定评价范围为:纳污渠 尾水排放口至下游 5km 河段范围。 3) 评价时段:运营期。 4)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pH、SS、CODCr、BOD5、氨氮、总磷。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BOD5、氨氮。 1.6.2 环境空气 1) 评价等级 拟建工程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多集中在施工期,影响时间较短,因此确定环境空 气评价等级为三级(进一步从简),针对工程特征主要对水厂的氯气挥发达标分析和 事故泄漏污染进行分析。 2) 评价范围 施工现场周边敏感点及水厂周边敏感点。 3) 评价时段: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期。 4) 评价因子:施工粉尘、氯气。 5 1.6.3 环境噪声 1) 评价等级 本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运营期污水处理厂动力设备运 行的噪声,考虑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属于短期行为,而在运营期由于水厂的选址避开 了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该居民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 标准,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2) 评价范围:水厂厂界、提升泵站厂界。 3) 评价时段: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营期。 4) 评价因子:厂界噪声。 1.7 评价标准及环境功能类别 拟建工程评价标准经诸暨市环境保护局予以确认,见表 1.7-1。 表 1.7-1 采用的评价标准一览表 类别 标准号 标准名称 级(类)别 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 Ⅲ类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质量标准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居住区标准 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4a 类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 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小型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 类、4 类 1.8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功能 区水平。 2、空气: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周围声环境保护级别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2 类标准,输水管道经过地的交通主干道声环境保护级别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4 类标准。 4、生态:输水管道在敷设过程中会破坏沿途的农田、河系等生态系统,青山水厂 占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因此待建设完成后农田的生态会永久性的破坏。本项目将生 态保护作为重点保护目标,要求企业在建设中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对破坏的生态进行恢 6 复。其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8-1 及图 1.8-1、图 1.8-2。 表 1.8-1 项目主要保护目标分布 保护对象与工程 保护对象 保护 序号 敏感目标 备注 位置关系 概况 要求 1 五泄江 供水管跨越处 农业用水区 W3 管道架空 1 岭上畈村 水厂西南侧最近距离 35m 100 户 N2、A2 说明:W3——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N2—居民区噪声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A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 图 1.8-1 青山水厂外环境关系图 7 图 1.8-2 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地表水功能区划图 8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诸暨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钱塘江以南,属浙江东南丘陵山区和浙江西北丘 陵山区的交接地带,会稽山脉蜿蜒市境东南,西部山区由龙门山脉构成,东、南、西三 面环山,山地耸立群山环抱,丘陵起伏。 地处浙江省中部偏北,东经 119°53′~120°32′,北纬 29°22′~29°29′之间,东靠嵊州 市,南临东阳、义乌,西接蒲江、桐庐、富阳,北毗萧山,东北和绍兴县接壤。距省会 杭州市 78km。市南北长 70km,东西宽 63km,总面积 2311.3km2,约占浙江省面积的 2%。总人口 105.59 万,市辖暨阳、陶朱、江东三个街道,23 个镇,1 个乡,468 个行 政村,69 个城镇社区(居委会)。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位于诸暨市草塔镇,其地理位置图详见图 2.1-1。 9 图 2.1-1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地理位置图 10 2.1.2 地形、地貌、地质 诸暨市所处地质构造位置为我国东部新华夏第一构造的第二隆起带之南段。厂址为 浅丘黄土区,表层 0.3~0.5m 为含腐殖质可耕土,以下分别为亚粘土、轻亚粘土。地震 烈度小于 6 度。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地形复杂,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以丘陵为主,大体上 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诸暨市全镜处于浙东、浙西丘陵山区两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由东部会稽山低山 丘陵、西部龙门山低山丘陵、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和北部“湖田”河网平原组成,地势由 西南向东北倾斜,四周群山环抱,形成向北开口的通道式盆地,浦阳江蜿蜒其中,开口 与萧绍平原相接。东南有会稽山,主峰东白山太白尖海拔 1194.6 米,是全市最高峰。市 南有勾嵊山,市西有五泄,五云岭、坑坞崛起于市北。全市山地丘陵占 70.17%,河流 占 2.46%,耕地占 20.4%。 2.1.3 气候、气象 诸暨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 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 17.5℃;东距东海仅 100 余公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 1483mm; 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 245d。时有灾害性天气。据市气象站近三十年统计资料,基本 气象特征参数详见下表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年平均气温 16.2 极端最高气温 39.7 极端最低气温 -13.4 年平均湿度 75% 年平均降雨量 1315.9mm 年平均风速 1.82m/s 年主导风向 NNE(22.77%) 全年主导风向以 NNE、N 为主,分别占 23%和 16%,年平均风速为 1.82 m/s,污染 系数以 NNE、N 较大,大气稳定度以 D 级出现频率最高。 2.1.4 水文、水系 诸暨市属于钱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浦阳江、壶源江两大水系。其中浦阳江流域面 11 积占全市版图的 94.77%,壶源江占 4.68%。 浦阳江水系干流发源于浦阳县花桥乡高塘村天灵岩南麓,流向自南向北。主流长 151km,流域面积 3431km2。流经诸暨境内长 67.6 km,有大陈江、开化江、枫桥江、五 泄江、凰桐江等五条支流汇入,总流域面积 2212.9。年平均流量为 36.8m3/s。浦阳江至 诸暨茅诸埠分东西两江,西江为主流,在湄池,东西两江又合二为一,最后在萧山闻家 堰诸如钱塘江。 壶源江从浦江流经本市马剑镇后入富阳富春江,流经本市长 7km ,集流面积 108.5km2。 2.1.5 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 诸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同时由于地质历史古老,环境复杂, 孕育了丰富的古老植物和众多的特有物种。森林植被属浙皖山区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 天日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由于垂直分布和自然植被的高度层次性,常见落叶阔叶 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的跨带分布现象。 针叶林是目前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遍及各地。在海拔 500m 以下低山丘陵为马尾 松林和以苦槠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500~800m 以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和竹林为主,主 要树种有青冈、木荷、杉木、马尾松、黄檀、石栎、枫香、香樟、锥栗等。800m 以上 为大叶冬青、石栎、金缕梅科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 农业耕作制度为水旱两熟和双季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冬小麦等。 目前建设场地多为农田和菜田,无珍稀保护动植物。 2.2 社会环境 2.2.1 城市概况 诸暨市总面积 2311.3 km2,总人口 105.59 万,现辖 23 个镇、1 个乡、3 个街道, 468 个行政村,69 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自然条件优越,是综合性农业区域,是国家重 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林业、矿藏资源丰富,教育发达,文化昌盛,是全国基础 教育先进县。 2.2.2 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诸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连续三届跻身“全 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进入“浙江省十强县(市)”行列。农业是诸暨的传 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生猪、香榧、珍珠、名茶、板栗、 12 高菜等优质农产品不断销往香港、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涌现了“绿剑”名茶、 “枫桥”香榧等一批全国、省级名牌农产品,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 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了大企业、大集团培植和块状经济升级这条主线,全市已有年销 售超亿元的工业规模企业 32 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9 家,上市公司 1 家。大唐 袜业、店口五金、枫桥衬衫、山下湖珍珠等十大块状经济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0% 左右。目前,诸暨拥有省级名牌产品 11 只、省著名商标 15 只,总数列浙江省县级市第 一。诸暨有以服装为主 的五大类出口商品、145 个品种,外贸出口连年增长。诸暨连续 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建筑之乡”。凭借西施的传奇故事和五泄的秀美景色,诸暨旅游产业 发展迅速。 2.2.3 诸暨市城区给水现状 1) 给水现状 根据《诸暨市域给水专项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9)诸暨市域供 水划分为 5 个区块,5 个区块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供水是否组合连接成统一的管网和供水 性质、特点是否属于同一类型进行划分。 根据专项规划,本项目供水区域共有水厂三座,分别是草塔水厂、大唐水厂、三 都水厂。其中大唐水厂已经停止运行,由草塔水厂(设计规模 1.5 万 m3/d)、三都水厂 (设计规模 0.2 万 m3/d)目前负责整个供水区域的用水。 2) 供水区域供水管网现状 草塔水厂现状出厂水总管管径为 DN600,至前杨村后管径缩小为 DN500,该 DN500 管道继续向西至草塔镇后沿镇区西侧、北侧铺设,然后以一根 DN400 和一根 DN300 管 穿越杭金线高速公路与大唐供水管网相联系。草塔镇内供水支管主要从该干管引出,管 径为 DN100~DN300。 大唐区域现状主要供水来源有草塔水厂及城区,镇区内供水干管也来自这两个方 向,来自城区的供水干管管径为 DN500,镇区内供水支管管径为 DN100~DN300。 13 3 环境质量评价 3.1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诸暨市大气常规监测点 2006 年~2008 年常规监测数据见表 3.1-1~3.1-3。 表 3.1-1 诸暨市 2006 年大气常规监测情况表 (mg/m3) 单位: 日期 SO2 PM10 2006-01 0.029 0.088 2006-02 0.035 2006-03 0.041 0.104 2006-04 0.033 0.088 2006-05 0.023 0.071 2006-06 0.008 0.058 2006-07 0.001 0.045 2006-08 0.004 0.056 2006-09 0.013 0.075 2006-10 0.033 0.107 2006-11 0.048 0.110 2006-12 0.066 0.109 年均值 0.0278 0.083 表 3.1-2 诸暨市 2007 年大气常规监测情况表 (mg/m3) 单位: 日期 SO2 NO2 PM10 2007-01 0.055 0.066 0.096 2007-02 0.031 0.045 0.078 2007-03 0.041 0.045 0.079 2007-04 0.038 0.037 0.085 2007-05 0.029 0.031 0.083 2007-06 0.008 0.037 0.051 2007-07 0.012 0.034 0.052 2007-08 0.016 0.027 0.045 2007-09 0.011 0.039 0.080 2007-10 0.011 0.042 0.083 2007-11 0.015 0.057 0.11 2007-12 0.035 0.060 0.099 年均值 0.025 0.043 0.078 表 3.1-3 诸暨市 2008 年大气常规监测情况表 (mg/m3) 单位: 日期 SO2 NO2 PM10 2008-01 0.061 0.065 0.148 2008-02 0.057 0.048 0.135 2008-03 0.089 0.053 0.165 2008-04 0.068 0.043 0.146 14 2008-05 0.039 0.029 0.124 2008-06 0.028 0.031 0.113 2008-07 0.025 0.019 0.074 2008-08 0.028 0.023 0.077 2008-09 0.030 0.028 0.101 2008-10 0.044 —— 0.120 2008-11 0.042 0.049 0.134 2008-12 0.064 0.061 0.168 年均值 0.048 0.01 0.125 由表 3.1-1~3.1-3 可见,2006 年~2008 年的常规监测数据表明,SO2、NO2 的年均 浓度不超标,低于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2008 年 PM10 年 均浓度略有超标;则该市目前空气质量良好。 3.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008 年 11 月 26 日,诸暨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工程厂址的厂界东、西、北各方向进 行了噪声环境背景值测量,结果见表 3.2-1。 表 3.2-1 厂界噪声现状值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结果 声级 dB(A) 监测日期 监测点位 昼间 标准值 1# 选址东侧 51.4 2008 年 11 月 2# 选址北侧 48.3 60 26 日 3# 选址西侧 59.0 从表 3.2-1 可知,项目测点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 准(昼间 60dB、夜间 50dB)的限值要求,其中西侧噪声较高是由于一家庭作坊引起。 3.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1 青山水库常规监测与评价 本项目水质背景浓度取青山水库 2006~2008 年常规项目监测结果,详见表 3.3-1~ 3.3-3。 15 表 3.3-1 2006 年青山水库常规项目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情况(mg/L,pH 除外) 年平均值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 月 PH 8.1 8.5 8.83 8.8 8.6 8.80 8.61 悬浮物 <10 10 <10 <10 <10 <10 <10 DO 10.49 13.3 9.8 10.48 9.30 6.91 10.05 CODMn 3.69 4.60 3.15 3.17 3.81 3.66 3.68 BOD5 3.12 2.15 2.61 2.98 2.90 2.55 2.72 氨氮 0.10 0.19 0.46 0.25 0.25 0.09 0.22 TP 0.026 0.018 0.025 0.025 0.021 0.018 0.022 TN 0.881 0.57 0.86 0.46 0.45 0.37 0.60 石油类 <0.05 <0.05 六价铬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0.004 挥发酚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表 3.3-2 2007 年青山水库常规项目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情况(mg/L,pH 除外) 年平均值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 月 PH 8.2 9.17 9.8 6.69 6.55 7.26 7.945 悬浮物 <10 <10 10 <10 <10 <10 DO 11.27 11.48 11.45 1.21 4.00 5.56 7.495 CODMn 3.92 4.51 6.00 3.59 4.19 3.71 4.32 氨氮 0.17 0.15 0.15 0.35 0.27 0.13 0.203 TP 0.036 0.079 0.13 0.088 0.058 0.065 0.076 TN 1.36 2.84 1.41 0.900 2.76 1.88 1.858 表 3.3-3 2008 年青山水库常规项目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情况(mg/L,pH 除外) 年平均值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PH 8.4 8.56 9.36 8.00 9.2 8.704 悬浮物 <10 10 <10 <10 <10 <10 DO 10.43 8.08 9.60 6.23 5.90 8.048 CODMn 3.65 3.12 3.49 5.64 2.48 3.676 BOD5 1.43 2.92 1.26 1.60 1.25 1.692 氨氮 0.10 0.22 0.38 0.28 0.15 0.226 TP 0.078 0.094 0.069 0.102 0.037 0.076 TN 1.42 4.04 1.35 1.19 0.85 1.77 从表 3.3-1~3.3-3 可知,2006 年青山水库各水质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2007 和 2008 年青山水库水质因子中总氮年均值 略有超标。 但总体而言,青山水库水质因子良好。 16 4 工程概况 4.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2)项目法人 诸暨市水务集团 (3)建设性质 新建 (4)厂址 诸暨市草塔镇上余村附近,详见图 4.1-1。 (5)建设规模 1)在青山水库附近建设 4 万 m3/d 的青山水厂。 2)建设 4.4 万 m3/d 取水加压泵站,管径 DN800,管道长度 0.5km 原水管道。 3)建设从青山水厂向草塔镇、大唐镇、三都镇、安华镇、牌头镇、王家井镇的输 水管道,管径 DN300~DN800,管道长度 47km,以及中间增压泵站 1.5 万 m3/d。 (6)服务范围 供水范围为草塔镇、大唐镇、王家井、牌头、安华等镇和工业新城的用水需求。 17 New pump station 图 4.1-1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系统示意图 18 4.2 工程方案 4.2.1 项目组成 水厂厂址的选择,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要兼顾考虑建厂条件、建设投资、社 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等各方面因素, (1)在青山水库附近建设 4 万 m3/d 的青山水厂。 (2)建设 4.4 万 m3/d 取水加压泵站;管径 DN800,管道长度 0.5km 原水管道。 (3)建设从青山水厂向草塔镇、大唐镇、三都镇、安华镇、牌头镇、王家井镇的 输水管道,管径 DN300~DN800,管道长度 47km,以及中间增压泵站 1.5 万 m3/d。 其工程方案图详见图 4.1-1。 4.2.2 青山水厂工程概况 (1)总平布置 青山水厂平面布置见图 4.2-1。工程量详见表 4.2-1。 表 4.2-1 青山水厂工程量一览表 编号 建设项目 规 模 备注 1 取水泵房 4.4 万吨/日 位于取水口 2 总平面 约 21.75 亩 3 反应、沉淀、清水池 4.0 万吨/日 一座 4 V 型滤池 4.0 万吨/日 与反冲洗泵房、变配电间合建 5 加药间 500m2 6 回用水池 180 m3 7 污泥浓缩池 φ8.0m 8 脱水机房 210m2 9 综合用房 400m2 10 机修、仓库 200 m2 11 传达室 46 m2 19 图 4.2-1 青山水厂平面布置图 20 (2)生产工艺 根据青山水库的原水水质,要使水厂的出厂水水质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 水质控制参数是浊度、CODMn。 生产工艺采用强化常规处理,通过适当降低构筑物运行参数,投加高分子助凝剂、 预氧化剂、粉末活性炭等,改善混凝效果,强化常规处理的净化能力,CODMn 最大去 除率可达 50%。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根据青山水库原水水质及出厂水国家有关水质标准中有机物 指标的差异,考虑到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在满足出厂水水质要求下前提下投资最省,工程 可研中提出采用强化常规工艺。 其工艺流程详见图 4.2-2。 4.2.2 供水管网布置方案 青山水厂供水方向为厂址东侧的草塔、大唐、三都、城西开发区等区域,其中草塔 镇 2010 年规划近期用水量为 0.97 万吨/日,2020 年规划远期用水量为 1.52 万吨/日,该 部分水量应完全由青山水厂提供,多余部分制水量通过至大唐的输水干管转至大唐、城 西开发区及其他用水区域。 为避免大唐、城西开发区等区域用水量过大影响草塔镇的供水压力,拟另增加一条 青山水厂-草塔镇-大唐 DN800-DN600 输水干管,该管道沿规划路网铺设,至草塔镇镇 区的西南侧后分为 2 根 DN600 干管,分别与大唐区内原有东、西两侧配水干管相连接, 形成区域环状管网,主要提供大唐及城西开发区用水,同时可转输北至三都、南至下市 头等各个方向的水量,也可极大的提高整个草塔镇区域供水的安全性。 现有 DN600 草塔水厂输水管道直接转接至青山水厂,用于草塔镇的用水,同时与 新建管道互为备用,增加整个工程的安全性。 青山水厂配套供水管网走向详见图 4.2-3。 21 图 4.2-2 青山水厂生产工艺流程图 22 图 4.2-3 青山水厂配套供水管网布置图 23 4.3 投资估算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管道建设工程内容包括青山水厂的建设及管道的敷设。青山水厂 设计总规模为 4 万 m3/d,本工程项目总投资 13012 万元。 4.4 工程实施计划 4.4.1 工程建设管理 本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初步确定为诸暨市青山水厂及管道建设工程建设指挥 部,下设 5 个职能部门。负责项目的前期筹备、筹建、监督、管理工作。 ⑴ 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与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工作。 ⑵ 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 议与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 ⑶ 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 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 ⑷ 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安装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安排, 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 ⑸ 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验收工作。 4.5 工程分析 4.5.1 施工期污染分析 施工内容主要为水厂土建结构及设备安装,包括输水管网和提升泵站的建设。水厂 建设将占用土地,对植被、土壤生态造成局部影响,施工运输经过工业区、农田及公路 等不同地区,并动用施工机械,故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等污染 环境的因素,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各类燃油机械车辆行驶排放的尾气、运 输车辆在运输物料过程中的扬尘、尾气等。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HC、NOX、CO、TSP、 Pb 等。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情况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运输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可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大气污染,道路两侧居民将受到灰尘和汽 车尾气的影响。 (2)废水 施工过程中废水主要来自:基础施工中泥浆水、雨水冲刷开挖土方水、建材冲洗水、 24 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石油类污染物;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清 洗(以石油类和洗涤剂为主);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BOD5、CODCr、动 植物油。按每天施工人员 200 人计,每人每天污水产生量以 200L 计,总污水量约为 40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 等,浓度分别可达 300mg/L 和 250mg/L, CODCr 产生量 12kg/d,BOD5 产生量 10kg/d,这部分污水排入城市管网。 (3)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弃渣、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施工弃渣主要是管道铺设、构筑物开挖基础过程中清理出的土石方,按沿线管线内 径保守计算,其弃渣量约为 1.8 万 m3 左右;建筑垃圾主要发生在青山水厂厂区,管道开 挖工程挖方量与回填量基本是持平的,因此弃土问题不会影响周围环境,但在施工中, 应加强弃土弃渣的管理,防止其流失破坏周围环境。 生活垃圾以有机污染物为主,根据施工期施工人数,按 1kg/d·人计,生活垃圾排 放量为 200kg/d,生活垃圾如管理不当或任意堆放,病原微生物随雨水淋洗,会污染水 质,变质腐烂的有机物会招引和孳生苍蝇,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因此, 对施工生活区内宿舍、食堂等要经常清扫,生活垃圾统一送至市政环卫部门处理。 (4)噪声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作业机械和搅拌机噪声,各设备噪声级见表 4.5-1。 表 4.5-1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噪声预测值 dB(A) 机械名称 15m 20m 3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300m 5m 路面破碎机 90 75 73 69 67 65 59 55 53 49 切割机 90 75 73 69 67 65 59 55 53 49 挖掘机 84 69 67 63 61 59 53 49 47 43 柴油发电机 85 70 68 64 62 60 54 50 48 44 噪声叠加值 94 80 77 74 71 69 63 60 57 54 4.5.2 运营期污染分析 1、废气 ①油烟废气 本项目青山水厂食堂总用餐人数为 18 人,油烟的总产生量约为 0.012t/a,本环评要 求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60%,项目油烟的排放量为 0.005t/a,净化器收集 风量 2000m3/h(使用时间按 4 小时计),则排放浓度约为 1.71mg/m3,其排放浓度能够 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相应标准,油烟废气经处理达标后 25 经 15 米排气筒排放,由于其排放源强较小,且项目所在地地势开阔,有利于其扩散, 预计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静电除油烟净化器应经常、及时保养和清洗,严防失 效。另外,由于食堂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 SO2、烟尘等污染物极少, 加强厨房间的通风换气即可。 ②氯气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氯气排放源强为 0.925mg/s,即 29.2kg/a。 为了解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本环评特进行预测分析,拟选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SCREEN3(环境保护 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计算。 表 4-5-2 正常排放情况下,氯气落地浓度预测结果 污染因子 预测条件 最大落地浓度(mg/m3) 氯气正常排放 静风 4.23×10-3 本项目氯气正常排放情况下,最大落地浓度及敏感点浓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TJ36-79 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因此正常排放情况下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不大。 2、废水 (1)生产废水 净水厂生产废水主要是污泥浓缩的含泥废水、废水池上清液、滤池压滤水、沉淀池 排泥和滤池反冲洗排放的高浊度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其上清液和滤池反冲洗的高 浊度水,经过采集沉淀和压制污泥后将泥饼外运,上清液排入附近河道,由于上清液的 污染物浓度很低,对环境影响很小。 滤池反冲洗水 澄清池 上清液外排 废水池上清液 污泥 滤液 沉淀池排水 污泥浓缩池 机械脱水 泥饼 清运填埋 26 (2)生活废水 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排放标准后纳入政府指定纳污点。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315.36t/a,经过污水处理厂处 理后的污水各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的量均为 CODCr : 100 mg/l 、 0.032t/a ; BOD5 : 20mg/L、0.006t/a;SS:70 mg/L、0.022t/a;氨氮:15 mg/L、0.005t/a;动植物油:10 mg/L、 0.003t/a。以后待条件具备时达接管标准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送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 此基础上,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对项目区现有水环境功能影响较小。因此员工项目产生 的生活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净水工艺中的污泥池产生的污泥与加药间的废 渣、滤池的滤渣。 ①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年产生污泥(以含水率 80%计)245t/a。 ②加药间的废渣、滤池的滤渣年产生量为 10t/a。 ③本项目的生活垃圾发生量为 3.29t/a。 该污泥以及废渣、滤池作为Ⅰ类工业固体废物,经脱水后由专门固废处置机构外运 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4)噪声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主要的污染因素来自机泵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在 95dB(A) 左右。 27 5 方案比选及 5.1 有无项目比较 5.1.1 项目建设重要性分析 目前草塔水厂和三都水厂制水工艺过于简单、落后,规模、出厂水质不易保证。 供水管网也存在着供水高峰期起端输水干管内传输流量增大,相应干管单位长度管 道阻力损失也增大,导致沿途各节点自由水头下降等问题。 因此,为满足近期 2010 年诸暨市区西南部分的正常用水需求,缓解草塔、大唐、 陶朱街道下属三都片区一带的用水紧张,补充城西工业新城的用水,推迟从石壁水库引 水和陶朱水厂的建设,充分利用市区西南部分现有水资源,节省给水工程建设投资,必 须实施青山水厂的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以满足 人民生活、生产的基本用水量。 5.1.2 方案比选 表 5.1-1 厂址方案比选表 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位置 大坝下,村庄北侧山凹里 取水水源 青山水库 地面标高 65~81m 64~75m 厂区用地 坡地(农田、山塘) 用地面积 14500 平方米 14500 平方米 厂区内拆迁 无拆迁 无拆迁 厂区内土石方量 挖 3.0 万 m3 挖 1.8 万 m3 厂区内基础处理 较难 较易 与南侧现状道路之间有几栋民房需拆 入厂道路 与南侧道路之间无拆迁 迁 原水管道(从现有 200m 480m 取水口接管点计) 铺设较为方便,至酥栓干管比方案一近 输水管道 必须沿出厂道路铺设 约 250m 运行管理 水库下村庄边,管理较为方便 厂址选择的分析如下: ⑴方案一地形差异太大,地面标高从 65~81m,且有 1/3 面积为小山包,光小山包 平整的土方量就有近二万方,导致整个厂区土地平整的费用较大。土方量方案二有优势。 ⑵方案一现状土地用地性质差异较大,有山包、坡地、山塘等,地基的承载力差异 也较大,水厂的主要处理构筑物如综合池、滤池的平面尺寸、体积、重量都较大,位于 不同承载力的基础上时的基础处理方式不同,导致方案一地基处理的投资会较高。 28 ⑶方案一进厂南侧、东侧现状民房密集,进、出厂道路及其他设施布置需要一定拆 迁,较为困难。方案二南侧为农田,无拆迁问题。 ⑷方案一、二进、出水管道总厂基本相同,方案二进水管较难铺设,可能需要民房 拆迁或进行一定量的坡地土方平整,这点方案一有优势。 综合二个方案的优缺点,方案二比较有优势。 29 6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1.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土建工程噪声和设备安装噪声以及运输汽车交通噪声。其中土建 工程噪声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安装噪声主要是机械撞击噪声;汽车运输噪声 主要是土建工程原材料运输和设备运输噪声。 (1)施工噪声预测 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 Lp=Lpo-20lg(r/ro)-△L (公式 3) 式中:Lp——距声源 r 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 Lpo——距声源 ro 米处的参考声级,dB(A); ro——Lpo 噪声的测点距离(5 米或 1 米),m。 △L——采取各种措施后的噪声衰减量,dB(A)。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施工机械如砼路面破碎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筑路机械、搅 拌机等,以及钻孔等施工行为。根据上式,估算出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的衰减结果 见表 6.1.1-1。 (2)施工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 运用上式对管道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如表 6.1.1-1 所 示。 表 6.1-1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噪声预测值 dB(A) 机械名称 5m 15m 20m 3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300m 路面破碎机 90 75 73 69 67 65 59 55 53 49 切割机 90 75 73 69 67 65 59 55 53 49 挖掘机 84 69 67 63 61 59 53 49 47 43 柴油发电机 85 70 68 64 62 60 54 50 48 44 噪声叠加值 94 80 77 74 71 69 63 60 57 54 (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 境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根据《建筑施 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为:昼间 70-75dB(A), 夜间 55dB(A)。 30 ①昼间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施工场地 15m 处和夜间距施工场地 150m 处符合标 准限值。 ②施工机械噪声夜间影响严重,施工场地 150m 范围内有居民区的地方禁止夜间使 用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固定地点施工机械操作场地,应设置在 150m 范围内无学校和较大居民区的地方。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采取临时降噪措施, 如安置临时声屏障。 6.1.2.施工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各类燃油机械车辆行驶排放的尾气、运 输车辆在运输物料过程中的扬尘、尾气等。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HC、NOX、CO、TSP、 Pb 等。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情况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运输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可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大气污染,道路两侧居民将受到灰尘和汽 车尾气的影响。 6.1.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减缓措施 施工过程中废水主要来自:基础施工中泥浆水、雨水冲刷开挖土方水、建材冲洗水、 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石油类污染物;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清 洗(以石油类和洗涤剂为主);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BOD5、CODCr、动 植物油。 6.1.4.施工固体废物排放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基础土方开挖、施工砖、砂石料等弃碴以及施工 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1)弃土 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 装载过多导致沿程泥土散落满地;车轮沾满泥土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 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的环境质量。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划乱丢乱放, 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流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和整洁。弃土的运 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如在白天进行,必将影响本地区的交通,使路面交通变得更加拥挤。 (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的食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食宿地的水、电以 及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的安排,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尤其是在夏天, 31 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孳生,重则致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严重 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病症的影响。 6.1.5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道路沿线的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这些废渣堆放在道路上,会对当 地超市、商店等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地段会暂时停水,这 必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及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6.1.6 对动植物的影响 (1)陆生植物影响分析 生态现状调查表明,植被类型以农田为主,主要种植蔬菜。施工期工程占地、开挖 等活动影响了原有地表的植被,其植被生境遭到永久性破坏。工程运营期改变了土地的 利用方式,现存鱼塘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污水处理厂的各种附属设施。拟建工程区域 内植物为一般广布种,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其局部植被生境受到破坏不会导致区 域物种的灭绝,其影响范围是局部的。拟建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 大的不利影响。 (2)陆生动物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区域内已是多年形成的生态系统,鸟类、兽类均有稳定的栖息地,工程施 工开挖回填无论是对农田还是林地,随着植被的破坏,地面的扰动均会使动物生境遭到 破坏,其破坏程度将是永久性的。另外,施工人员进场、运输机械噪声均会对干扰陆生 动物的取食、活动范围。工程影响范围仅限于施工区,其影响程度是短期的或间歇式。 工程征地范围内动物均属一般常见种,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因此,占地、开挖等 活动使动物的生境遭到破坏,短期内活动空间减小外,对其影响时间短,范围小。 6.1.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进场和作业道路现为土石路基,工程施工期间只需半挖半填稍加平整再铺 上混凝土即可,但在土石方开挖期间遇到雨季或不规范施工均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特 别是弃土弃渣任意倾倒,将会破坏现有植被导致土石方量流失。因此,施工监理过程要 将工程新的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尽量不发生,并在施工区尽量减少现有植被的破 坏。 污水处理厂工程基础开挖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土石方,用于工程回填并得到充分 利用。但松散的土方临时堆放过程中,遇到雨季特别是暴雨季节,扰动的地面和临时堆 32 场将受到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径流也易产生水土流失。 6.1.8 景观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管道施工距离较长,施工量较大,所以施工开挖阶段对局部城区景观和施 工场地周围居民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工程集中施工,边施工边覆盖场 地。 6.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油烟废气 本项目青山水厂食堂总用餐人数为 18 人,油烟的总产生量约为 0.012t/a,本环评要 求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60%,项目油烟的排放量为 0.005t/a,净化器收集 风量 2000m3/h(使用时间按 4 小时计),则排放浓度约为 1.71mg/m3,其排放浓度能够 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相应标准。 ②氯气 在加药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氯气挥发于大气之中,这是难以避免的。有必要对氯气 的挥发允许量进行分析评价。本项目日投氯量为 160kg,小时投氯量为 6.66kg。正常情 况下,氯气不易挥发,一般的汽化加氯器,氯气挥发系数(m 值)为投加总量的 0.05%, 则源强为 0.925mg/s,即 29.2kg/a。 为了解本项目特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本环评特进行预测分析,拟选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SCREEN3(环境保护 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计算。 表 6.2-1 正常排放情况下,氯气落地浓度预测结果 污染因子 预测条件 最大落地浓度(mg/m3) 氯气正常排放 静风 4.23×10-3 本项目氯气正常排放情况下,最大落地浓度及敏感点浓度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TJ36-79 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因此正常排放情况下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不大。 6.2.2 水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生活污水 青山水厂建成运营后,全厂职工 18 人,职工生活用水量按 60L/人• 天计,污水产 33 生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算,则生活污水全年产生量约为 315.36 吨,排放 CODcr 浓度约 100mg/L,该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食堂废水、厕所冲洗水等各类污水。生活污水水质按 CODCr300mg/L,BOD5 200mg/L,SS 200mg/L、氨氮 25 mg/L、动植物油类 40 mg/L。则 该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分别为:CODCr:0.094t/a,BOD5:0.063t/a,SS:0.063t/a,氨氮: 0.008t/a、动植物油类:0.013t/a。 ②含泥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为污泥浓缩的含泥废水、废水池上清液、滤池压滤水、沉淀池排泥和 滤池反冲洗排放的高浊度水,全厂日排放含泥污水 2000m3,73 万 t/a,污染物主要为 SS, 系浓缩原水悬浮物的结果,为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其高浊度水经自然沉降后, 将污泥压制成泥饼后外运,上清液直接排放至附近河道。 经过净水厂处理的水质应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1999)。 上清液排入附近河道,由于上清液的污染物浓度很低,对环境影响很小。员工项目 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6.2.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办公、生活垃圾、净水工艺中的污泥池产生的污泥与加药间的废 渣、滤池的滤渣。 ①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年产生污泥(以含水率 80%计)245t/a。 ②加药间的废渣、滤池的滤渣年产生量为 10t/a。 ③本项目的生活垃圾发生量为 3.29t/a。 6.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水厂应配套建设防雨、防渗污泥堆棚,注意采用密闭车辆及时清运,同时要加强管 理,保持运输车辆完好;载量要合适,不要超载,选择最短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免在车 辆运行高峰期运输,缩短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固体废物的运输过程中不得有固体 废物的散落,否则将造成道路及散落区的污染。 该污泥以及废渣、滤池作为Ⅰ类工业固体废物,经脱水后由专门固废处置机构外运 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6.2.5 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与评价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 主要的污染因素来自机泵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在 95dB(A) 左右。 34 经计算,不同距离的噪声值预测结果见表 6.2.5-1。 表 6.2.5-1 噪声距离衰减预测 单位:dB(A) 距离(m) 噪声源 声压级 条件设定 2 3 4 5 6 水泵房 95 水泵房外 1m 处 65dB(A) 59.0 55.5 53.0 51.1 49.2 通过上述各项处理措施后,噪声得到有效的治理。根据表中的衰减预测,泵房外 6m 处即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本项目水 厂内泵房对厂界影响不大。本环评要在大坝下备用泵房周围增设绿化带,绿化带设置应 高低类植被混合种植。 6.2.6 对青山水库及供水影响 (1)对水库运行影响 诸暨青山水厂水源取自青山水库,属于关联工程(详见附件),采取坝上取水的方 式,其中青山水库始建于 1958 年 11 月,总库容 1731 万 m3,兴利库容 925 万 m3。设计 灌溉面积 1.2 万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生活供水等综合利用 的中型水利工程,并于 2009 年底完成了除险加固工程;目前,青山水库运行状况良好。 此外,根据可研,青山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详见表 6.2.6-1。 表 6.2.6-1 青山水库水位与库容关系一览表 水位(m) 库容 取水变化量(万 m3) 3 14 12 4 26 16 5 42 23 6 65 29 7 94 29.5 8 123.5 33.6 9 157.1 38 10 195.1 42.9 11 238 48 12 286 53 13 339 58.1 14 397.1 63.5 15 460.6 67.9 16 528.5 76.5 17 605 84 18 689 91 19 780 96 20 876 103 35 21 979 110 22 1089 117 23 1206 125 24 1331 134 25 1465 由表 6.2.6-1 结果可知,若使得水库水位发生 1m 的运行变化,取水量需在 16~134 万 m3,而青山水厂取水量仅为 4 万 m3,仅占前者的 2.98%~25%,因此由于青山水厂 每天取水 4 万 m3,产生的水库水位运行变化较小,不会对水库的运行产生影响。 (2)对供水影响 根据可研,青山水库历年(1965~2000 年)实际运行情况详见表 6.2.6-2。 表 6.2.6-2 青山水库历年(1965~2000 年)实际运行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 m3/a 降雨量 年份 进库水量 出库水量 蒸发量 灌溉水量 废弃水量 发电水量 (mm) 1965 3545 3866 1609 71 722 3074 1966 2822 2147 1068 55 787 1305 1967 2209 2355 1018 48 689 1618 1968 2162 2120 1180 41 815 1264 1969 3058 3002 1360 56 765 2181 1970 3844 3964 1494 60 657 3247 1971 2833 2312 994 68 901 1342 1972 3176 3174 1310 62 633 1378 1102 1973 7242 7549 1937 52 446 5761 1290 1974 3674 3460 1543 57 814 507 2081 1975 5760 5819 1736 73 610 2183 2951 1976 4305 4517 1559 63 519 1658 2276 1977 5274 5265 1717 63 706 2420 2076 1978 1922 2084 990 51 833 334 917 1979 1991 1766 1176 56 683 525 557 1980 3094 2895 1524 71 637 305 1953 1981 3722 3706 1523 55 690 452 2563 1982 3132 3067 1377 71 907 161 1999 1983 4906 4853 1712 67 664 940 3248 1984 5032 4938 1798 69 806 583 3480 1985 2891 2934 1358 63 715 218 1938 1986 2280 2142 1239 58 640 116 1443 1987 3906 3866 1602 77 729 333 2727 1988 3344 3286 1313 70 680 608 1982 1989 3692 3650 1545 74 616 463 2570 1990 4073 3962 1692 75 641 551 3412 36 降雨量 年份 进库水量 出库水量 蒸发量 灌溉水量 废弃水量 发电水量 (mm) 1991 2662 2577 1242 69 767 112 1509 1992 4338 4300 1714 82 643 879 2635 1993 3712 3675 1563 86 461 455 3089 1994 4020 3595 1575 76 678 1321 2146 1995 4616 4939 1532 81 567 1292 3362 1996 2947 2568 1515 80 541 435 1897.66 1997 4614 4299 1879 83 510 1765 2261 1998 3656 3993 1279 81 487 613 2921 1999 4021 3727 1531 91 429 473 2739 2000 2004 1965 1271 84 452 / 1724 平均值 3624 3565 1458 68 662 1168 2236 由表 6.2.6-2 结果可知,青山水库进库水量平均约 3624 万 m3/a,蒸发量 68 万 m3/a, 灌溉水量 662 万 m3/a,剩余水量达 2894 万 m3/a,由于青山水库以灌溉为主,防洪、发 电、养鱼、生活供水等为辅的中型水库,青山水厂年取水量约 1460 万 m3/a,因此青山 水厂的建设不会影响青山水库灌溉需求,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37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1 营运期污染控制与对策 1、油烟废气:安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不低于 60%,油烟废气经处理达标后经 15 米排气筒排放。 2、氯气事故排放: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氯气事故排放的可能性。 3、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纳入政府制定纳污点 4、污泥浓缩的含泥废水、废水池上清液、滤池压滤水、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反冲洗 排放的高浊度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其上清液和滤池反冲洗的高浊度水,经过采集 沉淀和压制污泥后将泥饼外运,上清液排入附近河道,由于上清液的污染物浓度很低, 对环境影响很小。 5、污泥以及废渣、滤池作为Ⅰ类工业固体废物,经脱水后由专门固废处置机构外 运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6、固体废物的运输过程中不得有固体废物的散落,否则将造成道路及散落区的污 染,因此要加强管理,保持运输车辆完好;载量要合适,不要超载,选择最短运输路线, 尽可能避免在车辆运行高峰期运输,缩短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 7、本环评认为应在每台机泵上装一消声器,以达到在源头上控制的目的。根据机 泵的噪声频段,选择适宜的消声器类型,如共振式消声器对此类噪声消声效果较好。 共振式消声器是由一段开有一定数量小孔的管道同管外一个密闭的空腔连通而构成一 个共振系统。在共振频率附近,管道连通外的声阻很低,当声波沿管道传播到此处时, 因为阻性不匹配,使大部分声能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还有一部分声能由于共振系统 的摩擦阻尼作用转化为热能被吸收,仅剩下一小部分声能继续传播过去,因此就达到 了共振消声的效果。 7.2 施工期污染控制与对策 7.2.1.社会环境影响防治减缓措施 建设单位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于交通繁忙的道路要设计临 时便道,并要求施工分段进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对于 交通特别繁忙的道路要求避开高峰时间(如采取夜间施工,以保证白天畅通)。挖出的 泥土除作为回填土外,要及时运走,堆土应尽可能少占道路,以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 38 行。施工后应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恢复工作。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工厂、学校的影响,提倡文明 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街道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 居民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 7.2.2.区域生态景观影响防治减缓措施 污水处理厂工程基础开挖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土石方,用于工程回填并得到充分 利用。但松散的土方临时堆放过程中,遇到雨季特别是暴雨季节,扰动的地面和临时堆 场将受到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径流也易产生水土流失。 此外建议工程集中施工,边 施工边覆盖场地。 7.2.3.施工期噪声影响防治减缓对策 1)施工噪声的控制 青山水厂选址但附近城郊居民较少,施工期间的机械噪声对居民影响较小。 2)输水管网系统施工噪声的控制 输水管线施工开挖沟渠、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以及复土压路 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施工中要采取有效的降噪减振措施,如加弹性垫,包覆和隔声 罩等办法。机动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应禁鸣嗽叭。夜间(22 时至次日 6 时)严禁使用各种 打桩机。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均应严格执行 GB12523-9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中的 各项规定,将施工噪声控制在限值以内,确保施工不扰民。 7.2.4.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防治减缓对策 1)施工现场污染防治 工程施工中沟渠挖出的泥土堆在路旁,旱季风致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 扬,影响附近居民和工厂。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现场周围应按 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对有可能产生二次扬尘的作业面应 洒水降尘;施工现场禁止焚烧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废弃建材与原料。工程承包者应按 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 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 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 2)汽车运输污染防治 为减少汽车运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议防治措施如下: 39 ①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调度汽车运输,减少夜间运输量; ②所有运输车辆尾气的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③运输车辆须按额定载重量运输,严禁超载行驶; ④车辆运输散装物料时,车速不宜过快,顶部应加盖帆布或塑料布,防止物料撒落 或随风扬起。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环境空气的影响甚微。 7.2.5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减缓措施 ①生产所排放的污水应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沉淀后泥 浆委托专门运输公司外运; ②建设临时性生活设施(食堂、厕所),食堂污水设置简易隔油池,厕所设化粪池并 及时清运。 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污水对附近水体影响不大。 7.2.6.施工期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现场废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 度。管线工程施工时可能被分成多段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 动者提供临时的膳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 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 人工作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 2)制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诸暨市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弃土的出路 主要用于筑路,小区建设等。分散于各个建设工地的弃土运输计划,将与公路有关部门 联系。避免在行车高峰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 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地检查 执行计划情况。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 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40 8 环境风险评价 8.1 风险评价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其输水管网的建设工程风险主要为输水管网的破裂产生的自来 水渗漏及青山水厂液氯泄漏试过,输水管网的破裂不及时处理会对市政排水及居民出行 产生影响,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本环评主要分析液氯泄漏产生的风险评价。 在整个加氯过程中大多数设备都是在部分真空下工作的,一般情况不易产生氯气的 泄漏。根据类比调查,氯气泄漏的原因主要是换瓶时操作不当,管道使用时间过长而破 损,阀门连接部件垫圈受损及阀门质量不高等引起,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在换瓶时,由于 操作失误引起紫铜管中留有的少量液氯的泄漏。 液氯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分析如下: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 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 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 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 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 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8.2 应急预案 1、泄露: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 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 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中(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 代亚硫酸钠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支下水道。废水中的氯气和氯化铝电解中氯气回收。 2、消防: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 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 41 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3、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 脏按压术,就医。 4、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 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必须有人监护。 42 9 公众参与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 依据 (国务院 25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 、世行业务政策 OP4.01 以及《环 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的有关规定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体现项目的公开、公正原则,拟对项目可能影响区域进行广泛的公众调查,征询 意见,为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本项目属供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改善诸暨市供水紧张问题,为诸暨市可持续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项目建设以及运营时期,都会对项目周边地区造成环境影响,直 接涉及工程附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让各工程附近社团、公众了解项 目建设情况和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积极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同时反馈各种意见和建 议,完善设计方案,使工程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9.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照我国有关法规和世界银行业务政策要求,并借鉴国内同类项目的成功经验,本 项目采用走访、媒体公示、座谈会三种方式,向广大公众尤其是直接受拟建项目影响的 公众群体征求对项目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解答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回答解决环境问 题的减缓措施。 项目在国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结束,且为了充分了解公众对项目影响的看法 及对减缓环境影响措施的满意程度,本次环评共进行了两轮公众咨询(走访+座谈会) 和一次信息公开。 9.3 公众咨询 9.3.1 过程介绍 (1)第一轮公众咨询 2009 年 6 月 15 日,环评单位和诸暨子项目办走访了拟建厂址附近村民及管道沿线 村民,询问关于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及运营期间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公众就本工程建设 主要提出如下意见: -征用土地尽量不要涉及村民的坟墓,能保留的最好不要拆; -山体开挖后要做好保 护工作,进行必要的复绿; -施工期间要及时清运余土。-水厂的处理废水不要直接排入 河道。 43 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表示在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将采纳公众的意见。 (2)第二轮公众咨询 2009 年 10 月 18 日,诸暨市水务集团于诸暨市草塔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组织、召开了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社会调查座谈会,草塔镇人民政府、水务 集团及水厂建设用地所在村上余村及管线施工沿线的杭金七村的村民代表及环评单位 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的代表等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诸暨市水务集团对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做了介绍,并由我单位向与会代表介 绍了诸暨市青山水厂及 管网配套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 。 的措施;同时,与会代表传阅了《诸暨市青山水厂及管网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与会人员在听取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介绍及传阅环评报告后,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 项目环保方面的意见;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及环评单位对公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解释和 采纳,并形成了会议纪要(见附件)。 9.3.2 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 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详见表 9.3.2-1 表 9.3.2-1 座谈会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主要公众意见 是否采纳 主要环保对策及措施 工程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 取土时表层 土壤(约25cm 厚)堆放在取土场场地边缘 1 山体开挖后要做好保护工作 采纳 地带,并遮盖保存, 取土完毕后进行回填和 植被恢复。建议施工单位对单体构筑物逐项 施工,建完一处即结合厂区绿化方案进行绿 化,以达到尽量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弃土及建筑垃圾应按照市政部门要求 在指定地点进行填筑, 回填场地如暂时不予 2 施工期间要及时清运余土,不影响老百姓的出行 采纳 利用,应进行表面植被培养, 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遗弃的沙石、建材、钢材、包装材料等 应由专人管理回收, 及时清洁工作面,不留 后遗症。 高浊度水经自然沉降后, 将污泥压制成 3 水厂的处理废水不要直接排到河道中 采纳 泥饼后外运,上清液直接排放至附近河道。 9.4 信息公开 本工程环评报告和环境管理计划于 2010 年 4 月 14 日通过当地报纸(诸暨日报)和 当地网站(http://www.zhuji.gov.cn)开展信息公开,并告知公众在网站上可查阅相关 报告。信息公开相关附件详见附件 2。 44 10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10.1 环境管理计划 10.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考虑施工期和运行期管理性质、范围要求的不同,环境管理机构按施工期和运行期 分别设置。具体安排见表 10.1-1 表 10.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一览表 行动 责任机构 机构职责 收集监测数据 (1)收集管网建设沿线设 1 个大气监测断面 建设期 建设单位 (2)管网建设沿线居民点共设 3 个噪声监测点 (3)收集诸暨市五泄江常规监测断面 运营期 青山水厂 已在《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中明确,则不在此单独列出。 数据分析 建设期 地方监测站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施工期环境质量状况,并了解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建设期 地方监测站 根据监测数据,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报告及接受/频率 建设单位每 2 个月接受 1 次环境监测报告,并负责整理、保存监测数据;发 建设期 建设单位 现问题及时向地方环保局汇报并解决。 环境管理 (1)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1~2 人,对环保工作统一领导和组织; (2)制定、贯彻工程环保的有关规定、办法、细则,并处理执行过程中的 有关事宜; (3)组织编制环保总体规划,组织规划和计划的全面实施,做好环保预决 算,配合财务部门对环境保护资金进行管理; 建设单位 (4)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听取和处理各环境管理机构提交的有关 事宜和汇报,不定期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5)检查督促接受委托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加强环境信 建设期 息统计,建立环境资料数据库; (6)组织开展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申请。 (1)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1~2 人,负责所从事的建设生产活动中的环境保 护管理工作; (2)检查所承担的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及运行、检测情况,处理实 施工单位 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3)核算环境保护经费的使用情况; (4)接受诸暨市环境局和环境监测单位的监督,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 的执行情况。 (1)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1~2 人,负责和落实工程运行期的环境保护管理 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各级环保 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诸暨市青山 运营期 (3)落实运行期和环境保护措施,制定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办法和制度; 水厂 (4)落实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 (5)监控运行环保措施,处理运行期出现的各类环保问题; (6)定期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 (7)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45 10.2 环境监测计划 10.2.1 制定目的、原则 环境监测主要为施工期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拟建项目的污染动态, 了解项目建设对地区的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及环境质量的动态,及时向环保 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0.2.2 监测实施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可能较为明显的敏感点作为监测点,根据施工期和 运营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 监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特征因此确定,监测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 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执行环评中的国家标准。监测机构 为当地环境监测站,施工期责任机构为建设单位诸暨市水务集团,运营期负责机构为运 营单位诸暨市水务集团,监督单位为诸暨市环保局。 10.2.3 环境监测计划 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监测计划见表 10.2-1。 表 10.2-1 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监测费用估算表 环境要 监测费用 监测期 监测布点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及频率 素 估算(元) 地表水 五泄江 CODCr、石油类 1 次/2 月,每次 2 天 5850 1 次/2 月, 连续监测 施工扬 厂址南侧的岭上 TSP 两天,每天上下午 10800 施工期 尘 畈村 各1次 1 次/2 月, 每次昼夜 施工噪 厂址南侧的岭上 LAeq 各监测 1 次;每次 20250 声 畈村 10min。 6 期/第 1 年,之后 pH、悬浮物、石 地表水 污水排污口1 个 可酌情减少,按 3 10800 油类 年计, 6 期/第 1 年,之后 油烟废 油烟废气排放口 油烟 可酌情减少,按 3 7200 气 年计 运营期 6 期/第 1 年,之后 氯气 岭上畈村 Cl2 可酌情减少,按 3 7200 年计 水厂厂界四周、 6 期/第 1 年,之后 岭上畈村及中间 噪声 LAeq 可酌情减少,按 3 32400 加压泵站厂界四 年计 周 合计 94500 46 10.3 人员培训计划 10.3.1 施工期新增环保专职、兼职人员培训 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本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环保专职、兼职人员进行 培训。培训对象为各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职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 (1)国家、浙江省及地方对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 规、文件及有关要求; (2)本工程在设计中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及施工期的环保要求; (3)本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指南。 培训班授课教师可要求环保局,涉及单位的环保设计负责人、环评单位及监控单位 的有关专家。 10.3.2 运营期新增环保专职、兼职人员培训 运营期新增的环保专职、兼职人员的培训由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可邀请大学、 科研院所及运营管理单位的有关环保专家进行授课,或参加短期培训班。 10.3.3 人员培训费用 表 10.3.3-1 工程施工期、运营期人员培训费一览表 费用 阶段 培训对象 人数(人) 培训内容 时间 (万元) 项目办、建设单位 项目办、建设单 环保管理和专职 位环保管理和专 法律、法规;环保对 选定承包商 0.75 人员 职人员各 1 人 策措施及施工期的环 后,开工前 施工期 保要求;施工期环境 培训 2~3 施工单位、监理 保护指南 天 监理工程师 1.5 单位各至少 1 人 法律、法规;环保对 环境管理人员 1 策措施及要求;运营 0.25 期环境保护指南 工程建成 法律、法规;环保对 后,投产运 运营期 策措施及要求;环保 环境工作人员 1 行前培训 0.5 设施日常维护;监测 2~3 天 数据收集和分析 风险影响;风险防范 应急措施人员 1 0.5 措施、应急预案。 合计 3.5 47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1 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动态总投资 13012 万元,环保投资费用估算见表 11.1-1,主要为水环境、 水土流失、噪声等防治对策措施,共计 466 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动态总投资的 3.6%。 表 11.1-1 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估算(万元) 1 废水处理 化粪池、隔油池、污泥干化 6 2 废气处理 油烟净化器、氯气事故防范措施 200 3 噪声处理 消声装置、减震设施、绿化 50 4 生态恢复 地貌、植被恢复;绿化;水源保护 200 5 其他 管理及监控 10 合计 466 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诸暨市青山水库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将满足诸暨市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需 要,有利于诸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11.3 损失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行后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生态环境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失。 综上分析,诸暨市青山水库及配套管网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只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工程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 积极的作用。 48 12 结论与建议 12.1 工程概述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为新建项目包括:日供水规模 4 万吨净水厂一座, 引水管线 DN800 长 0.5km,建设从青山水厂向草塔镇、大唐镇、三都镇、安华镇、牌头 镇、王家井镇的输水管道,管径 DN300~DN800,管道长度 45km。 本项目总投资 13012 万元,环保投资共计 466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3.6%。 1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目前草塔水厂和三都水厂制水工艺过于简单、落后,规模、出厂水质不易保证。 供水管网也存在着供水高峰期起端输水干管内传输流量增大,相应干管单位长度管 道阻力损失也增大,导致沿途各节点自由水头下降等问题。 因此,为满足近期 2010 年诸暨市区西南部分的正常用水需求,缓解草塔、大唐、 陶朱街道下属三都片区一带的用水紧张,补充城西工业新城的用水,推迟从石壁水库引 水和陶朱水厂的建设,充分利用市区西南部分现有水资源,节省给水工程建设投资,必 须实施青山水厂的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改善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以满足 人民生活、生产的基本用水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12.3 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质量现状 根据地表水断面监测数据结果显示:2006 年青山水库各水质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2007 和 2008 年青山水库水质因子中 总氮年均值略有超标。 但总体而言,青山水库水质因子良好。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06 年~2008 年的常规监测数据表明,SO2、NO2 的年均浓度不超标,低于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2008 年 PM10 年均浓度略有超标;则该市目前空气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项目测点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昼间 60dB、夜间 50dB)的限值要求,其中西侧噪声较高是由于一家庭作坊引 起。 49 12.4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主要为青山水厂的建设以及输水管道的建设,输水管道建设在工程竣工验收 投入营运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青山水厂在 运作时产生的影响以及建设完成后对生态和青山水库的水土影响。主要影响如下: 1、 水环境影响 (1)生产废水 净水厂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上清液排入附近河道,对环境影响很小。 (2)生活废水 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排放标准后纳入政府指定纳污点。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废气 (1)油烟废气 青山水厂油烟废气经处理达标后经 15 米排气筒排放,由于其排放源强较小,且项 目所在地地势开阔,有利于其扩散,预计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氯气 青山水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主要的污染因素来自机泵产生的噪声,经过隔声处理后对 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12.5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输水管道建设在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营运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项目营 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青山水厂在运作时产生的影响以及建设完成后对生态和青山水 库的水土影响。 运行期间产生的污染防治措施已严格落实《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表》及其批复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并加强青山水厂的日常管理,保证其三废的达 标排放。 12.6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1、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经查实本项目不属于《产业机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中规定的限制类和禁 50 止类项目,也不属于《绍兴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2009)》中规定的限制类和禁止 类项目。则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 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在实施本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均能达标排放。 3、是否符合总量控制原则 诸暨市环保局已同意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所需的总量,在诸暨市完成 “十一五”计划的基础上,由多余总量调剂解决。因此本工程能够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4、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及当地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所在地征用基本农田,目前基本农田置换正在进行中,在置换成功的情况下 本项目符合该区域功能区的划分,不存在与城镇总体规划的抵触性。 5、是否满足功能区要求 根据预测,本工程建成后对区域三废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项目建成后,在采取了 有关污染防治措施后,基本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 12.7 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诸暨市青山水库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 策,符合地区相关规划,所采取的工艺先进,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本项目按要求建设 有关环保设施后,基本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功能的要求。在各项环保措 施到位、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只要项目在 建设中认真落实“三同时”,建成运行后又能切实加强环保管理,做好环境污染综合防 治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工程是可行的。 51 附件 1 诸暨市青山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关联工程调查一栏表 项目名称 关联工程 尽职调查 青山水库为青山水厂提供原水, 青山水厂采用坝上取水 的方式从青山水库取水。 青山水库位于诸暨市西部,离市城18公里。坝址座落在 草塔镇岭上畈村扁担山与清潭山的峡谷中。主坝拦截五 泄江支流渎溪,属浦阳江水系。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0平 方公里。 青山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 诸暨市青山 型水利工程,水库下泄水用于发电。水库始建于1958年, 水厂及配套 青山水库 1963年完工。总库容1731万m3,兴利库容925万m3。 管网工程 根据调查可研报告及现场踏勘,水库水质达《地表水水 质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要求,可用于青山水 厂水源。 库区内没有珍稀鱼类,由于水库库容较大,青山水厂取 水不会对水库水位产生大的影响。 经调查,水库均符合中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也没有突 出的环境问题。 52 附件 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