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472 v16 Pan’an Wastewater Collection(Shenz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Report 2010.6.30 Hangzhou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 2010 年 6 月 30 日·杭州 责 任 表 评价机构: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2001 号 分管院总:芮建良(教高,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A20010120700) 环科所所长:廖琦琛(高工,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 A20010060900) 项目负责人:许高金(高工,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 A20010020) 姓 名 责 任 职 称 上岗证号 签 名 许高金 审 查 高 工 第 A20010020 仇 丰 校 核 高 工 第 A20010009 蒋欣慰 主 设 工程师 第 A20030065 谢向前 参 与 工程师 第 A20010045 目 录 1 总论.........................................................................................................................1 1.1 项目基本情况...........................................................................................1 1.2 项目由来...................................................................................................1 1.3 评价目的...................................................................................................2 1.4 编制依据...................................................................................................2 1.5 评价内容及重点.......................................................................................4 1.6 评价等级...................................................................................................4 1.7 评价范围...................................................................................................5 1.8 评价标准...................................................................................................5 1.9 环境保护目标...........................................................................................7 1.10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8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10 2.1 自然环境.................................................................................................10 2.2 社会环境.................................................................................................12 2.3 地区发展总体规划.................................................................................13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7 3.1 地表水环境质量.....................................................................................17 3.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8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18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9 4.1 工程概况.................................................................................................19 4.2 工程分析.................................................................................................23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7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27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31 6 环境风险评价.......................................................................................................34 6.1 风险评价.................................................................................................34 6.2 应急预案.................................................................................................35 I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7 7.1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37 7.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37 8 公众咨询...............................................................................................................41 8.1 公众咨询目的.........................................................................................41 8.2 咨询方法和原则.....................................................................................41 8.3 公众咨询.................................................................................................41 8.4 信息公开.................................................................................................42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43 9.1 环境管理计划.........................................................................................43 9.2 环境监测计划.........................................................................................45 9.3 人员培训计划.........................................................................................47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8 10.1 环保投资估算.........................................................................................48 10.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48 11 结论与建议.............................................................................................50 11.1 工程简述.................................................................................................50 11.2 工程建设必要性.....................................................................................50 11.3 环境质量现状.........................................................................................51 11.4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 11.5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51 11.6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51 11.7 综合结论.................................................................................................52 附件: 附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会议纪要。 II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1 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建设单位 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马化新 联系人 金国栋 联系电话 13958433017 建设地点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深泽 立项审批部门 磐安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 行业类别 N8110 市政公共设施 建设性质 新建 及代码 管理 占地面积 / 绿化面积 / 其中: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万元) 16259 环保投资 121.19 0.75% 总投资比例 (万元) 评价经费 预计投产日期 2015 1.2 项目由来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地区,介于东经 120º17’~120º47’、北纬 28º49’~29º19’ 之间。东与天台县、新昌县相连,南与仙居县毗邻,西部与缙云县、永康市接壤,北与 东阳相连。县域呈东西短、南北长的形态,东西 47km,南北 54km,总面积 1198.88km2。 磐安县县城所在地安文镇位于县域西部。 (2006-2020) 深泽片区位于磐安县西南部,根据《磐安县域总体规划》 ,深泽片区 将作为今后磐安县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之一,以发展生态型加工和商贸为特色的工贸区 为主要职能,城市发展区域主要沿翠溪和磐安-缙云(磐缙)公路展开。 目前深泽片区内的排水设施很不完善,基本无污水雨水收集管网,污水和雨水直接 就近排入翠溪、翠溪等河流。根据磐安县总体规划,深泽片区的污水收集后排入目前已 建成的磐安安文污水处理厂处理,现阶段处理规模为 1.5 万 m3/d,设计总规模为 5.0 万 m3/d。 翠溪穿越深泽主城区,是安文溪上游主要支流。根据防洪标准,翠溪经过磐安深泽 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片区时应按照 50 年一遇标准设防。深泽片区段一直属于乡村地区,没有建立起标准的 防洪体系,防洪等级、防洪堤坝与规划新城区 50 年一遇防洪要求相差很大,无法满足 城市建设的需要。据《县城新区上产~深泽段河道防洪规划》,翠溪河道规划宽度统一 为 20m。 城区交通主要是穿越城区的磐安缙云公路。由于道路很窄(路基宽约 8.5m,路面宽 7m)设计车速 40km/h,对城市内部交通阻碍较大,无法满足新城区发展的需要。据深 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磐安缙云道路深泽片区段需要拓宽为 25m。 综合以上分析,为满足磐安县深泽片区的发展需要,完善新城区内排水、防洪、道 路等配套设施,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拟建设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建设 内容包括三部分: (1) 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改造道路 4.3km,并沿线铺设雨、污管网。 (2) 翠溪防洪堤及污水管道工程,翠溪下马溪村段截弯取直,修建防洪堤 2.3km, 并沿河铺设污水管道。 (3) 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工程,沿磐缙公路铺设污水干管 2×5k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原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发的环监[1993]第 324 号文《关 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磐安新 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 评价目的 根据项目工程特性、工程所在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 规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目的为: (1) 了解工程涉及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水环境、大气环境、 声环境现状,区域环境功能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 根据工程特性、环境状况等,分析、预测和评价工程施工期、运营期对评价区 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3)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成果,对不利影响提出减缓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 划和环境监控计划,为工程施工、营运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提供依据。 1.4 编制依据 1.4.1 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2) ,2003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 ,2008 年 6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 ,2000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6) ,2005 年 4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 (9) ,[1998]国务院第 25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 ,环发 2006[28 号],2006 年 2 月 14 日; (10)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 10 月 1 日; (12) 《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监 [1993]第 324 号; ,2003 年 8 月 19 日; (13)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2008 年 9 月 19 日; (14) 《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2003 年 9 月 1 日; (15) 《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6) 《浙江省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6 年 3 月 1 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 166 号,2004 年 (17)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 月 1 日; (18)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1996 年 9 月; (19)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 号; ,浙环办函[2008]331 号。 (20) 《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有关问题的函》 1.4.2 世界银行要求 对于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除满足国内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关规定外,还需满足世界 银行的环境与社会安全保障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1)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环境评价(OP/BP/GP4.01); (2)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林业(OP/GP4.36); (3)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自然栖息地(OP/BP4.04); (4)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大坝安全(OP/BP4.37); (5)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除虫药剂管理(OP4.09); 3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6)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非自愿移民(OD4.30); (7)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少数民族(OD4.20); (8)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文物(OP4.11); (9)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有争议地区项目(OP/BP/GP7.60); (10)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国际水道项目(OP7.50); (11) 世界银行业务手册——信息公开(BP17.50)。 1.4.3 技术导则、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95;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1.5 评价内容及重点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区域环境状况,本次评价内容包括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 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环境 影响评价等。其中,重点评价内容为施工期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和声环境影响评价。 1.6 评价等级 按照世行文件 OP4.01 以及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 合颁发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环评 分类原则,本项目环评类别划分为 B 类。根据国内环评导则要求,具体评价等级见表 1.6-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一览表 表 1.6-1 影响要素 评价等级 说 明 (1)主要为施工废水影响,废水排放量<200m3/d。 地表水 三级 (2) 排水管网、道路及防洪堤:营运期间无污废水产生。 主要为施工扬尘影响,污水管、防洪堤城营运期间无废气产生,公 环境空气 简要分析 路营运期有少量尾气及扬尘影响。 主要为施工期车辆及设备噪声影响,污水管、防洪堤城营运期间 声环境 三级 无噪声产生,仅公路营运期有一定噪声影响。 工程影响总面积远小于 20km2,工程区域不涉及环境敏感区, 生态环境 简要分析 且不涉及珍稀濒危物种,本次对生态环境仅做简要分析。 4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1.7 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结合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 的范围确定见表 1.7-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 表 1.7-1 序号 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1 水环境 翠溪建防洪堤河段,并上下游各延长 100m,总长度约 2.5km 2 环境空气 翠溪建防洪堤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拓宽段两侧 200m 范围 3 声环境 翠溪建防洪堤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拓宽段中心线两侧 200m 带状区域 4 生态环境 翠溪建防洪堤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拓宽段中心线两侧 100m 带状区域 1.8 评价标准 根据工程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评价标准如下: 1.8.1 环境质量标准 (1) 地表水环境 根据《浙江省水环境功能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 号),本工程区域的翠溪 属于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质功能区,详见图 1.8-1。各项 标准值详见表 1.8-1。 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摘要) 表 1.8-1 单位:mg/L 评价 高锰酸 pH 值 DO BOD5 CODCr 氨氮 石油类 TP 标准 盐指数 Ⅰ类 6~9 ≥7.5 ≤3 ≤15 ≤0.15 ≤0.05 ≤2 ≤0.02 5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图 1.8-1 磐安县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监测点位图 6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2) 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 1.8-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要) 表 1.8-2 单位:mg/Nm3 污染物名称 SO2 NO2 PM10 日平均 0.15 0.12 0.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 年平均 0.06 0.08 0.1 (3) 声环境 噪声评价范围内村庄敏感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工程区域内主干 道两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4a 类标准。各类标准详见表 1.8-3。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要) 表 1.8-3 声功能类别 昼间(dB) 夜间(dB) 备注 2类 60 50 村庄敏感点 4a 类 70 55 主干道两侧 35m 范围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工程涉及水体为 I 类水体,施工期污废水处理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严 格禁止外排。 (2) (GB16297-1996)中新 施工期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 (3)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见表 1.8-4。 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表 1.8-4 标准(规范) 名 称 标准分级 主要指标 标准值 pH、BOD5、 pH:6~9、BOD5≤15mg/L、 道路清扫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NH3 NH3≤10mg/L GB/T18920-2002 城市杂用水水质 pH、BOD5、 pH:6~9、BOD5≤20mg/L、 城市绿化 NH3 NH3≤20mg/L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GB16297-1996 二级 TSP 放标准 1.0 mg/m3 土石方阶段 昼间≤75dB,夜间≤55dB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GB12523-90 限值 打桩阶段 昼间≤85dB,夜间禁止 限值 结构阶段 昼间≤70dB,夜间≤55dB 1.9 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所在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 7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类水标准,道路两侧的声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4a 类区标准,其他区域执行 2 类标准。工程与外环境关系图见图 1.9-1,工程建设主要环 境保护目标见表 1.9-1。 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表 1.9-1 保护对象与 环境要素 工程内容 保护对象 人数(人) 房屋类型 保护要求 工程最近距离(m) 殿口至柘岭头 上亨堂村 26 730 楼房 段道路拓宽改 金钩村 22 548 平房 造工程 空气环境: (距离为距道 深泽村 21 870 楼房及平房 二级 环境空气 路中心线) 罗家村 23 340 平房 声环境: 和声环境 翠溪整治工程 下马溪村 76 350 楼房 道路两侧 4a (距离为距河 金钩村 30 548 平房 类,其它 2 岸边) 深泽村 32 870 楼房及平房 类 深泽至县城的 殿口村 10 372 楼房 污水干管工程 溪文村 10 477 楼房 水环境 翠溪整治工程 翠溪 2 / / 水环境Ⅰ类 1.10 世行安全保障政策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中 OP4.01《环境评价》作为重要依据, 并充分考虑其他安全保障政策。按照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环境和项 目环境影响特征,本次环评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向专业部门进行了咨询。世界银 行安全保障政策筛选结果见表 1.10-1。 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筛选表 表 1.10-1 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 筛选结果 备 注 OP4.01《环境评价》 √ 环境影响评价正在进行。 OP4.04《自然栖息地》 × 本工程均位于磐安深泽,不涉及自然栖息地。 OD4.20《少数民族》 × 本工程不涉及集中的少数民族居住区。 OP4.36《林业》 × 本工程不涉及成片森林。 OP1.09《除虫药剂管理》 × 本工程不涉及除虫药剂。 OP4.11《文物》 × 根据调查,本项目区域暂未发现文物。 OD4.30《非自愿移民》 √ 移民安置计划河海大学正在编制。 OP4.37《大坝安全》 × 本工程不涉及大坝安全。 OP7.60《有争议地区项目》 × 本工程不涉及有争议地区。 OP7.50《国际水道项目》 × 工程区域无国际水道。 说明:“√”表示与本次环评相关,“×”表示与本次环评无关。 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 总论 图 1.9-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9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工程位于浙江省磐安县西南部的深泽乡,属于磐安县规划的新城深泽片区, 东与天台县、新昌县相连,南与仙居县毗邻,西部与缙云县、永康市接壤,北与 东阳相连。 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2.1-1。 2.1.2 气候 磐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冬春长而夏秋短的四季特 征。多年平均气温 16.1℃,1 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2.0~4.3℃,7 月份最热,平 均气温 25.6~28.8℃。境内多年平均降水 1573mm,降水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 36 月份。区域的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 1.18~1.93m/s。全年日照时数为 1715.9h,以 7、8 两月最多(每月约 217 小时), 2 月日照时数最少(每月约 118 小时),其余月份介于两者之间。全年无霜期为 200~243d。 2.1.3 水文 磐安县为为钱塘江、曹娥江、灵江、瓯江 4 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主要河流 有属钱塘江水系的文溪、双溪、夹溪、玉溪,灵江水系的始丰溪、溪炉港及瓯江 水系的好溪等。 工程区域的翠溪是文溪的一条支流,文溪发源于仰曹尖,从磐安县城穿过, 属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 149.1km2,水位暴涨暴落,枯水期 30d 以上。根据海 螺桥的水文站资料,文溪枯水期流量 29.2m3/s,洪水期流量 1283.6m3/s(50 年一 遇),1493.2m3/s(100 年一遇)。 10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图 2.1-1 工程地理位置图 1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2.1.4 地形地貌 磐安县处于天台山、会稽山、括苍山、仙霞岭等山脉之发脉处,为大盘山的 中心地段,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全县地处中、低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可划分 为 3 个地形区。中南部低中山区:系大盘山脉的主体部分,包括九和、山环、窈 川、墨林、大盘、方前、天网、双峰、双溪等乡镇,地势陡峭,山峰林立,主要 山峰在 1000m 以上;东北低山台地区:位于镜内东北部,包括前山、胡宅、尖 山、岭口、玉蜂、万苍等乡镇和尚湖镇的北部。其特点是海拔较高,而台地内切 割较弱,起伏和缓。地表呈浅丘状,谷底开阔,而台地外围切割强烈,边缘山峰 在 700~800m 之间;西南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于新渥、冷水、深泽等乡镇以及 安文镇和仁川、云山乡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是低山、丘陵、河谷相间,低山多在 海拔 700m 以下,其中形成不连片的丘陵小盆地。 本工程位于深泽乡境内,区域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其间河谷穿过,沿河两 岸分布有部分平地。 2.1.5 地质 磐安县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新华夏系构造是境内最发育的构 造体系,构成了全县的主要格架,而以缙云壶镇——新昌回山带,为最显著的构 造带。境内出露地层为中新生代,上侏罗统火山岩系最发育,次为白垩系陆相碎 屑岩,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少量上第三系玄武岩。 2.1.6 动植物 工程建设区位于磐安县深泽新城区段,项目周边植被以水稻、油菜及蔬菜等 农作物为主,在村庄周围及山坡下有少量树林带,主要为竹林及灌木,整体较为 单一,多为人工栽培。工程区未发现古树名木及珍稀保护植物。 工程区域内动物以家禽和其他蛇鼠等常见小型动物为主,未发现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及其集中栖息地。 2.2 社会环境 2.2.1 社会经济 磐安县位于金华市东南部,南北长约 54km ,东西宽约 47km ,总面积为 1195.68km2。全县辖 20 个乡镇,363 个行政村,8 个居委会,总人口 20.93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18.04 万人。磐安素有“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 、 “国家 、 1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之称,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香菇、中药、 茶叶及蔬菜的区域产业,是我国最大的鲜香菇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工业也保持不 断增长,根据 2008 年磐安县的政府工作报告,2008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37.28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11%,地方财政收入 2.53 亿元,增长 12.3%,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1524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090 元。全县工业产值首次突破 100 亿大关,达到 103.3 亿元,增长 21.7%。 2.2.2 交通运输 磐安县有诸永嘉高速公路穿过,并且有 62 省道、42 省道及 40 省道等多条 过境公路,对外交通便利。2006 年全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所有行政村 通上公路的“双百”目标。深泽片区是诸永嘉高速磐安的出口处,对外交通十分 方便,同时磐安至缙云的 42 省道从该区穿过,工程施工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2.2.3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磐安县有多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县级及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8 处, 主要为昌文塔(明代)、万公堤(宋代)、夹溪寨(明代)、孔宅民房(明代)等。 磐安境内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有着丰富的 旅游资源,境内已拥有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 百杖潭景区、水下孔景区、高姥山省级旅游区等多处风景名胜。 工程区域位于深泽新城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根据调查,工程区域内未发 现文物。 2.3 地区发展总体规划 2.3.1 磐安县总体规划 (2006-2020) 根据《磐安县域总体规划》 ,磐安县将建设以生态型加工业和 。磐安城市功能布局和发 制造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度假为特色的“山水城市” 展方向将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东南云山分区 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中心职能;以西南深泽、新渥分区为代表的生态型加工和商贸 为特色的工贸片区职能。目前磐安县城所在的安文镇已经没有多余土地可供开 发,深泽新渥分区、云山片区将作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深泽片区的发展 主要沿翠溪和磐晋公路展开,而云山片区的开发则主要沿云山溪展开。磐安县总 体规划见图 2.3-1。 13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图 2.3-1 磐安县城市总体规划 2.3.2 供水现状及规划 深泽片区现有净水厂 1 座,2009 年 7 月投产,设计规模为 1.5 万 m3/d,供 水范围新城区深泽片、新渥片,供水人口约 2 万人,部分农户和企业设有自备水 源。深泽片区规划范围新建城区已初步建成供水管网。配水管网以支状为主,管 材以 PE 管、给水铸铁管为主,管径在 DN500~DN100 不等。 2.3.3 排水现状及规划 目前深泽片区内的排水设施很不完善,基本无污水雨水收集管网,污水和雨 水直接排入就近翠溪。该片区的污水管网系统建成后,污水将被送入已基本建成 的磐安县安文污水厂进行处理。 磐安县安文污水系统包括 1 座污水处理厂、2 座污水泵站和配套管网。安文 14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污水处理厂位于文溪下游、台口村对岸,设计总规模为 5.0 万 m3/d,目前已建规 模 1.5 万 m3/d,采用 SBR(ICEAS)处理工艺,尾水排入文溪下游,执行《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B 排放标准。 2 座污水泵站已经建成,其中 1#泵站转输来自云山片和深泽片的污水,一期 规模 0.5 万 m3/d,远期总规模 2.9 万 m3/d;2#泵站输送安文片、深泽片和云山片 部分污水,其一期规模 1.5 万 m3/d,远期总规模 5.0 万 m3/d。 2.3.4 磐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及相符性分析 (1) 生态功能区规划概况 根据《磐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属于新城区深泽片生态工业与 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Ⅵ2-10727C02),属于重点准入区。 ① 区域概况 该小区位于磐安县城西南部,内有正在建设的诸永高速和磐缙公路通过,属 低山丘陵地带,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分深泽片和新渥片两部分,总面积为 17.60km2。为规划未来磐安县行政副中心,生态型加工和药市商贸为特色的现代 化新城区。 主要问题:城镇建设水平较低,以旱地和村庄为主,道路、给排水、电力电 信以及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② 区域产业发展要求 发展一类工业为主,限制发展二类工业,禁止引入三类工业;严格执行《浙 》中规定的禁 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 止类和限制类产业项目,严格禁止发展印染、漂染、染织、造纸、制革、化工等 “高消耗、高污染”项目;新增工业采取块状布局原则,按照行业类别分别向工 业园区和各类工业功能区块集中。 ③ 污染物控制目标 环境质量目标:近远期翠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大气、声环境符合相应功能 区要求。 ④ 污染控制措施 开展深泽片区生态化建设,加快新区建设进程,完善道路、给水管网、电信 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污水管网铺设、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建设;在集污 管网未铺设完成前,所有企业废水必须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同时河 15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 项目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道两侧严禁设置企业排污口;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新入企业要求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达 60%以上;鼓励开展中水回用工作,将处理后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用 于景观、道路等市政用水。 ⑤ 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充分利用山区的环境特征,引绿入城,以城市外围的山林绿地为城市绿色大 背景,并利用山地、河岸进行绿化,对现有公共绿地进行整治,提高绿地率,形 成以山林公园为主体,沿河绿化带为连结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开展河 道沿线岸堤修复和景观绿化工程。确保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加固和修建破损的河 岸;对河道淤积严重及城镇河段进行河道疏浚,增加河道水容量及水面面积;与 堤防工程相结合建设生态景观型护岸。 (2) 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包括道路拓宽、市政管线铺设及河道防洪堤建设,为磐安县新城 深泽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生态功能区规划,污染控制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新区建设进程,完善道 路、给水管网、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污水管网铺设、垃圾中转站等环 保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同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中,也明确提出 开展河道沿线岸堤修复和景观绿化工程。确保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加固和修建破 损的河岸的要求。本工程的建设符合生态功能区规划中相关要求。工程实施能改 善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完善了污水管网,提高了深泽片区的污水收集率,改善 河流水质,能够促进新城区产业的发展,在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环境质量能满 足近远期的控制目标。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该功能小区的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 条件。 16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地表水环境质量 3.1.1 近年水质监测数据 按浙江省水功能区划分,磐安县钱塘江水系(文溪)县城安文镇流入东阳南 江水库,台口断面及其上游为Ⅲ类水功能区,其余为Ⅱ类水功能区。 本次环评主要引用磐安县环保局中 2007~2009 年度地表水监测资料以及磐 安新城区(深泽片区)污水管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磐安县环保局在工程区钱塘江水系的文溪设置了台口断面。监测项目为 pH 值、氨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2007 年文溪(台口断面)监测 49 次,达标率 65.2%。监测结果统计,断面 水质平均达标率 94.2%。2008 年文溪(台口断面)共监测 49 次,达标率 69.4%, 水质达标率 94.9%。2009 年 1 至 6 月文溪(台口断面)共监测 25 次,台口断面 达标率 68%,水质达标率 94.7%。 3.1.2 2008 年实测数据 磐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于 2008 年对文溪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3.1-1。 (1) 监测断面设置:选取了磐安水厂和台口 2 个水质监测断面。 (2) 监测项目:pH 值、石油类、DO、总磷、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 (3) 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进行。 2008 年安文溪磐安水厂、台口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表 3.1-1 单位:除 pH 值外,mg/L 污染物 pH 值 DO BOD5 氨氮 CODMn 石油类 断面 范围 6.6-7.56 6.45-7.5 —— 0.04-0.35 1.1-2.41 —— 磐安水厂 平均值 7.14 7.02 —— 0.096 1.44 —— 范围 7.12-8.7 6.25-7.3 —— 0.08-1.15 1.45-4.99 —— 台口 平均值 7.67 6.75 —— 0.497 3.05 —— III 类标准 6~9 ≥5 ≤4 ≤1 ≤6 ≤0.05 由监测结果可知,文溪水体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Ⅲ类水体标准要求。 17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磐安县县域范围内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站位设置于县环保局屋 顶。 本项目位于磐安新城区深泽片区,本次环评大气环境质量选用 2008 年磐安 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常规监测数据,见表 3.2-2。 2008 年磐安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表 3 表 3.2-2 单位:mg/m 污染物 SO2 NO2 PM10 一季均值 0.05 0.028 0.081 二季均值 0.025 0.034 0.049 三季均值 0.016 0.015 0.059 四季均值 0.04 0.042 0.097 年均值 0.03 0.029 0.069 年均值二级标准 0.06 0.08 0.10 总平均浓度比标值 0.5 0.36 0.69 由表 3.2-2 的监测结果可知,磐安县 2008 年大气环境质量尚好,SO2、NO2、 PM10 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磐安县环境监测站常规监测结果,200~2009 年监测结果表明,磐安县 城区噪声平均值均在 53~55dB,属于 1 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 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1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项目组成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包括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翠 溪防洪堤及污水管道工程和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工程。 (1) 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改造道路全长 4.3km,改造设计为中 等城市主干道,采用Ⅱ级标准,设计车速 50km/h;同时沿路铺设 D600-D1200 雨水管道 4300m,D400-D800 污水管道 4300m。雨水排入翠溪,污水管道接入深 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 (2) 翠溪防洪堤及污水管道工程:工程起于翠溪下马溪村上游 200m 处,止 于深泽村,全长 2.3km,防洪堤修建标准为 50 年一遇,同时沿河岸铺设 2.3km 管径为 DN400—DN600 的污水管道,最后接入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 (3) 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工程:沿磐安缙云公路修建两条并行的 2×5km 一备一用污水输送管道(DN400)将收集到的污水,接入双溪口 D1000 已建的 污水主干管,最后送至磐安污水处理厂处理。 工程的项目组成相见表 4.1-1,工程布置图见图 4.1-1。 工程项目组成一览表 表 4.1-1 编号 项目名称 规格 结构与材料 数量 殿口至柘 (1) 中等城市主干道,采用Ⅱ级标准; 采用沥青路面材料;雨水 岭头道路 (2) 路宽 25m,设计时速 50km/h; 1 管为混凝土管;污水管为 4.3 km 拓宽改造 (3) 污水管(DN400-DN800)雨水管和 HDPE 管 工程 (DN600-DN1200); 采用重力式挡墙结构,墙 身为 C15 混凝土灌砌块 石,基础采用 C15 混凝土 翠溪防洪 (1) 防洪堤 50 年一遇; 埋块石,迎水面设 30cm 2×2.3 2 堤及污水 (2) 工程等级为四级; 厚 M7.5 浆砌条石护面, km 管道工程 (3) 污水管道(DN400-DN600); 防洪堤、堤顶采用 10cm 厚 C15 素砼压顶。 污水管道采用 HDPE 管材 深泽至县 3 城的污水 DN400 HDPE 压力管 2×5km 干管工程 19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图 4.1-1 工程布置图 20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4.1.2 工程方案 4.1.2.1 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1) 道路技术标准 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南起加岭村附近,北至殿口,全长 4300m。 拟拓宽改造成中等城市主干道,采用Ⅱ级标准;设计车速 50km/h,最大纵坡不 超过 5.5%,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不超过 2.5%;道路立交时,桥下净空要求为 5.0m; 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5 年。桥涵设计荷载城—A 级, 人群荷载:5Kpa,路面计算荷载 BZZ—100KN。 (2) 道路断面形式 道路红线宽度 25m,采用二块板形式,见图 4.1-2,包括 3.5m(人行道)+8.0m (车行道)+2.0m(中央分隔带)+8.0m(车行道)+3.5m(人行道) 。 图 4.1-2 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道路断面结构图 (3) 管道工程 交通量预测量详见表 4.1-2。 表 4.1-2 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交通量预测一览表 单位:折算小客车,辆/日 路段 殿口至柘岭头段交通量 年份 2012 年 5497 2015 年 7359 2020 年 10720 2025 年 11823 2027 年 12219 2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4) 管道工程 雨水管:收集范围为道路路面雨水、沿线约 200m 范围地块的雨水,同时接纳 沿线支路的来水,最后排入翠溪。工程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西南侧车行道下,雨 水管管径为 DN600~DN1200,相应的最小坡度为 0.002。 污水管:服务范围为道路沿线约 200m 范围地块的污水,同时接纳沿线支路 的来水,最终接入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布置在道路东北侧车行道下,干管管径 为 DN400~800;设计流速 0.6~5m/s,最小坡度为 0.0027。 4.1.2.2 翠溪防洪堤及污水管道工程 (1) 工程等级 防洪堤地处磐安新城区,按一般城镇设防标准,确定本工程等级为四级,相 应洪水标准为 50~20 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工程级别为 4 级,按不允许越浪堤 防工程,相应安全超高为 0.6m。 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 5 级,相应施 工导流洪水标准为 3~5 年一遇。根据翠溪上游源头溪的水文特征,本工程枯水 期洪水标准取 3 年一遇。 (2) 防洪堤断面形式 防洪堤采用重力式结构,迎水面坡度 1:0.2,背水面坡度 1:0.35。墙身采 用 C15 灌砌石,迎水面设 30cm 厚浆砌条石面板。挡墙基础采用 C15 混凝土埋石 结构,墙趾宽 0.2m,挡墙顶部用 10cm 厚 C15 素砼压顶。详见图 4.1-3。 图 4.1-3 翠溪防洪堤标准剖面图 2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 翠溪两岸管网工程 在防洪堤开挖建设过程中铺设 2×2.3km,DN400-DN600 污水干管,采用 HDPE 管。 4.1.2.3 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工程 沿磐缙公路铺设 2 条 D400 污水管,均采用 HDPE 双壁波纹管,每隔 90m 设 一街坊雨污水预埋管,街坊预埋管检查井井中距道路边线 1.5m。管道最小覆土 厚度 0.7m,最大覆土厚度 6m。污水输送到东仙公路后,改为重力流污水管道, 向西接入双溪口 D1000 已建的污水主干管。通过安文 1 号泵站、2 号泵站转输, 送入磐安污水处理厂处理。 4.1.3 工程工期及投资 工程建设工期 5 年,建设期为 2011~2015 年,总投资 16259 万元。 4.2 工程分析 4.2.1 工程建设必要性 深泽片区位于磐安县西南部,规划职能为发展生态型加工和商贸为特色的工 贸业,根据《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人口及污水量预测,深泽片区 近期 2012 年人口将达到 2.5 万人,污水规模为 0.41 万 m3,远期 2020 年人口将 达到 6.24 万人,污水规模为 1.4 万 m3。 而目前深泽片区规划范围内无污水处理设施,排水设施也很不完善,基本无 污水雨水收集管网,污水和雨水直接排入就近排入翠溪,随着新城区的发展,若 不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对河流水质产生较大影响。作为深泽片区的两条重要 发展带翠溪和磐安至缙云公路,两侧居民点较多,是污水的主要来源,目前均无 污水管网。穿过深泽片区的翠溪目前防洪等级、防洪堤坝与规划新城区 50 年一 遇防洪要求相差很大,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而穿越城区的磐安缙云公路, 由于道路很窄(路基宽约 8.5m,路面宽 7m)设计车速 40km/h,对城市内部交通 阻碍较大,无法满足新城区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为满足磐安县深泽片区的发展需要,完善新城区内排水、防洪、 道路等配套设施,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4.2.2 与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工程为市政基础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第一 23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类(鼓励类)第十九条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2.3 与规划符合性 根据《磐安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及《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本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及防洪堤和道路拓宽建设为规划明确的建设内容,与 规划相符合。 根据《磐安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属于新城区深泽片生态工业与 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Ⅵ2-10727C02),属于重点准入区。规划污染控制措 施中明确提出“加快新区建设进程,完善道路、给水管网、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做好污水管网铺设、垃圾中转站等环保设施建设”的要求。本工程主要为道 路拓宽、污水管网铺设及城市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相符 合。 4.2.4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2.4.1 污废水 施工期污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此外在翠溪防洪堤的 修建过程中,基础部分泥土开挖施工过程中,扰动河流周边泥土,将造成翠溪水 体浑浊。 (1) 生活污水 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约 150 人,用水量取 100L/人•d,污水 量按用水量的 80%计,则生产的生活污水量约 12.0m3/d,主要污染物有 SS、BOD5、 CODCr 和氨氮。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工程主要位于深泽片区的城区段,施工人员 主要来自当地,不单独设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办公生活用房租用当地民房,生活 污水基本排入居民房污水处理系统。 (2) 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辅助设施含油废水。 混凝土拌和转筒和料罐若按 2 班/d,1 次/班,2m3/次计,产生量约为 4m3/d, 废水中含有大量 SS 和碱性物质,其中 SS 浓度约 5000mg/L,pH 值约 11 左右。 辅助设施含油废水主要由施工机械设备冲洗、修配保养等产生,因废水性质 相似可以集中统一处理。废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其浓度可达 10~20mg/L,废 水量约为 20m3/d,施工高峰期可达 50m3/d。 24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 防洪堤施工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工程沿翠溪将修建 2.3km 的防洪堤,并对城区段 100m 的急弯河道进行截弯 取直改造。根据工程设计,防洪堤施工和河道截弯取直施工时,均采用围堰导流, 施工过程中对翠溪的水质影响不大,但在围堰修建和拆除过程中,会扰动水体周 边泥土,并导致部分泥土进入河流引起局部水体浑浊,造成水体中 SS 浓度增加, 根据同类工程经验,最大浓度可达 300~400mg/L。 4.2.4.2 废气 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砂石料堆卸、车辆行驶等过程中将产生少量扬 尘;施工机械运行中会产生少量燃油尾气(含有 NOX、CO、CmHn 等污染物); 道路进行沥青铺设时会有少量沥青烟气产生。上述废气排放均为连续、无组织排 放。 4.2.4.3 噪声 工程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本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有挖掘 机、推土机、自卸卡车等,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见表 4.2-1。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表 表 4.2-1 噪声源 声功率级(dB) 噪声源 声功率级(dB) 挖掘机 109 砼振捣器 101 推土机 105 砼搅拌机 110 铲土机 110 升降机 95 自卸卡车 95 电锯 111 4.2.4.4 固体废物 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渣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根据工程 的土石平衡结果,工程少量弃渣,区域内基本上可实现挖填平衡,本工程扩建期 间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约 150 人,生活垃圾按人均发生量 0.5kg/d 计,则生活垃 圾发生量为 75kg/d。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见表 4.2-2。 25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一览表 表 4.2-2 污染 污染物来源 产生量 主要污染因子 排放浓度 因素 pH 约 11、SS1000~6000 mg/L、石 施工废水 24m3/d SS、石油类 油类约 15mg/L 废水 SS、CODCr、 生活污水 12.0m3/d 纳入民房处理设施 BOD5 和氨氮 土石开挖扬尘、 粉尘、OX、CO、 废气 施工机械废气、 少量 CmHn 等 沥青烟气 挖掘机 109dB、推土机 105dB、铲土 噪声 施工机械 LAeq 机 110dB、自卸卡车 95dB、砼振捣 器 101dB、砼搅拌机 110 dB 固废 生活垃圾 75kg/d 水土 土壤扰动区域 土壤侵蚀 5000 t/(hm2•a) 流失 4.2.5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的污水管网及翠溪防洪堤在营运期间不产生污废水、噪声、废气及固 体废弃物等。营运期的主要污染源为磐安至缙云公路深泽片区段拓宽后车流量增 加而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 26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 5.1.1 水环境影响 (1) 施工污废水影响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养护冲洗废水 等,主要污染物为 pH、SS、石油类等,施工高峰时废水量最大可达 50m3/d。若 随意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周边的翠溪为Ⅰ类水功能区,不得 新增排污口,因此本工程禁止直接向翠溪排放污水。施工期施工场地应设置隔油 池,生产废水经隔油池后排入沉淀池(无砼衬砌),利用土壤自然净化,清水可 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当地,办公生活以租用民房为主,生活污水纳入现有民房 的污水排放系统,由于施工人员基本为当地民众,因此生活污水排放量较现有基 本不增加,对当地水环境影响不大。 (2) 对翠溪水质影响 防洪堤修建和河道截弯取直新河道开挖过程中主要在围堰内施工,对翠溪水 质影响不大。但在围堰修建和拆除过程中,会扰动水体周边底土,并导致部分泥 土进入河流,使局部水体中 SS 含量增加,浓度可达 300~400mg/L,主要影响工 程下游 300 米范围内河段,随着距离的增加,该影响可逐渐消除。工程下游评价 范围内河段无饮用水取水口,对下游河道影响不大。 5.1.2 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期环境空气的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各种施工机械 排放的燃油尾气及道路沥青路面铺设时的沥青烟气。 (1) 施工扬尘 ① 施工场地平整、开挖扬尘 施工前期场地平整主要使用机械为推土机,开挖主要采用挖土机,在场地平 整及土方开挖时会产生扬尘,其主要表现为 TSP 超标,特别是下风向处,超标 距离可达 100m。 ② 堆料场扬尘 堆场扬尘主要来自露天堆场、裸露场地(工地)的一些建筑材料的装卸和堆 27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放过程,在气候干燥且有风的情况下,产生扬尘,主要影响范围为扬尘点下风向 区域。扬尘量与含水率、气象、风速、起尘风速有关,而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 率有关。因此减少沙土的露天堆放和保证沙土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 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③ 车辆行驶扬尘 施工运输车辆行驶时会产生一定扬尘,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点会产生一定影 响,根据实验研究,道路洒水可以起到很好抑尘作用,洒水试验见表 5.1-1。在 施工阶段如果对路面勤洒水(每天 4~5 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减少 70%左右。 施工阶段使用洒水车降尘试验结果 表 5.1-1 距路边距离(m) 5 20 50 100 不洒水 10.14 2.810 1.15 0.86 TSP 浓度(mg/m3) 洒水 2.01 1.40 0.68 0.60 (2) 机械设备燃油尾气 工程沿线居民点较多,机械燃油废气属于连续、无组织排放源,污染源主要 集中在道路、翠溪沿线施工作业区,由于施工线路距离较短,投入设备不多,且 单点施工时间短,对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3) 沥青烟气 在进行道路路面沥青铺设施工时,会产生一定的沥青烟气,影响范围主要为 下风向居民点,由于工程线路短,沥青使用量相对较少,均采用外购运往现场, 不设沥青搅拌站,因此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1.3 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机械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根据施工规划,本次施工的 主要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铲土机、自卸卡车等,打桩阶段主要是打桩机。根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除道路噪声外均选用无指向性点声源几 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 LA(r)=LA(r0)-20lg(r/r0)- Aa(r-r0) 其中:LA(r)预测点的噪声 A 声压级(dB); LA(r0) 参照基准点的噪声 A 声压级 dB); r 预测点到噪声源的距离(m); 2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r0参照基准点到噪声源的距离(m); Aa 空气吸收附加衰减系数(dB/100m)。 当单台施工机械作业时,为点声源,工程主要机械噪声干扰半径见表 5.1-2。 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干扰半径一览表 表 5.1-2 单位:dB 距离(m) 施工阶段 噪声源 20 30 50 100 150 200 250 装载机 71.4 67.6 62.6 55.0 50.0 46.0 42.6 挖掘机 78.4 74.6 69.6 62.0 57.0 53.0 49.6 土石方 推土机 73.4 69.6 64.6 57.0 52.0 48.0 44.6 自卸卡车 66.4 62.6 57.6 50.0 45.0 41.0 37.6 由表 5.1-2 可知,至单台机械 200m 外,噪声方可降至 55dB 以下,即《建筑 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夜间限值;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机械不同, 但多台机械同时运行,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 的噪声声级值增加 3~8dB,噪声影响范围会有所增大。 由于本工程基本贯穿深泽片区,受磐缙公路施工噪声影响的有沿线上亨堂 村、金钩村、罗家村等多个居民点,距居民点最近距离 21m;受河道防洪改造施 工噪声影响的有下马溪村、金钩村、深泽村等 3 处,最近距离约 30m。深泽至县 城污水输送管道单点施工时间短,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必须禁止夜间的施工活动,如因 连续作业要求需进行夜间施工,应向磐安县环保局报请批准,并告示可能受影响 居民。 5.1.4 固体废弃物影响 (1) 生活垃圾 工程不但独施工生活区,施工场地设置一定的垃圾收集箱,对施工现场的生 活垃圾进行收集,并运至深泽片区环卫系统处理,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2) 建筑垃圾 建设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 利用,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一起由深泽片区环卫部门统一 清运处理。 综合以上分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经合理处置后,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29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5 生态环境影响 5.1.5.1 水土流失影响 (1)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分析 本工程不占用林地、耕地,对原有水土保持面积损坏较少,可能造成水土流 失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土壤裸露开挖面,及建筑材料堆放场地,遇到雨天 会产生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 影响翠溪水体水质 翠溪防洪堤施工开挖弃土若不及时运走或堆放时不覆盖,遇雨 (尤其是强风 暴雨时)河水上涨将产生冲刷带走大量泥沙,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河流水质;建筑 材料、道路拓宽开挖面雨天通过地面径流部分泥沙也会进入河道,造成河水混浊, 影响水质。 ② 破坏景观 弃土如不及时处理,被雨冲散,在有风时会造成满天风沙,影响环境空气质 量,破坏陆域景观;泥砂进入河道后,使河水能见度降低,也影响水域景观。 5.1.5.2 对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占地主要为河滩地和建设用地,道路、管道及河岸两侧主要为常见草丛、 水生植物群落为主,不涉及珍稀保护植物及林地。工程施工会对周边植物产生一 定影响,但工程占地范围较小,且为当地常见植物种类,待施工结束后可实现迹 地恢复,消除影响。 工程施工区主要在城区段,动物主要为家禽,未见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工程 占地范围较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 5.1.6 社会环境影响 (1) 工程占地影响 工程内容主要为防洪堤建设、道路拓宽和管道铺设,工程占地主要为施工临 时占地,占地类型为道路和耕地,施工完毕后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土 地利用基本无影响。 (2) 交通运输 管网施工过程中,管道敷设将开挖部分道路,道路拓宽施工过程中也将占用 部分现有道路路面,对现有道路的车辆通行带来一定不变,由于磐安缙云公路现 30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有车流量较小,因此工程施工时加强交通疏通和管理,对车辆通行影响不大。 (3) 现有管网 本工程不涉及现有排水管道等市政设施改造,对现有污水排污管网无影响。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 工程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水环境和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5.2.1 水环境影响 工程建成后,可完善深泽片区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截污率,截流城区段排 入翠溪的污水,根据《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人口及污水量预测, 根据《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人口及污水量预测,深泽片区近期 2012 年人口将达到 2.5 万人,污水规模为 0.41 万 m3,远期 2020 年人口将达到 6.24 万人,污水规模为 1.4 万 m3。按近期截污率 70%,远期截污率 90%估算, 近期可削减排入翠溪的 COD1.01t/a,远期可削减 COD4.41t/a。对改善翠溪水质 将起到较大作用。 5.2.2 声环境影响 营运期噪声主要为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的交通噪声,预测采用国家环境保护 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推荐的声场仿真软件 Cadna/A。该软件由德国 DataKustik 公 司编制,软件主要依据 ISO9613、RLS-90、Schall03 等标准,并采用专业领域认 可的方法进行修正,计算精度经德国环保局认证。 5.2.2.1 预测模式 道路交通影响的预计计算,Cadna/A 采用的方法为: (1) 交通噪声源强 车辆产生的噪声 Lm,E 定义为: ( 25 ) Lm , E  Lm  Dv  Dstro  Dstg ( 25 ) 式中: Lm -为自由声场中,距车道中心线水平距离 25m,高度 2.25m 处平 均声级; L(m 25 )  37.3  10  lgM  (1  0.082  p) 其中:M 为单车道道路小时平均车流量,对于多车道道路,计算最外侧 2 条车道,每条车道流量为 M/2;p 为 2.8t 以上车辆占有百分比; 3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DV -不同车速的声级修正; Dstro -不同道路表面的声级修正; Dstg -不同坡度的声级修正。 (2) 交通噪声影响声级 计算多车道道路声级,假定最外侧 2 条车道中心线位置、高度 0.5m 处为 2 个线声源,分别计算后叠加得到道路噪声的平均声级 Lm:  Lm  10  lg 10 0.1 Lm , n  10 0.1 Lm , f  式中 Lm,n、Lm,f 分别为距预测点最近、最远车道的平均声级。对于单车道道 路最近、最远车道的位置相同。单一车道声级用 Lm,i 表示: Lm ,i  Lm , E _ Dl  Ds  DBM  DB Lm , E 式中: -车辆产生的噪声; Dl -计算中采用的声源分段长度 l 引起的声级不同,D =10×lg(l) ; l Ds -不同距离及空气吸收引起的声级不同; Ds  11.2  20  lgs   s / 200 ,s 为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 DBM -不同地面吸收和气象因素引起的声级不同; DBM  hm / s   34  600 / s   4.8 ; DB -不同地形,建筑物引起的声级不同。 5.2.2.2 预测参数 (1) 车流量 磐缙公路为省道,设计为中等城市主干道,采用Ⅱ级标准,车速 50km/h, 根据车流量预测,工程建成初期 2015 年的车流量为 7359 辆/日,取单位小时车 辆昼夜比为 5:1,预测年份车流量见表 5.2-1。 3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磐缙公路预测年份车流量表 表 5.2-1 预测路段 预测年限 时段 车流量合计(辆/h) 大型车比例 昼间 420 7% 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 2015 夜间 84 7% (2) 道路参数 各路段道路典型路幅布置主要内容详见工程概况,计算所需的平面设计、周 边地形、建筑物分布、沿线公路设计、路面高度等细节,按设计 CAD 图纸精确 输入计算软件。 5.2.2.3 预测结果 根据以上参数,预测工程建设初期即 2015 年磐缙公路沿线各村庄的噪声见 表 5.2-2。 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两侧敏感点营运期噪声预测结果一览表 表 5.2-2 敏感点 距中心线距离(m) 时段 背景值(dB) 贡献值(dB) 预测值(dB) 昼间 53.6 61.2 61.9 上亨堂村 26 夜间 48.3 53.4 54.6 昼间 53.6 62.8 63.3 金钩村 22 夜间 48.3 55.0 55.8 昼间 53.6 63.2 63.7 深泽村 21 夜间 48.3 55.4 56.2 昼间 53.6 62.3 62.8 罗家村 23 夜间 48.3 54.5 55.4 由表 5.2-2 可知,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后,营运期金钩村、深泽村 及罗家村公路两侧第一排居民夜间噪声略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 4a 类夜间限值,深泽村由于民房紧靠公路,夜间超标最多为 1.2dB,各敏感点 昼间噪声均满足标准要求。根据同类工程经验,第二排房屋的交通噪声由于第一 排房屋的阻隔,一般会降低 3~5dB,因此各敏感点其它居民区基本可满足标准 要求。 金钩村、深泽村及罗家村部分民房由于距道路较近,夜间会出现超标现象, 但超标量较小,在 0.4~1.2dB 之间,沿公路民房一侧采取一定的绿化隔音措施 后,可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营运期交通噪声对其它居民区影响较小。 33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6 环境风险评价 6 环境风险评价 6.1 风险评价 工程的风险主要有污水管网破裂造成污水渗漏和运送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 事故泄漏。污水渗漏,如不及时、合适处理,可能会对局部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发生爆炸,将危机公路 两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可能导致污染附近水体和环境空气。 (1) 管道渗漏风险评价 从现有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看,除非管道年久失修老化、野蛮施工和认为破 坏,管道破裂的概率较小。管道路由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沿道路敷设, 沿河管道要做好防渗防漏措施,防止发生管道泄漏事故;工程严格按有关规定进 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发生事故,并采取防腐涂层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 防腐措施,防止管线腐蚀泄漏;在合适位置设置截断阀,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及时 关闭截断阀,避免出现大量污水泄漏。在管道营运期,加强管道运行状况的监控, 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配以人工巡线检查,发生事故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在沿线公众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保护,禁止在管道上方建构筑物和对管道和 附属设施进行破坏。从国内同类工程施工及运营情况来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 小。 (2) 公路风险评价 磐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深泽片区主要功能为发展生态型加工和商贸为特色 的工贸片区职能。根据磐安县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该区域以发展一类工业为主, 限制发展二类工业,禁止引入三类工业;严格执行《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 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业项目,严 格禁止发展印染、漂染、染织、造纸、制革、化工等“高消耗、高污染”项目。 该区域不得发展高污染的企业,因此营运远期运输危险品的可能性较小。根据现 有统计资料,磐安县运送危险化学品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极少,危险品运输车辆 一般均采用密封桶装或罐车运输,在发生一般性交通事故时,不会发生危险品的 泄漏情况,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才会造成危险品泄漏,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概率极低;运送危险品的车辆无论从驾驶员的交通安全观念,还是从车辆本身的 特殊性,其本身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工程对原 42 省道进行拓宽修建,改建后 34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6 环境风险评价 的公路路面得到有效改善,线型较原有公路为好,同时完善道路沿线交通设施, 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综合以上分析,本工程殿 口至柘岭头段道路在深泽片区段路线短,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概率极低,但该 路段经过深泽城区,沿线居民较多,仍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范,并加强相应 的安全管理措施。 6.2 应急预案 考虑到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快速科学有效的反应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 污水管线 污水管道破裂产生的污水渗漏事故的应急防治主要落实于应急计划的实施, 事故发生后,是否迅速有效的作出漏油应急反应,对控制污染、减少污染对环境 造成的损失以及消除污染等都祈祷着关键性作用。污水管道破裂产生的污水渗漏 事故的应急反应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运营单位磐安县污水处理厂应健全应急的指挥系统; ② 在管网铺设的路线上,应间隔一段路就架设一些警示标志,尽量减少野 蛮施工和人为破坏对管网正常运行的影响; ③ 加强管道沿线的日常巡查和日常维护,指定专门人员,加强应急处理训 练; ④ 选择合适位置设置截断阀,确保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关闭截断阀,避免出 现大量污水泄漏。 (2) 磐缙公路 本工程的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段应急预案应纳入整个磐安缙云 公路的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中。 ① 突发事件指挥 建议工程拓宽段道路应急处理预案纳入磐安县已成立的突发事件指挥中心, 其职责是向上级指挥机关报告突发事件种类,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抢险救援及事 物处理工作。如遇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调度员要做好事发现场信息收集工作,了 解事发时间、方位、信息来源、事件种类,5 分钟内将现场情况报上级部门以及 环保、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同时将信息内容录入相关栏目中,传送监控指挥 中心,并将上级指令内容和指令传达情况通过录音电话录音备案。 ② 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5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6 环境风险评价 一旦事故发生,任何发现人员应及时通过路侧紧急电话或其它通讯方式向突 发事件指挥中心报告。 管理处、所或协调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上级部门以及环保部门、 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必要时对沿线处于污染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离,避免发生 人员中毒伤亡。 如果危险品为液态,并已进入公共水体,应立即通知河流下游单位,及附近 用水单位停止取用水,同时派环保专家和监测人员到现场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打 捞掉入水体的危险品容器和处置被污染的现场。 ③ 培训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有关人员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器材的 操作和用途,并确保车辆调配、防护服装、应急器材、物资储备充足有效。 36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7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1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营运期间工程自身不产生污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不 利影响主要为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段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要求 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在设计阶段,控制道路上、下坡度,降低车辆爬坡时声级增加量。 (2) 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路面结构及材料,降低轮胎与地面的磨擦声。 (3) 营运期加强交通管理,严格落实“区域禁鸣”措施,降低交通噪声, 完善警示标志,避免堵塞,也可减少刹车、启动引起的噪声。 (4) 居民区路段应结合地形,在居民区一侧进行乔木绿化,并设置围墙等 隔声设施。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沿线新建住宅临路侧应设置双层隔声窗。 运行期主要为相关联工程磐安县安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应严格落实 《安文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中提出的环保 措施,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 7.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7.2.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 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民居,所产生的污废水由当地污水排放系统排放。施工期 应尽可能雇佣当地民众,减少新增污水量。 (2) 施工废水 ① 在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点设置沉淀池,并对拌和点场地硬化,四周修建 排水槽,收集冲洗废水,并根据废水排放量设计沉淀池,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 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沉淀池,清水可回用,采用草包填土堆砌形成或采用就地 挖坑形式处理泥浆; ② 在施工机械车辆停放场冲洗点,设置隔油沉淀池和清水池,堆场四周挖 截留沟,机械设备冲洗含油废水可经隔油沉淀池后排入清水池,清水可回用于工 程施工或周边绿化,可做到零排放。 (3) 对翠溪的水质保护措施 ① 建设单位施工时应设置专门的临时材料堆放场,并设置防雨棚,堆场应 37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7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尽量远离水体;石灰、水泥及其他化学品不在露天堆放、贮存; ② 防洪堤施工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并先设围堰后施工,禁止向水体随意 倾倒生活垃圾、废水、固废等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 ③ 施工中的废油、建筑垃圾及其它固体废物堆放远离水体,及时利用或清 运。 7.2.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 施工扬尘防治措施 ① 在土石开挖、场地平整等过程中,多次洒水,保证开挖时湿面作业,使 其不易扬尘; ② 堆料场尽量选择远离环境敏感点,并在其下风向方向。在大风天气时, 对易起扬尘的灰、粉类堆料进行加篷覆盖; ③ 对车辆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尽量避开居民点路段,在进行土、沙、水 泥、石灰等运输时,禁止超载加并加盖篷布。粉状材料采用罐装,采用湿装湿运; ④ 配置洒水车 1 辆,对堆料场、施工道路实施定期洒水清扫抑尘作业,每 天 4-5 次。 (2) 施工机械设备燃油尾气防治 ①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保证其在良好状态下运行,减少尾气 的排放; ② 加强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使车辆常处于正常的行车状态,减少车 辆低速、怠速运行状况,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 沥青烟气防治 ① 不在施工现场设置沥青砼拌和站,所有沥青均应在集中拌合点进行搅拌 再运送至施工现场; ② 在进行沥青铺设施工时,考虑风向,尽量避开在居民点上风向时施工。 7.2.3 噪声防治对策措施 (1) 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 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同时在施工过 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 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2) 公路扩建施工时,即有道路两侧紧邻有大量居民,因此须合理安排施 3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7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工时间:建设施工应避开学生考试及正常休息时间;除工程必须,并取得环保部 门批准外,一般不得在 22:00~6:00 期间施工。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三日内报请环保局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及单位发 布公告,以征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3) 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 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 (4) 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的影响。 (5) 整治施工场地呈带状分布,场地的边界应采用化纤布或铁质挡板遮挡 以减少扬尘及避免景观影响,同时可在沿河和沿路一侧采用临时围护隔声的办 法,施工围墙不低于 2m,长度视需要而定。建设单位应抓紧施工,尽量缩短工 期,减少对两侧居民住宅的影响。 (6) 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 低速、禁鸣。 (7) 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及设备应尽量向围墙内侧推进,空压机、切割机、 搅拌机、捣振棒等体型不大,噪声较高的设备使用时,在靠近周边敏感点一侧应 设立可移动式临时隔声屏障,减小对敏感点的影响。 7.2.4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 建设单位应根据要求对道路改造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进行分析清 理,清理后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则可运到指定工地用于土地平整。 (2) 对弃方采用随挖随运,并及时清运到需要填方的地方加以利用,包括 新区内及周边地区,不能利用的弃方则选择外运,在远离水体的地方进行妥善堆 放,并以植被覆盖,减少对生态环境及城区景观影响。 (3) 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专人收集并及时送环卫部门指定进行处理。 (4) 主体工程完工后,将遗留一部分施工临时设施及时拆除。并对场地进 行彻底清理,包括清除杂草、垃圾、废渣以及其它有碍物,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景 观。 7.2.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及时将临时占地恢复原状。 (2) 工程的临时占地尽可能不要占用原有绿地,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原 状。占有绿地的,必须重新植树种草,确保绿地面积不受损失。 39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7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3) 工程结束后,应对临时性占地进行认真清理,损失的植物应进行补种, 恢复原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对植物的影响。 (4) 在绿化建设中植物配置应避免单一化。应根据绿地的性质和景观的要 求来选择不同的植物。植物的配置应做到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观叶植物 与开花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与草坪相结合,从而体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如 河沿可用柳和碧桃间植;街区可采用绿地和花坛相结合的方式,种植香樟、桂花 等。 7.2.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施工组织中,在满足施工进度前提下,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雨天, 并缩短挖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施工作业制度主要内容为: ①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与填筑必须严格控制在借地范围内; ② 土石方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和位置的选择。 (2) 工程产生的弃方应集中堆置,不得侵占河道,施工结束后,对弃方堆 放场地进行植被恢复。 (3)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恢复原土地利 用类型;管道沿线两侧用地范围应及时进行硬化,道路两侧边坡采取植被防护, 降低水土流失的影响。 7.2.7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 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 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 (2) 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做好交通的疏导和管理,设置警示和绕行告 示牌,尽可能减轻对拓宽段道路的交通影响。 (3)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土方挖掘工作,及时报告当地文 物保护部门。 (4) 在有居民住宅段施工,一定要在学生、居民出入的地方搭设临时便桥, 脚手架外采用密目网围护,确保行人的过往安全。 (5) 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40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8 公众咨询 8 公众咨询 8.1 公众咨询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 及世界银行(OP/BP4.01)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公众咨询。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咨询,是使当地居民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建设 的意义,以及项目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了解 他们对建设项目的态度及所关心的问题,从公众利益出发,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以达到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避免项目建设和 运营过程中出现污染纠纷。 8.2 咨询方法和原则 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世界银行业务政策 OP/BP4.01 及附件的规定要求,并借鉴国内同类项目的成功经验,本次评价采用 座谈会与信息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众咨询,向广大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回 答解决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8.3 公众咨询 8.3.1 过程介绍 (1)第一轮公众咨询 2009 年 7 月 12 日,环评单位和磐安子项目办走访了拟建工程附近村民,询 问关于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及运营期间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公众就本工程建设主 要提出如下意见: 工程建设涉及土地征用,需及时落实失地农民征地补偿; -管线施工过程中 需合理进行安排,避免对沿线居民出行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弃土应及时清运, 不得随意堆放,管线铺设后应及时对路面进行恢复。 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表示在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将采纳公众的意见。 (2)第二轮公众咨询 2009 年 10 月 10 日由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其会议室组织召开了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咨询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项目 建设单位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磐安县环境保护局、环评单位及工程周 4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8 公众咨询 边上亨堂村、下马溪村、金钩村、深泽村等受影响的居民代表 26 人。 会上由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做了介绍,并由 环评单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 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措施。各与会代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工程环保 方面的意见。 8.3.2 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 工程公众咨询主要意见及采纳情况见表 8.3-1。 公众咨询意见及采纳情况一览表 表 8.3-1 序 是否 主要意见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号 采纳 工程建设涉及土地征用, 对工程建设的永久占地和临时要按照国家相 1 采纳 需及时落实失地农民征地补偿 关标准,对征地给与补偿。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夜间施工; 管线施工过程中需合理进行安排, 2 采纳 2、居民出入的地方搭设临时便桥,脚手架外 避免对沿线居民出行造成影响 采用密目网围护,确保行人的过往安全。 1、建设单位应根据要求对道路改造时产生的 建筑垃圾及时进行分析清理,清理后无利用 价值的废弃物则可运到指定工地用于土地平 施工过程中弃土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堆 3 采纳 整; 放,管线铺设后应及时对路面进行恢复; 2、并对场地进行彻底清理,包括清除杂草、 垃圾、废渣以及其它有碍物,以保持一个良 好的景观。 1、在设计阶段,控制道路上、下坡度,降低 车辆爬坡时声级增加量; 2、营运期加强交通管理,严格落实“区域禁 工程运营过程中注意采取噪声措施,减少对 鸣”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完善警示标志, 4 采纳 居民的影响 避免堵塞,也可减少刹车、启动引起的噪声; 3、临路路段应结合地形,尽可能设置围墙等 隔声设施。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沿线 新建住宅临路侧应设置双层隔声窗。 8.4 信息公开 本工程环评报告和环境管理计划于 2010 年 4 月 19 日通过当地报纸(今日磐 安)和当地网站(http://www.panan.gov.cn)开展信息公开,并告知公众在新城 区管委会办公室可查阅相关报告。信息公开相关附件详见附件 2。 4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9.1 环境管理计划 9.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所 规定的管理权限精神,该项目的环评报告表由磐安县环保局负责审批,磐安县环 保局为该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负责组织执 行环境保护管理计划。施工期由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优化、组 织和实施,保证达到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与地方环保部门要求。营运期污 水管线的环境管理由深泽片区的市政部门负责,防洪堤的环境管理由磐安县水利 局负责,公路的环境管理由磐安县交通局负责,职责为实施工程在营运期的环境 保护工作。 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可采用合同方式委托磐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实施。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管理机构设置及其相关职责见表 9.1-1。 43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一览表 表 9.1-1 阶段 负责机构 机构职责 备注 磐安县 负责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负责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 的监督和管理。 局 (1) 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1~2 人,对环保工作统一领导和组 织; (2) 制定、贯彻工程环保的有关规定、办法、细则,并处理执 行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具体负 磐安新城 (3) 组织环保计划的全面实施,做好环保预决算,配合财务部 责施工 区建设投 门对环境保护资金进行计划管理; 期环境 资有限公 (4) 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听取和处理各环境管理机构 管理工 司 提交的有关事宜和汇报,不定期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汇 作 报; 施 (5) 检查督促接受委托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工作的正常实施, 工 加强环境信息统计,建立环境资料数据库; 期 (6) 组织开展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 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申请。 建设单 磐安县环 位委 境保护 承担施工期与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工作 托,签 监测站 定合同 (1) 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1~2 人,负责所从事的建设生产活动 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 检查所承担的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及运行情况,处 工程承包 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商 (3) 核算环境保护经费的使用情况; (4) 接受磐安新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环保管理部门和环境监 测单位的监督,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的执行情况。 (1) 组织贯彻国家、省、市、县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环境保 护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配合当地环保部门作好污水管线的 环境管理工作; 污水管 深泽片区 (2) 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 线管理 市政部门 管理计划并切实实施; 部门 (3) 与环保部门配合,调查、处理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事故和 扰民纠纷; (4) 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污水管线,确保其正常通行。 营 (1) 做好防洪堤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 运 保证其完好; 期 磐安县 河道管 (2) 执行上级部门及环保部门建立的各种河流环境管理制度, 水利局 理部门 切实实施各项管理计划; (3) 发生污染事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和环保部门。 (1) 做好公路的日常环保管理工作; (2) 加强公路环保设施维护; 公路行 磐安县 (3) 执行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 政管理 交通局 (4) 制定和执行紧急事故处理计划,设立必要的机构和管理程 部门 序,防止意外事故产生的危害。 44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9.2 环境监测计划 9.2.1 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主要为施工期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拟建项目的污染 动态,了解工程建设对地区的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范围及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 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9.2.2 监测实施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可能较明显的敏感点作为监测点,根据施工 期和营运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监测因 子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特征确定,监测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 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执行环评中的国家标准。监测机 构为磐安县环境监测站,施工期负责机构为建设单位,运营期负责机构为运营管 理单位,监督单位为磐安县环境保护局。 9.2.3 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计划包括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监测计划见表 9.2-1。 45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工程环境监测计划表 表 9.2-1 监测时间 监测费用估算 监测期 环境要素 监测布点 监测项目 及频率 (元) 一、翠溪河道整治工程 pH、COD、悬浮物、 地表水 翠溪防洪堤下游设 1 监测断面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46800 石油类 噪声 防洪堤沿线深泽村、金钩村、下马溪村各设 1 测点 LAeq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24300 二、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pH、COD、悬浮物、 地表水 翠溪殿口处设 1 断面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46800 石油类 施工期 (6 年) 施工扬尘 道路沿线村庄设 1 测点 TSP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5400 噪声 道路沿线村庄设 1 测点 LAeq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8100 三、污水输送管工程 pH、COD、悬浮物、 地表水 工程施工下游翠溪设 1 断面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46800 石油类 施工扬尘 管道沿线的殿口村、溪文村设 1 监测点 TSP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10800 噪声 管道沿线的殿口村、溪文村设 1 监测点 LAeq 1 次/2 月, 每次 2 天 16200 小计 205200 一、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6 期/第 1 年,之后可 环境空气 磐缙公路拓宽段设 1 个测点 CO、NO2、PM10 7425 营运期(3 酌情减少,按 3 年计 年) 6 期/第 1 年,之后可 噪声 上亨堂村、金钩村、罗家村深泽村各设 1 个测点,共 4 点 LAeq 24300 酌情减少,按 3 年计 小计 31725 合 计 236925 46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9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控计划 9.3 人员培训计划 9.3.1 施工期新增环保专职、兼职人员培训 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本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环保专职、兼职人 员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为各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及专职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包括: (1) 国家、浙江省及地方对建设项目管理中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 面的法规、文件及有关要求。 (2) 本工程在设计中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及施工期的环保要求。 (3)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指南。 培训班授课教师可要求环保局,设计单位的环保设计负责人、环评单位及监 控单位的有关专家。 9.3.2 营运期新增环保专职、兼职人员培训 营运期新增的环保专职、兼职人员的培训由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可邀请 大学、科研院所及运营管理单位的有关环保专家进行授课,或者参加短期培训班。 9.3.3 培训费用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人员培训费用见表 9.3-1,共计培训费用为 3.5 万元。 人员培训费用一览表 表 9.3-1 费用 阶段 培训对象 人数(人) 培训内容 时间 (万元) 项目办、建设 项目办、建设单位 选定承 单位环保管理 环保管理和专职人 法律、法规;环保对策 包商 0.75 施工 和专职人员 员各 1 人 措施及施工期的环保要 后,开 期 求;施工期环境保护指 工前培 施工单位、监理单 监理工程师 南 训 2~3 1.5 位各至少 1 人 天 法律、法规;环保对策 环境管理人员 1 措施及要求;运营期环 0.25 工程建 境保护指南 成后, 法律、法规;环保对策 运营 投产运 措施及要求;环保设施 期 环境工作人员 1 行前培 0.5 日常维护;监测数据收 训 2~3 集和分析 天 风险影响;风险防范措 应急措施人员 1 0.5 施、应急预案。 合计 3.5 47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1 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动态总投资 16259 万元,环保投资费用估算见表 10.1-1,主要为水环 境、水土流失、噪声等防治对策措施,共计 121.19 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动态 总投资的 0.75%。 环保投资估算表 表 10.1-1 时段 项目 费用(万元) 备注 水环境保护 3 隔油池、沉淀池等。 环境空气保护 5 洒水车纳入主体工程设备投资; 噪声防治 6 设置临时隔声板 固体废弃物处置 1 垃圾桶 施工 生态环境保护 36 包含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绿化费用等 期 社会环境保护 20 设置告示牌等; 应急 3 人员培训费 2.25 环境监测费 20.52 人员培训费 1.25 营运 环境监测费 3.17 期 环境空气保护 10 噪声防治 10 合 计 121.19 占工程动态总投资的 0.75% 10.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由于目前尚无合适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定量估算方法、模式及数据资料,只 能就环保投资的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作简要的分析。 防洪堤、污水管线及公路建设必将产生噪声、扬尘、污废水等,对工程沿线 环境质量、周围植被带来一定影响,该项目在营运期和施工期采取必要的环保措 施,以降低这些影响。环保投资的环境经济效益详见表 10.2-1。 4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保投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表 10.2-1 环保投资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综合效益 内容 减少施工噪声对沿线村民的影 使施工期对环境的不 保护人们生活、生产环境质 施工期环 响;防止施工污废水污染水环 利影响降低至最小程 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 保措施 境;防止施工扬尘等污染环境 度;使工程建设得到 众人身安全。 空气;保护公众安全。 社会公众的支持 保持沿线水土;恢复或补偿植 临时占地 防止土壤侵蚀进一步扩大;改 善 地 区 的 生 态 环 被,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 植被恢复 保护草地资源。 境; 响。 污水管线 完善工程区污水管网,保护沿 保护水资源,提高新城区防 保护水资源,完善新 工程、防洪 线地区河流水质。 洪等级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 环境监测 掌握沿线地区环境质量; 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 及环境管 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环境 保护沿线地区环境质量。 展 理 49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1 结论与建议 11 结论与建议 11.1 工程简述 深泽片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工程包括: (1) 殿口至柘岭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改造道路全长 4.3km,改造设计为中 等城市主干道,采用Ⅱ级标准,设计车速 50km/h;同时沿路铺设 D600-D1200 雨水管道 4300m,D400-D800 污水管道 4300m。雨水排入翠溪,污水管道接入深 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 (2) 翠溪防洪堤及污水管道工程:工程起于翠溪下马溪村上游 200m 处,止 于深泽村,全长 2.3km,防洪堤修建标准为 50 年一遇,同时沿河岸铺设 2.3km 管径为 DN400—DN600 的污水管道,最后接入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 (3) 深泽至县城的污水干管工程:沿磐安缙云公路修建两条并行的 2×5km 一备一用污水输送管道(DN400)将收集到的污水,接入双溪口 D1000 已建的 污水主干管,最后送至磐安污水处理厂处理。 工程总投资 16259 万元;环保投资共计 121.19 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 0.75%。 11.2 工程建设必要性 深泽片区位于磐安县西南部,规划职能为发展生态型加工和商贸为特色的工 贸业,根据《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人口及污水量预测,深泽片区 近期 2012 年人口将达到 2.5 万人,污水规模为 0.41 万 m3,远期 2020 年人口将 达到 6.24 万人,污水规模为 1.4 万 m3。 而目前深泽片区规划范围内无污水处理设施,排水设施也很不完善,基本无 污水雨水收集管网,污水和雨水直接排入就近翠溪、翠溪等河流,随着新城区的 发展,若不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对河流水质产生较大影响。作为深泽片区的 两条重要发展带翠溪和磐安至缙云公路,两侧居民点较多,是污水的主要来源, 目前均无污水管网。穿过深泽片区的翠溪目前防洪等级、防洪堤坝与规划新城区 50 年一遇防洪要求相差很大,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而穿越城区的磐安缙 云(殿口至柘岭头段段)公路,由于道路很窄(路基宽约 8.5m,路面宽 7m)设 计车速 40km/h,对城市内部交通阻碍较大,无法满足新城区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为满足磐安县深泽片区的发展需要,完善新城区内排水、防洪、 道路等配套设施,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50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1 结论与建议 11.3 环境质量现状 (1) 地表水质量现状 根据磐安县环境监测站 2008 年监测结果,文溪磐安水厂和台口两断面水体 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Ⅲ类水体标准要求。 (2) 环境空气质量 磐安县县域范围内为二类功能区。根据 2008 年磐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常 规监测数据,磐安县 2008 年大气环境质量尚好,SO2、NO2、PM10 均可达到《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 准,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11.4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工程建设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土地占用、水土流失、施工噪声、 施工对大气的影响、施工对生态的影响、施工对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施 工人员的生活污染等。该部分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是暂时的,只要做好临 时施工防范措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本可以接受。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为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采 取绿化隔音措施后,对居民区影响不大。河道防洪改造,城市管网铺设对改善区 域环境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11.5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具体见 7.2 章节。 运行期主要为相关联工程安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安文污水处理厂应严格 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并加强其日常管理, 保证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排放。 11.6 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1) 本工程为市政基础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第一类(鼓励类)第十九条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投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 51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1 结论与建议 (2006-2020)及《磐安县新城区控制性详 (2) 根据《磐安县域总体规划》 细规划》,本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及防洪堤和道路拓宽建设为上述规划的相应规划 内容,与规划相符合。 (3)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河道防洪改造,城市管网铺设不产生污废水、噪 声、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等,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殿口至柘岭头段道路扩建 后交通噪声将对沿线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在采取保护禁鸣等保护措施后,基本能 满足功能区要求;相关联工程安文污水处理工程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4) 本工程自身并不产生污水。管网收集的污水最终进入安文污水处理工 程,该工程所需总量,由当地多余总量调剂解决。因此,本工程能够满足总量控 制的要求。 (5) 根据预测,本工程建成后区域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 准》中相应标准要求;工程建成投运后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因此, 项目建成后,在采取了有关污染防治措施后,基本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功能 区要求。 11.7 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符合国家有关产业 政策,符合地区相关规划,能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本项目按要求建设有关环保 设施后,基本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功能的要求。在各项环保措施 到位、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只要项目 在建设中认真落实“三同时”,建成运行后又能切实加强环保管理,做好环境污 染综合防治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该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2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附件 附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会议纪要 53 54 55 56 57 58 磐安县深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关联工程调查一栏表 项目名称 关联工程 尽职调查 从深泽片区收集的污水将进入磐安县污水处理厂处理。 磐安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磐安县城北侧,采用SBR工艺。污水 处理厂环评已经当地环保局批复,于2007年10月30日正式投入运 行,总规模3万吨/日(一期建设规模为1.5万吨/日)。 安文镇一号泵站位于安文镇康庄村,2007年4月完工,设计总规 磐安县深泽环 磐安县污水处 模2万m3/d;安文镇二号泵站占地面积2300m2,位于安文镇荷塘村, 境综合整治工 理厂、安文镇泵 2007年4月完工,设计总规模3万m3/d, 程 站 云山片区、深泽片区污水管网服务范围内2015年污水量约0.9万 m3/d,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3万m3/d,目前仍有余量,对污水处理 厂的正常运行不会产生影响。 经调查,磐安县污水处理厂建设符合中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如 尾水排放符合《GB18918-2002》1(B)标准要求),也没有突出 的环境问题。 59